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7卷第20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囊炎100例体会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急性胆囊炎农村发病率较高,临床以发热、寒战、右上腹部疼痛,呈阵发性疼痛或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并向右肩、腰背部放散,多伴有恶心、呕吐、厌油腻食物、不思饮食、腹胀、嗳气。自1988年以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性胆囊炎100例,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2治疗效果疗程3~15天不等,口服中药3~9剂,其中治......

点击显示 收起

    急性胆囊炎农村发病率较高,临床以发热、寒战、右上腹部疼痛,呈阵发性疼痛或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并向右肩、腰背部放散,多伴有恶心、呕吐、厌油腻食物、不思饮食、腹胀、嗳气。少见巩膜黄染,经反复发作,转为慢性。其病因:现代医学认为多由细菌感染所致,致病菌以大肠杆菌、副大肠杆菌多见,其他白葡萄杆菌、绿脓杆菌、伤寒杆菌等少见,或因结石梗阻、胰液返流而致病。祖国医学认为,多因邪客少阳,气滞络阻或湿邪热毒所致。自1988年以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性胆囊炎100例,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0例,男35例,女65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78岁,以40~60岁中年女性为多。

    1.2  治疗效果  疗程3~15天不等,口服中药3~9剂,其中治愈60例(症状消失,临床检查无异常),明显好转40例(症状减轻),总有效率100%,无一例手术及死亡。

    1.3  治疗方法

    1.3.1  现代医学疗法  (1)低脂易消化饮食或禁食。(2)补液支持疗法:液体量1000~3000ml,病情严重者给予706袋血浆,VitK、VitB类、VitC等,亦可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病情较重时,可短期突击应用糖皮质激素。(3)抗生素治疗:多选用氨苄青霉素4.0~6.0g加庆大霉素24U加甲硝唑500ml,联合应用3~5天,每日1次。(4)解痉镇痛:疼痛明显时肌注或静点654-2,肌注平痛新,疼痛剧烈时可肌注度冷丁加氯丙嗪、异丙嗪等,但必须明确诊断后给药。(5)利胆:口服硫酸镁。

    1.3.2  中医辨证治疗  笔者将该病按以下三型进行辨证施治。

    1.3.2.1  气滞型  症见是口苦、咽干、目眩、右上腹轻度或短暂隐隐作痛,间歇时如常人,嗳气则适、纳差,反复发作。用大柴胡汤加金铃子散治疗:柴胡15g,木香10g,枳壳10g,元胡10g,黄芩10g,川楝子15g,生大黄(后下)10g,水煎服,每日1剂。方解:因该病症见口苦、咽干、胸闷、苔薄、脉弦均属少阳证,故用大柴胡汤和解理气通络,又可泻下,金铃子散均为疏肝泄热、行气止痛,配合现代疗法,症状很快缓解。

    1.3.2.2  湿热型  基本症状同上,但右上腹部绞痛,硬满拒按、寒战高热,口苦、咽干、全身黄染、恶心纳呆(夏克氏三联征),如舌苔黄腻,脉弦滑和滑数,多为胆石症合并急性感染或急性化脓性炎症,一般临床少见,多以大柴胡汤加茵陈汤加减,每日1剂,水煎服。方剂组成:柴胡10g,半夏15g,玉金10g,山栀子10g,茵陈50g,金钱草50g,生大黄10g(后下),枳壳15g,公英30g,当归尾10g,赤芍10g。

    肝胆病多属少阳,和解为主要治法,该病为湿热阻滞胆道,郁久发黄,当清热利湿为主,故合为茵陈汤,方中金钱草有除湿退黄,利水通淋,清热解毒之功,治湿热、黄疸、热淋、石淋疗效好,故重用。

    1.3.2.3  脓毒型  基本症状同上型,右上腹部持续性疼痛,伴有寒战、高热,多神志淡漠,甚至神昏谵语,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质红绛,脉多细数无力,全身发黄,或有出血倾向(雷诺氏五联征:即黄、热、痛、血压改变、精神症状),相当于现代医学坏疽性胆囊炎、胆囊积脓或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囊炎并发感染中毒性休克。以茵陈汤和黄连解毒汤加减,水煎多次分服。方剂组成:茵陈50g,栀子10g,黄芩15g,胆草10g,黄连10g,生大黄10g,芒硝10g,生石膏20g,板蓝根20g,生地20g,厚朴10g,金钱草60g,双花30g。方解:该方清火解毒,清热养阴,配胆草、生地性苦,其功可清肝胆之火,并治肝胆湿热、黄疸,板蓝根性大寒、味苦,功用清热解毒,生地性寒、味甘苦,功效可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配伍:如气虚加人参、黄芪,血虚加当归、鸡血屯,恶心呕吐加半夏、竹茹等,据其个体差异随症加减。

    2  体会

    急性胆囊炎是现代医学急腹症之一,故临床医生一定要通过认真询问病史,耐心细致,全面的体格检查,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如B超、血常规、尿常规、腹部立位片等与腹部疾病:肝脓肿、胆道蛔虫,胆石症,上消化道穿孔、胰腺炎、肝及胰腺占位病变等鉴别,做出明确诊断,治疗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用药效果,及时修改治疗方案、增减药物,有手术指征转手术治疗,提高临床治愈、好转率,减少死亡率。

    作者单位:  024324 内蒙古敖汉旗,敖汉旗新地医院

 (编辑:海  涛)

作者: 赵万成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