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7卷第23期

超短波中频并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寻找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最佳方法,提高疗效、减轻患者痛苦。方法采用超短波、中频、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42例,并同单纯针灸治疗的30例进行比较,经Ridit分析,P<0。结果超短波、中频、针灸综合疗法效果优于单纯针灸疗法。观察证明,单纯针灸治疗,疗程长且痛苦。...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寻找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最佳方法,提高疗效、减轻患者痛苦。方法  采用超短波、中频、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42例,并同单纯针灸治疗的30例进行比较,经Ridit分析,P<0.01。结果  超短波、中频、针灸综合疗法效果优于单纯针灸疗法。观察证明,单纯针灸治疗,疗程长且痛苦。结论  采用超短波等综合治疗,具有方法简便、疗效显著、疗程短,患者无痛苦及易接受等特点,并避免了药物的副作用。

    【关键词】  超短波;        中频;      针灸;       面神经麻痹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超短波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有良好效果[1]。国外研究表明,中频电流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效果明显优于其他电疗[2] 。据此我们采用超短波、中频、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并与同期单用针灸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42例,男19例,女23例;年龄12~88岁,平均56岁。病程1天~3个月。左侧面瘫23例;右侧面瘫19例。门诊患者31例,住院患者11例;病程<7天10例,7~14天6例,15~30天11例,1~3个月15例。病情轻度9例,睑裂扩大约2mm,无睑外翻,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2mm,皱额力弱,睑闭合稍不全,吹哨能力稍差;重度18例,睑裂扩大>3mm,下睑外翻,鼻唇沟消失,口角下垂>3mm,皱额不显额纹,睑闭不能或有Bell氏征,吹哨不能;中度15例,病情介于轻重度之间。

    1.2  方法  采用广东产DL-CⅡ五官超短波治疗机,频率50Hz,波长7.37m输出功率130W。双电极圆形分别置于患侧面部耳乳突前斜对置;空气间隙0.5cm微热量20min每日1次,10次1个疗程。采  用北京产K8832-TT电脑多功能治疗仪治疗,选用多步程序中频电流,硅胶电极4×4cm患侧面部并置一极置乳突下至耳前2~3cm处(相当于面神经干点,颊支点)选择8号处方,频率2kHz;剂量以耐受量为限,20min;10次1个疗程。同时加针灸;患侧面部视病情给予相应穴位治疗如:风池、阳白、四白、太阳、颊车、地仓等穴。30min;每日1次;10次1个疗程。

    1.3   单纯针灸治疗组  面神经炎患者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20~69岁,平均47.6岁,病程1天~2个月;视病情给予相应穴位针灸治疗;每日1  次,10次1个疗程。

    1.4  疗效标准  痊愈:症状、体征均消失;患侧面肌功能恢复,外观正常。显效:症状、体征明显好转,患侧面肌部分恢复,外观大体对称;好转:症状、体征有改善,患侧面部外观不对称;无效:治疗10次以上,症状、体征无改善。

    2  结果

    超短波、中频、针灸治疗组:痊愈29例,显效11例,好转2例,平均每人治疗11.3次;单纯针灸治疗组:痊愈10例,显效17例,好转2例,无效1例,平均每人治疗15.9次。见表1。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χ2=15.79,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超短波治疗组优于单纯针灸组,且疗程短表1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各组治疗效果 

    3  讨论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Bells麻痹),约占包括耳源性面神经麻痹和颅脑外伤性面神经麻痹在内的65%。多数学者认为可能是由于风寒受凉所致,这仅是引起面瘫诱发因素[3]。目前有微循环障碍学说、病毒感染学说和免疫学说[4]。Bells麻痹是临床常见疾病,且病程长,不及时有效治疗患者会遗留后遗症。在治疗中我们观察出:单纯用针灸治疗,疗程长且痛苦。采用超短波治疗能改善面神经和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加强局部组织的代谢过程,增强免疫功能,提高组织的抗感染力,促进炎症局限吸收及消散。增加网状内皮细胞吞噬功能,达到消炎消肿,减轻骨管内外对神经的压力和松解组织的粘连。中频电能兴奋运动神经和肌肉,可使失神经支配的瘫痪肌肉得到训练,并向中枢神经系统传递冲动。面神经急性炎症的早期是否适于低、中频电刺激治疗,各家说法不一。胡宝琪认为可引起面肌痉挛[5],丁义福等报道未发生类似现象[6]。本文治疗组42例,经6~12个月随访,无面肌痉挛发生。是否因局部预先进行热疗,避免了面肌痉挛发生,或是与面肌痉挛发病机理有新的见解有关[7],有待进一步探讨。所以,综合治疗具有方法简便、疗效显著、疗程短、患者无痛苦及易接受等特点,并避免了药物的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朱贞国,朱文辉.物理治疗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不同阶段的疗效分析.中华理疗杂志,1991,14:92.

    2  北京小汤山疗养院.电疗与光疗.北京:北京小汤山疗养院出版,1978,177.

    3  赵瑜.周围性面神经麻痹761例分析报告.中华神经精神杂志,1956,4:263.

    4  任重,郭锡久.236例贝尔氏面瘫诊疗进展.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分册,1987,3:141.

    5  胡宝琪.综合理疗法治疗贝尔氏面瘫320例总结.中华理疗杂志,1983,6:94.

    6  丁义福,周玉珍.TDP及脉冲调制中频电流治疗面神经炎84例.中华理疗杂志,1992,15:161.

    7  叶春山.面肌痉挛的发病机理及其物理治疗.中华理疗杂志,1993,16:105.

  作者单位: 400014 重庆,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

   (编辑:悦  铭)    

作者: 卢庆, 李倩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