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7卷第23期

喉罩全麻通气功能的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喉罩全麻通气功能的临床观察(pdf)【摘要】目的观察喉罩全麻的通气功能。全麻诱导后,两组病人分别插入喉罩和气管插管,麻醉机控制呼吸。根据脑电双频指数(BIS)调控丙泊酚的输注速度,保持麻醉意识水平在40~60之间,监护仪监测插管后1min、5min、10min、30min、60min各时点生命体征数值,并在30min检测血气分析。......

点击显示 收起

    喉罩全麻通气功能的临床观察  (pdf)

    【摘要】  目的  观察喉罩全麻的通气功能。方法  择期患者40例,ASAⅠ~Ⅱ级,随即分成:喉罩(LM)和气管插管(TT)两组,每组20例。全麻诱导后,两组病人分别插入喉罩和气管插管,麻醉机控制呼吸。根据脑电双频指数(BIS)调控丙泊酚的输注速度,保持麻醉意识水平在40~60之间,监护仪监测插管后1min、5min、10min、30min、60min各时点生命体征数值,并在30 min检测血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两组患者各时点生命体征比较,气管插管后1min、5minTT组SBP升高(P<0.01),10minSBP也有升高(P<0.05)。插管后1min、5minTT组DBP升高(P<0.05)气管插管后1minTT组HR增快(P<0.01)。两组患者插管后30min时点Detax监护仪数值与血气分析比较,血气分析PaCO2升高(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喉罩机械通气效果良好,在监护仪的有效监测下全麻应用是安全的。

    【关键词】  喉罩;  脑电双频指数;  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血气

    喉罩(laryngeal mask airway, LMA)作为一种新型的通气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在全麻控制呼吸中,可以代替气管插管。喉罩的通气功能变化如何?人们极为关注。本文全麻应用Detax s-5监护仪连续动态观察喉罩和对应的气管插管的通气功能变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择期全麻手术患者40例,ASAⅠ~Ⅱ级,男16例,女24例,年龄20~60岁,身高153~175cm,体重45~70kg。随即分成两组:喉罩(LM)和气管插管(TT)组,每组20例。手术种类: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小肠肿瘤切除术,结肠癌根治术、子宫内膜癌根治术、卵巢肿瘤切除术。

    1.2  方法  术前常规肌注阿托品10μg/kg,鲁米那钠2mg/kg,麻醉诱导:咪唑安定0.1mg/kg,芬太尼4μg/kg,仙林0.1mg/kg,福尔利0.4 mg/kg。维持麻醉:丙泊酚静脉持续微量泵注入,间断注入仙林保持良好肌松,定时追加适量芬太尼。采用OMEDA210麻醉机机械通气,氧流量0.8L/min,潮气量8ml/min,呼吸频率12次/min。两组病人保持脑电双频指数(BIS)40~60水平,随时调控丙泊酚的输注速度。

    1.3  监测指标  脑电双频指数(BIS)、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气道峰压(PIP)等生命体征,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前、插管后1min、5min、10min、30min、60min各时点的数值,插管后30min时点行血气分析(BGA)。

    1.4  监测方法  BIS监测采用Aspect-2000型监测仪; SBP、DBP、HR、SpO2 、PETCO2监测采用Detax s/5监测仪监测; SpO2 监测手指末端氧饱和度; PETCO2监测采用旁流监测法测定人工气道末端的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PIP采用OMEDA210麻醉机进行监测。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身高、体重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P>0.05)。

    2.2  两组患者各时点生命体征比较  气管插管后1min、5minTT组SBP升高(P<0.01),10minSBP也有升高(P<0.05)。插管后1min、5minTT组DBP升高(P<0.05)气管插管后1minTT组HR增快(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时点生命体征比较注:组间比较**P<0.01   *P<0.05

    2.3  两组患者插管后30min时点Detax监护仪数值与血气分析比较  血气分析PaCO2升高(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2  Detax 监护仪数值与血气分析比较注:Detax 监护仪与BGA 比较 **P<0.01

    3  讨论

    1983年英国医生Brain首先应用喉罩以来,喉罩作为一种新型维持气道的工具迅速的得以发展[1]。第三代喉罩采用双管设计,操作方便、定位准确、胃肠减压,病人易于接受,喉罩更广泛普及临床麻醉。本研究显示喉罩全麻中血液动力学更加平稳,避免了气管插管引起的一过性心血管反应。

    本研究显示全麻通气指标设定潮气量8ml/min,呼吸频率12次/min,氧流量0.8L/min,气管插管与喉罩的通气情况均良好,未发生二氧化碳潴留、高碳酸血症以及缺氧等危险。喉罩与气管插管相比气道峰压无显著性差异,但实际值稍低于气管插管。这可能气管插管的导管刺激引起气道应激状态升高,气管收缩有关。

    ETCO2监测开始使用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90年代初被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列为术中常规监测项目之一[2]。理论上正常人PETCO2≈肺泡内CO2分压(PACO2)≈动脉血CO2分压(PaCO2),ADC02(PaCO2-PETCO2)﹤5mmHg,测定PETCO2可代表PaCO2。CO2产量、肺泡通气量和肺血流灌注量三者共同影响肺泡CO2浓度或分压。健康人由于肺泡通气与肺血流(V/Q)及分流(Qs/Qt)的变化影响,PETCO2与PaCO2存在一定的差值,通常在2~8mmHg。通过人工气道所采集的呼出气体由于被导管内未进行交换的气体所稀释,这个差值可能还会有变化。喉罩的结构是介于面罩和气管插管之间,其死腔量和气管插管相仿。本研究结果显示喉罩与气管插管监护仪监测的导管末端PETCO2和血气分析PaCO2存在一定的差值,约为5.64mmHg和4.77mmHg。这与刘继云等[3]研究想一致,PETCO2与PaCO2正相关(r=0.8),SpO2与SaO2成正相关(r=0.95)。

    结论:喉罩机械通气效果良好,在监护仪的有效监测下全麻应用是安全的。

    【参考文献】

    1  Brain AIJ. The Laryngeal mask-anew concept in airway management.Br J Anaesth, 1983, 55: 806.

    2  杨云,汪小海.新位点监测呼末二氧化碳分压.临床麻醉学杂志,2005,21:680-681.

    3  刘继云,佘守章,彭侣宪.喉罩静吸复合麻醉期间患者通气功能的监测.中华麻醉学杂志,1995,15(6):284-285.

   作者单位: 301800 天津,天津市宝坻医院  

  (编辑:李  木) 

作者: 尹立军, 张守林,高斌, 陈学军,高顺利,彭秋萍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