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7年第8卷第1期

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通心络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15天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通心络胶囊治疗组总有......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通心络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15天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通心络胶囊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83.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关键词】 通心络胶囊; 急性脑梗死; 疗效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病死率及致残率高,严重危害中老年患者的健康,并加重了社会及家庭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气滞血瘀是急性脑梗死发病的主要原因,血液的高凝状态易导致血栓的形成,加重脑组织的损伤。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我们进行临床疗效的观察,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临床和头颅CT确诊为脑梗死患者60例,男28例,女32例。发病特点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1],均为首次发病,发病到治疗时间在48h内。其中大脑中动脉深穿支梗死49例,皮层支梗死6例,大脑前动脉梗死3例,基底动脉梗死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48~78岁,平均64.3岁。对照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49~77岁,平均62.5岁, 两组病例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扩血管、改善脑细胞代谢基础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治疗上给予通心络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15天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 个疗程,伴脑水肿患者常规给予甘露醇,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及临床疗效。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NDS)与临床疗效评定标准”[1]。依据神经功能改善即缺损积分值的减少,轻度功能损失为0~15分,中度为15~30分,重度为30~45分,患者病残程度分为0~7级。0级为能恢复工作或操持家务;1级为生活自理,可完成部分工作;2级为基本独立生活,小部分需要帮助;3级为部分生活自理,大部分需要照顾;4级可独立步行,但需要人随时照顾;5级为卧床、能坐,各项生活需人照顾;6级为卧 床,有部分意识活动,可喂食吞咽;7级为植物状态。两者结合评定:痊愈: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病残1~3级。进步:功能缺损分数减少8~20分。无变化:功能缺损分数减少或增加不足8分。

    1.4 统计学方法 结果采用卡方检验,同一指标治疗前后及两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治疗组显著优与对照组

    2.2 治疗组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总积分 见表2。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总积分  注:治疗前后经配对t检验**P<0.01;组间比较经分组t检验++P<0.01,均差异极显著

    3 讨论

    中医中风病常称风中脑络,或称灼伤脑络,络伤血溢。络,承载气血,使津血互换和营养代谢,络脉病变的共性为“不通”,治疗以息风通络为主。通心络胶囊是运用中医络病学说,在益气活血化瘀、搜风解痉通络的治法指导下,研制而成的中药复方胶囊,具有益气活血,通络止痛之功效[2]。急性脑梗死时,因为多种原因导致血液黏度增高,脑血流量减少,长期缺血,缺氧、微循环障碍及小血管形成微血栓,导致脑组织坏死[3]。通心络胶囊可增加一氧化碳(NO)的合成与释放,可减少内皮素(ET)的合成与释放,从而改善微血管循环功能[4]。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通心络胶囊能够扩张脑血管,降低血黏度、总胆固醇、甘油三酯[5],防止脑灌注损伤,有利于脑组织代谢,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6]。我们通过临床对急性脑梗死病人使用通心络胶囊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明显改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能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疗效确切。我们在使用中也未发现因使用该药而引发出血的病例,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 黄如训,梁秀龄.临床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261-262.

    2 吴以岭.运用络病学说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见:吴以岭.中医络病学说与心脑血管疾病.上海: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39.

    3 孙凌,冯道义.通心络胶囊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中华临床新医学,2002,2(12):1 126-127.

    4 施海峰,赵海燕.通心络治疗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及一氧化碳的影响.河北中医,2000,22:944-945.

    5 罗安民,李春森,朱秀清.通心络胶囊治疗脑梗死临床观察.河北医学,2002,8(10):871-872.

    6 丁小君,徐严明,刘凌,等.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及作用分析.华西医学,2003,18(4):494.

   作者单位: 550025 贵州贵阳,贵阳市花溪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编辑:李 木)

作者: 何琪, 陈海奇, 叶 凌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