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7年第8卷第3期

茵黄注射液临床分析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茵黄注射液临床较为常用,本文对其组成、制备、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及提取方法和临床疗效分析简述如下。1处方茵陈40g,大黄10g,栀子30g(每支安瓿含生药量)。按比例称取栀子、茵陈用50%的乙醇浸泡,过滤、回收乙醇得浸膏,用50%乙醇重复提取一次滤液浓缩至干。按比例称取大黄、用水回流提取,静置、倾出上清液、同法操......

点击显示 收起

  茵黄注射液临床较为常用,本文对其组成、制备、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及提取方法和临床疗效分析简述如下。

  1  处方

  茵陈40g,大黄10g, 栀子30g(每支安瓿含生药量)。按比例称取栀子、茵陈用50%的乙醇浸泡,过滤、回收乙醇得浸膏,用50%乙醇重复提取一次滤液浓缩至干;按比例称取大黄、用水回流提取,静置、倾出上清液、同法操作2次,与栀子、茵陈的浸膏一起用50%的乙醇提取1次、滤液浓缩至干,得量1.8g/ml。浓缩液用新鲜的蒸馏水溶解、稀释、滤过、灌封、100℃ 30min灭菌,每支10ml。

  2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利湿退黄,临床用于重症肝炎。

  3  规格

  10ml/支。

  4  用法与用量

  以本品 10~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或500ml稀释后静脉滴注,每日1次。

  5  分析

  5.1  提取方法分析

  5.1.1  栀子有效成分  京尼平甙易溶于水,煎1次即可溶出栀子中京尼平甙总量的84%,煎2次,大约可溶出97%。茵陈有效成分二甲基七叶内酯,煎1次可溶出理论量的70%,煎2次则可达到90%。

  5.1.2  大黄有效成分  番泻甙,只需经过浸泡处理即可提取出98%。

  5.1.3  比较水、50%乙醇及乙醇对主要成分和浸膏得量的提取能力  就平均结果而言,以50%的乙醇为最好。

  5.2  临床疗效分析

  5.2.1  利胆、退黄  本处方在临床和动物实验中,能引起明显的胆囊收缩,具有利胆作用,还可使血清胆汁酸、胆脂质含量改变。而这3个单味生药,除栀子略有缩胆作用外,余均无明显利胆效能,但茵陈和大黄合用,即能利胆;栀子和大黄相配,呈轻度催胆作用。大黄有催胆效能的触媒作用。

  5.2.2  抑制乙型肝炎抗原  大黄对肝炎抗原有抑制作用。

  5.2.3  抑制肝炎病毒  茵陈对肝炎病毒有抑制作用。

  5.2.4  保肝、降酶  用四氯化碳致成年大白鼠的急性肝损伤后,采用茵黄注射液(每毫升含生药1g),每天皮下注射1ml,8天后观察,结果表明接受治疗的动物肝细胞的肿胀气球样变,脂变与坏死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肝细胞内蓄积的糖原与核糖核酸的含量有所恢复或接近正常,血清谷-丙转氨酶活力显著下降。

  5.2.5  去脂作用  茵陈煎剂口服,对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有降低胆固醇作用,脂蛋白的下降亦很明显,解剖动物见血管壁无黄色小点或斑块,粥样硬化及内脏脂肪沉着都很轻微。茵陈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降低胆固醇效果为75.6%。大黄对高胆固醇血症亦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栀子所含藏红花酸也能减少喂饲胆固醇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

  作者单位:435400 湖北武穴,武穴市第一人民医院
 
  (编辑:悦  铭)

作者: 饶友珍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