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7年第8卷第3期

充气止血带阻血法治疗阴茎癌远期疗效分析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研究充气止血带暂时性阻断阴茎血流治疗阴茎癌。探讨充气止血带的压力、阻断血流时间及此法治疗阴茎癌的远期疗效。方法对1985~1995年应用充气止血带阻血法治疗的19例阴茎癌进行分析,并对14例远期随访。结论充气止血带阻血法治疗阴茎癌,疗效可靠,能最大限度地保留阴茎及其生理功能。...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研究充气止血带暂时性阻断阴茎血流治疗阴茎癌。探讨充气止血带的压力、阻断血流时间及此法治疗阴茎癌的远期疗效。方法  对1985~1995年应用充气止血带阻血法治疗的19例阴茎癌进行分析,并对14例远期随访。结果  9例癌块全部脱落。创面肉芽组织生长修复而愈,能站立排尿和保留正常性能力,5年存活率85.7%,8年存活率78.6%。结论   充气止血带阻血法治疗阴茎癌,疗效可靠,能最大限度地保留阴茎及其生理功能。
   
  【关键词】  充气止血带;阻断血流;阴茎癌
       
  于1985年6月设计并应用充气止血带暂时性阻断阴茎血流方法治疗阴茎癌获得成功。该法操作简便,可掌握阻血压力,是一能保全阴茎及功能的阴茎癌治疗方法,共治疗19例,效果满意,并对术后5年以上的14例进行远期随访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年龄36~56岁,平均48岁。病程最长23个月,最短5个月,平均11.4个月。临床分期:1期8例,2期11例。术前均病理检查确诊为鳞状上皮癌(1级10例、2级9例),腹股沟淋巴结均无转移。

  1.2  方法  阴茎根部阻滞麻醉下或连续硬膜外麻,尿道内留置小号气囊导尿管,于阴茎肿块近端绕一3cm宽小型充气止血带充气压力26~30kPa左右(至少大于患者收缩压5kPa以上),使阴茎远端呈红色为度,12~24h后松去阻血带。

  2  结果

  5例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14例采用阴茎根部阻滞麻醉加冬眠;阻血时间2h和22h各2例,12h 5例;阻血压力30kPa 3例、28kPa 5例、26kPa 11例。临床所见:松去阻血带后阴茎很快肿胀,2天左右最明显,出现浅Ⅱ度烫伤样水泡,癌块创面大量渗出,4天左右癌块变黑,逐渐坏死脱落,而原肉眼观正常的组织存活,创面肉芽组织生长,上皮修复而愈。本组痊愈时间30~42天,平均37天;1例术后2个月包皮外板出现皮疹,外院误认为复发而行阴茎部分切除;3例有尿道口狭窄,经扩张得愈,无其他并发症;4例术后行愈合创面活检未见癌细胞;术后半年15例性生活满意,4例欠满意;术后远期随访14例,最长16年,最短5年,平均8年零3个月;3例分别术后4年、6年、7年复发再次手术,1例术后2年意外伤亡,另脑出血死亡1例;5年存活率85.7%,8年存活率78.6%;其中6例1期阴茎癌患者术后已最长16年,最短9年,现仍健在。

  3  讨论

  1982年日本村桥勋等[1]首次报道血流阻断法治疗阴茎癌,国内相继报道[2,3],但其方法为用肠钳或橡皮管阻断血流,不能掌握压力且容易压迫外尿道坏死而发生尿道下裂样[2]并发症。本法采用3cm宽充气止血带阻血,既可掌握阻血压力,又克服了局部受力面积窄压迫影响血运而出现尿道坏死现象。

  3.1  适用范围  本法适用于腹沟淋巴结无转移,阴茎体尚有3cm以上未侵犯的Ⅰ~Ⅱ期阴茎癌。

  3.2  麻醉选择  文献报道需在连续硬膜外麻下进行[1~3]。本组14例采用阴茎根部阻滞麻醉加冬眠,4~6h重复注药1次,效果近似于连续硬膜外麻醉,病人乐意接受,且操作简便,可避免连续硬膜外麻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3.3  阻血时间  本组5例仅阻血12h,而临床结果与18h、24h及文献报道的阻血24h无差异,可见阻血12h足以达治疗目的。

  3.4  阻血法治疗阴茎癌原理  日本村桥勋等[1]发现阻断阴茎血流后有短时末梢血象的嗜酸性细胞增加,并认为与T细胞的某种免疫学作用有关。骆德美等[2]和高振强等[3]报告的10例中嗜酸性细胞及免疫球蛋白等测定均未见有意义的变化,一致认为是因为肿瘤组织内血流量仅为正常组织的2%~15%,且肿瘤组织生长活跃,代谢旺盛,对缺氧极敏感。当阻断肿瘤部位阴茎血运后,肿瘤组织因缺氧而发生坏死脱落,正常组织则能耐受,只发生暂时性充血水肿,但不至于坏死,从而达到去除肿瘤组织,保存正常组织的目的。我们对阻血后癌块周围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发现有较多的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表明阻血后癌块周围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使局部免疫得到强化,有利于消除肿瘤组织而得痊愈。

  3.5  阴茎癌治疗方法  包括手术、放疗、化疗、激光等,国内报道5年存活率为78.6%[4]。上世纪开展了Moks 手术,其方法是在显微镜调控下,连续切除的新鲜组织作冰冻切片显微镜检查。从而确保完全切除病变组织,且保存正常组织,以保证足够长的阴茎来满足术后生活的便利及性生活的质量。Moks 用该法治疗35例阴茎癌,局限性肿瘤的治愈率为94%[5]。Moks 法与阻血法治疗阴茎癌有类似之处,但后者阻血后局部肿胀,激发了自身免疫功能,更有利于癌细胞的清除,以提高生存率。本组6例Ⅰ期阴茎癌患者术后最长16年,最短9年,均健在。说明阴茎癌只要早期发现,对于Ⅰ~Ⅱ期阴茎癌采用本法或Moks 法既可提高生存率,又能保全存留阴茎。本法实为简便、安全,又能保全阴茎及功能的治疗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  村桥勋.阴茎癌的血流阻断法.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1982,6:272.

  2  骆得美.阴茎癌阻血疗法(附7例).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85,6(4):224.

  3  高振强.用半阻血疗法治疗阴茎癌.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86,24(8):495.

  4  周洪革.阴茎癌的治疗进展.沈阳医学院学报,2003,5(1):59-60.

  5  Moks FE,Snow SN,Larson PO.Moks micrographie surgery for penile tumors.Urol Clin North Am,1992,19:291.
 
  作者单位:1 413500 湖南安化,安化县人民医院外科

  2 410007 湖南长沙,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外科

  (编辑:悦  铭)

作者: 阙跃明1,黄红星2,夏小雄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