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7年第8卷第14期

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体会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关键词】出血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我科自2007年1~6月,采用腰大池引流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文选自2007年1~6月在我科住院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40~60岁,头颅CT均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出血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它以发病急,临床症状重,并发症多为特点。我科自2007年1~6月,采用腰大池引流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文选自2007年1~6月在我科住院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40~60岁,头颅CT均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症状有头痛,呕吐,意识不清,脑膜刺激征,腰穿呈血性脑脊液,其中意识障碍患者5例。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常有烦躁不安,头痛,精神兴奋等症状。因此,对神志清楚的患者要稳定其情绪,根据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做知识宣教,介绍操作过程,注意事项,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保持安静状态,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2.2  术中配合与观察  应熟练配合医生进行腰穿术。固定好患者的卧位,术中观察患者的瞳孔、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及有无头痛、呕吐等。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止操作,配合医生采取相应抢救措施。

    3  术后护理

    3.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术后应置患者去枕平卧6h,严密观察患者瞳孔、意识、体温、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正确判断颅高压和颅低压综合征。主要以头痛的特点给予区分:颅低压是在抬高床头或坐位时头痛加重,平卧时头痛减轻或缓解;颅高压引起的头痛较剧烈,呕吐呈喷射状,脑膜刺激征为阳性。

    3.2  体位护理  患者可平卧位,但可翻身,翻身时注意引流管的保护(特别是意识不清楚的患者),防止发生扭曲、折叠而导致引流不畅。引流袋应悬挂在床下15~20cm为宜,既稳定又不会过度引流而引起低颅压。

    3.3  引流液的观察  脑脊液由脑内脉络丛生成,每日量约500ml左右。因此,每日引流量应以控制在400~500ml为宜。引流过程中应根据病情严格控制引流液的量和速度,一般保持在每分钟2~4滴,随时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性状,蛛网膜下腔出血时引流液的颜色为浅红色,如颜色为鲜红色,提示有再出血,应立即报告医生。

    3.4  预防感染  持续引流时颅腔在一定程度上与外界相通,在护理上应采取措施预防颅内感染。限制探视人员,减少室内人员的流动,定期消毒及更换穿刺部位的敷料,每周2次,并保持敷料干燥、整洁。搬动病人时应夹闭引流管,防止引流液的逆流,经常检查导管与引流袋的衔接是否良好,防止脱开。

    3.5  健康教育  腰大池引流时间一般为5~7天,脑脊液中含有大量蛋白质 ,引流使患者丢失大量蛋白质,因此鼓励病人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补充所需的营养。保持大便通畅, 按时翻身,做好皮肤护理。

  4  小结

    总之,持续腰大池引流是新型的治疗方法,它可有效地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血性脑脊液对脑膜的刺激,降低和稳定颅内压,防止发生并发症,减少了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本组15例患者经过精心护理以及积极配合治疗,无一例发生脑疝及并发症。

 


作者单位:133000 吉林延吉,延边大学医院

作者: 蔡霞 2008-7-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