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7年第8卷第15期

血塞通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90例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是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全部脑卒中的70%是脑血液供血障碍引起缺血、缺氧导致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是临床常见病,致残率高,属中医中风范畴,尤其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更高。近2年来,笔者以血塞通注射为主治疗脑梗死90例,取得满意疗效......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是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全部脑卒中的70%是脑血液供血障碍引起缺血、缺氧导致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是临床常见病,致残率高,属中医“中风”范畴,尤其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更高。近2年来,笔者以血塞通注射为主治疗脑梗死9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35例住院病人,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梗死的诊断标准[1]且经CT或MRI证实,入选病例按文献[2]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定,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90例,男56例,女34例,年龄70~84岁,平均76.7岁,病程7~15天,其中基底节梗死28例,腔隙性梗死30例,分水岭梗死12例,脑叶梗死20例。对照组45例,男31例,女14例,年龄75.8~83岁,平均75.8岁,其中基底节梗死10例,腔隙性梗死12例,分水岭梗死14例,脑叶梗死9例,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脑复康促进脑细胞代谢药物及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予血塞通0.4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ml静脉输注,每日1次,连用15天,两组均以15天为1个疗程,两组使用脱水剂及辅助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头颅CT、MRI、血液流变学指标等。

    1.3  疗效观察  根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通过标准进行疗效评定。基本治愈:生活完全自理,会诊基本恢复正常;显效:肌力较治疗前提高2级以上,生活部分自理;有效:上述症状、体征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肌力提高1级;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或反而加重。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比较  见表2。表1  两组疗效比较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1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比较注:组内治疗前后比较,1) P<0.05,2﹚P<0.01;与对照组比较,3﹚P<0.05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属现代医学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祖国医学认为:缺血性中风的发生是在气血逆乱的基础上,遇劳倦内伤、恼怒等诱因,进而引起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冲犯脑,形成脑脉痹阻而发病。以气虚血瘀为主,为本虚标实之证。标证尤以血瘀为甚,然瘀血由虚起,此为本。但瘀积已甚,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正气无由恢复。积损正衰,劳倦内伤,忧思恼怒,饮酒饱食,用力过度,而致瘀血阻滞,疫热内蕴,血随气逆,导致脑脉痹阻而发病[3]。缺血性中风的发病和发展的重要环节是血液流变的改变,表现在全血黏度、血小板聚集性、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等指标增高,即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与祖国医学的“血瘀”是相符的[4]。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病人的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与对照组差异有较显著性(P<0.05)。提示治疗组具有活血化瘀及抗凝、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增加脑血流量有直接关系,且作用明显。这也是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的一个重要原因。故以活血化瘀,通脉为法治之,血塞痛注射液主要成分为三七总皂苷,有活血化瘀,通脉活络作用,并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红细胞聚集及血液粘滞度,改善血液流变学,改善微循环,改善脑缺血,加快神经功能恢复,减少致残率等,本临床观察证实其对缺血性脑卒中有确切疗效。

【参考文献】
  1 中华神经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1995).中华神经科杂志,1988,21 (1):60.

2 陈清棠.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脑卒中病人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3 任占利,王顺道,高颖.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试行).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4,17(3):64-66.

4 王维治.神经医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


作者单位:136200 吉林辽源,辽源市中医院

作者: 关桂霞 2008-7-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