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8年第9卷第5期

升陷汤治验四则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关键词】升陷汤升陷汤是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治疗大气下陷的主方。1燥症患者,女,50岁,医生。形瘦,既往两目干涩,视物易疲劳,曾易汗出,现不爱出汗,平素月经周期、经色、质可,无血块,但量少,行经3天左右。按:患者形瘦乃阴虚体质。...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升陷汤

    升陷汤是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治疗大气下陷的主方。笔者在临床中以此汤加减治疗他证,疗效观察满意。现附例以说明之,供临床参考。

  1  临床应用

    1.1  燥症  患者,女,50岁,医生。2005年12月19日就诊。主诉:口唇干燥,强喝水,以午后及夜间尤甚,饮食睡眠可,二便正常,舌质红无苔,脉细数。形瘦,既往两目干涩,视物易疲劳,曾易汗出,现不爱出汗,平素月经周期、经色、质可,无血块,但量少,行经3天左右。辨证:阴亏血虚。处方:生黄芪45g,生地15g,生山药15g,知母15g,玄参15g,天花粉15g,白芍15g,天门冬15g,阿胶10g烊化,鸡内金3g,升麻3g,柴胡3g,甘草6g。2剂后症状减轻,继服3剂痊愈。

    按:患者形瘦乃阴虚体质;平素月经周期、经色、质可,无血块,量少,行经3天左右提示血虚,既往两目干涩,视物易疲劳正是肝胆血虚干燥之征,曾易汗出,现不爱出汗提示津液不足,现口唇干燥,强喝水, 以午后及夜间尤甚,舌质红无苔,脉细数进一步提示阴亏血虚,故以滋阴养血润燥。然午后乃“阳中之阴”,阳气开始下降之时,口唇干燥以此时明显有气虚津液不能上乘之象,故于滋阴之中予以补气,此乃“阳中求阴”之意,又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兰室秘藏》中有“脾为血气阴阳之根蒂”之语,故方选升陷汤加减,重用生黄芪,佐以升麻、柴胡升补脾胃之气;予生地、山药、知母、玄参、天冬、天花粉滋阴润燥;予阿胶、白芍养血,加鸡内金少许以助运化。

    1.2  郁证  患者,女,60岁,退休。2007年12月10日就诊。10年前因右侧乳腺癌行切除术,3年前因车祸丧子。近日儿媳再婚,得知此事后心境抑郁,胸脘痞闷,善太息,以深呼气为快,心烦易怒,失眠多梦,面色不华,头晕神疲,易饥能食,饥时若不急食即觉怔忡,多汗,活动尤甚,口干渴欲饮,检测血糖结果正常,舌质红,左脉弦细欠有力,右脉沉迟而弱。平素腰部酸痛。辨证:宗气下陷,肝气郁结。处方:生黄芪45g,党参10g, 炒白术10g,生山药15g,知母15g, 玄参15g,白芍 15g,山萸肉30g,枸杞15g,天门冬15g, 代赭石15g,生龙骨15g, 生牡蛎15g,炒枣仁15g, 柏子仁15g ,远志6g,升麻3g ,柴胡3g,桔梗3g,甘草6g, 生姜3片, 大枣6枚。 3剂后睡眠转佳,胸脘痞闷、饥饿感、口干渴减轻,脉象较前有力,自停服一切西药。继服5剂,嘱2日1剂,嘱移情易性情绪开朗,后回访症愈。

    按:悲则气消,内伤元气,宗气不足下陷,出现易饥能食,饥时若不急食即觉怔忡之征,多汗,活动尤甚,口干渴欲饮;情致所伤,肝失条达,故心境抑郁,胸脘痞闷,善太息,以深呼气为快;劳心思虑,心脾两虚,故见失眠多梦,面色不华,头晕神疲;患者年已60岁,平素腰部酸痛,已脏阴不足,忧郁不解,营血暗耗,心神失养以及阴虚生热,虚热扰神,则见心烦易怒。治疗上选升陷汤升补宗气,予党参、白术、生姜、大枣健脾养胃、助后天生化之源;予玄参、萸肉、枸杞、白芍、天冬、山药滋阴养肝;予枣仁、柏子仁、远志补心益脾、安神定志,赭石、龙骨、牡蛎重镇安神。

    1.3  眩晕  患者,女,58岁,务农。2006年12月18日就诊。形瘦,间断头晕半年,头重脚轻,头晕欲仆,头晕时觉憋气,近2月口干渴以临卧时明显,偶咳,无痰,饮入、睡眠、小便可,大便偏干燥,苔白偏燥,左脉弦硬而长,右脉寸关沉取无力。既往平素血压150/90mmHg,长期口服复方丹参片,未服用降压药物,有枵腹劳作史,平素怕冷,47岁绝经,月经量较多,6~7天。辨证:肝风内动兼宗气下陷。处方:生黄芪45g, 知母15g,玄参15g,升麻3g,柴胡3g,桔梗3g,山芋肉30g,代赭石30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白芍30g,天花粉15g,天门冬30g,柏子仁15g,牛蒡子6g,枸杞15g,远志6g,炙甘草6g,生姜3片,大枣6枚。3剂后诉日排稀便1次,余症减轻,继服10剂症愈。

    按:患者形瘦为阴虚体质,年58岁,肝肾之阴已亏,不能潜藏肝阳,而肝阳日亢、中风危机早已潜伏。肝阳化风,肝风内旋,上扰头目,则眩晕欲仆;风动于上,阴亏于下,上盛下虚,所以步履不正,行走飘浮,摇摆不稳;患者平素血压150/90mmHg,现间断头晕半年,头重脚轻,头晕欲仆,左脉弦硬而长正是此明征。近2月口干渴以临卧时明显,大便偏干燥,苔白偏燥提示阴亏之甚。然该患者既往有枵腹劳作史,平素怕冷可见有宗气下陷之疑,右脉寸关沉取无力可证之。而头晕时觉憋气,偶咳,无痰正乃肺气不利之象。故治疗上予升陷汤升补宗气,予萸肉、白芍、天冬、柏仁、枸杞、玄参滋养阴液,以制阳亢;予赭石、龙骨、牡蛎降逆潜阳、镇肝熄风;予花粉、牛蒡子、远志宁肺止咳。其中,黄芪、赭石配伍既防升举太过不利潜阳,又防降逆太甚而致宗气更陷。

    1.4  崩漏  患者,女,34岁,职员。2006年4月16日初诊:半月前行人工流产术,术中及术后出血量较多,卧床休息并口服维生素K、安洛血、头孢氨苄片1周后阴道出血似有似无,遂停药。此次发病前3天因工作原因着急加以过度劳累,觉下腹空坠痛阴道出血量骤然增多,色鲜红质粘稠,头晕视力下降,神倦懒言乏力,动则汗出,心烦潮热盗汗,腰痛,自觉其中空虚无着,小便黄少,大便偏干,舌质红,苔薄白,边有齿痕,脉虚细而数。辨证:气不摄血、冲任不固。急予补气摄血、固冲止崩。处方:生黄芪45g,党参15g,炒白术12g,当归10g,阿胶10g烊化,生地30g,熟地30g,白芍15g,枸杞15g,山芋肉15g,山药15g,川断15g,生龙骨18g,生牡蛎18g,海螵蛸15g,茜草12g,鸡内金3g,升麻3g,柴胡3g,甘草6g,生姜3片,大枣5枚。3剂后血减,余症亦减,但食欲欠佳,能食而不欲食,遂去生地寒凉碍胃,继服5剂,诸症愈,嘱注意休息,调饮食,畅情志。

    按:该患者半月前行人工流产术,术中及术后出血量较多,血液骤亏,同时气无所附,随之外脱,造成气血两亏之势,又劳则气耗,最终气不摄血,冲任不固导致阴道出血量骤然增多;气虚则神倦懒言乏力,动则汗出;血虚脑髓失养,睛目失滋,则头晕视力下降;血液不足,经血乏源,故色鲜红质粘稠;阴液亏虚,虚热内生可见心烦潮热盗汗;损及肾脏,肾阴亏损则腰痛,自觉其中空虚无着;小便黄少,大便偏干,舌质红,脉虚细而数乃阴虚之征,舌边有齿痕提示素体脾胃虚弱。吴鹤皋《名医方论》中说:“有形之血不能自生,生于无形之气故也”。故治疗上用升陷汤升补元气,更加党参、白术、山药、生姜、大枣健脾益气血生化之源;予熟地、阿胶、白芍、枸杞、萸肉补血滋阴;予海螵蛸、茜草固涩下焦、益肾止崩;予生地生用凉血退热;予龙骨、牡蛎取其收涩之性,助黄芪以固元气;予当归既益血和营又和血防止血留淤。

  2  体会

    气(人体之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且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在人体内主要有升、降、出、入四种基本运动形式。《素问·六微旨大论》述:“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可见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是生命活动的根本,一旦停息,也就意味着生命活动的终止。气病临床常见的证候,可概括为气虚、气陷、气滞、气逆四种。其中气虚证是脏腑组织机能减退所表现的证候,常由久病体虚,劳累过度,年老体弱等因素引起,以全身机能活动低下的表现为辨证要点。气陷,指气的上升不足或下降太过,以气虚升举无力而下陷为特征的一种病理状态。气陷的病理变化,主要有“上气不足”与“中气下陷”两方面。“上气不足”一般由于脾气虚损,升清之力不足,无力将水谷精微上输于头目,致头目失养,可见头晕、目眩、耳鸣等症。“中气下陷”指脾气虚损,升举无力,气机趋下,内脏位置维系无力,而发生某些内脏的位置下移,形成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病变。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李东垣在《脾胃论》直接指出“脾胃为元气之本”、“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胃之一腑病,则十二经元气皆不足也。”故气虚、气陷者在治疗上均需顾护脾胃之气。笔者在临床应用升陷汤时正是揣其方意,重顾护脾胃之气,临症见兼夹气虚、气陷征象者方选用之,且显效。


作者单位:301700 天津,天津市武清区第二人民医院内科

作者: 张珍 2008-7-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