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8年第9卷第6期

居家护理中输液病人的静脉保护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摘要】随着人们健康需求的日益增加和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社区护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和欢迎,这就形成了社区护理中的居家护理,而注射(输液)技术在居家护理中最为常用。输液是自静脉注入药液,药物直接进入血液而达全身,是作用最快的给药方法。而居家护理中,治疗环境不同于医院,接受治疗的患者有其特殊性......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随着人们健康需求的日益增加和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社区护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和欢迎,这就形成了社区护理中的居家护理,而注射(输液)技术在居家护理中最为常用。输液是自静脉注入药液,药物直接进入血液而达全身,是作用最快的给药方法。而居家护理中,治疗环境不同于医院,接受治疗的患者有其特殊性,静脉输液护理中患者的静脉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依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对居家护理中的静脉保护问题作如下探讨,以作交流,不妥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关键词】  居家护理; 穿刺; 静脉保护

    随着人们健康需求的日益增加和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进步,社区护理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指导、计划生育为一体,越来越突显出具有特色的优势地位,受到了更多患者及家属们的认可和欢迎。在社区护理中,很多需要照顾的患者和家庭希望在自己家中得到定期的健康照顾和护理服务,已达到促进健康、维护健康、预防疾病的目的,这就形成了社区护理中的居家护理。居家护理不仅能为病人提供持续性医疗护理,使其出院后仍能得到全面地照顾,减少病人及家属往返奔波医院之苦,减少家庭的经济负担,而且还能扩展护理专业领域,促进护理专业发展。注射(输液)技术是自静脉注入药液,药物直接进入血液而达全身,是作用最快的给药方法。在居家护理中,注射(输液)技术被广泛采用。而一方面居家护理的治疗环境不同于医院;另一方面接受治疗的患者又有其特殊性,所以在家庭中进行静脉输液的护理中对患者的静脉保护尤为重要。

    1  居家护理中输液病人静脉保护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1.1  临床资料  笔者连续对我院家庭输液的65名病人的病患情况进行了记录,并依据患者的年龄分布情况、生活自理能力、既往病史、输液时日进行了分类统计,详细分布情况见表1~4。 表1  年龄分布情况表2  生活自理能力分布情况 表3  既往病史情况表4  输液时日分布情况

    1.2  统计分析  统计结果显示,家庭输液65人, 其中65岁以上患者57人,占88%;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或完全不能自理53人,占81%;患有心脑血管病、慢性呼吸道疾患、糖尿病肿瘤晚期的慢性病患者占75%;输液时日以10日为多。对这样一个病患群体有以下特点:输液的绝大多数患者患有慢性疾患,病程较长;不能自理,需要家人照顾;均有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甚至对治疗失去信心;疾病使患者反应迟钝,甚至意识不清,配合治疗的难度加大;年老体弱, 长期卧床,末梢循环差,血管弹性降低。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对一次静脉穿刺成功造成重重困难,致使输液过程极不顺利,而反复穿刺会使患者静脉受到损伤。可见,在家庭中进行静脉输液的护理中患者的静脉保护尤为重要。

    2  居家护理输液病人静脉保护的应对措施

    2.1  确保一次穿刺成功是做好静脉保护的关键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老年人血管,临床上常选用手背和手指静脉进行穿刺输液。老年人皮肤松弛,血管硬化,弹性差,静脉血管虽然充盈,但壁薄易滑动,容易造成静脉穿刺的失败。所以,熟练掌握操作技术和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要确保穿刺成功,首先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认真选择有把握的血管,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在实践中练就一套熟练的静脉穿刺技术。

    2.1.1  肥胖的病人  静脉较深且不明显,但不易滑动。可用食指摸清血管走向。先以45°角进针,刺入皮肤后再将针头稍稍挑起,徐徐进入血管,见回血即穿刺成功。

    2.1.2  天气寒冷或发热寒战期的患者  四肢冰冷,末梢血管收缩,血管腔变细,可采用热水袋热敷使血管扩张、充盈。如来不及充盈可扎上止血带约1min时,松开止血带,此时血液迅速回流,血管短暂性充盈。再扎止血带,可改善血管充盈度,而利于穿刺。

    2.1.3  长期输液的病人  由于药物刺激,血管硬、滑,常造成穿刺失败。可选用手背部静脉,用7号针头嘱患者五指并拢,操作者左手紧握病人五指,使手背部皮肤绷紧,以固定静脉,以45°角进针,见回血后,针头稍挑起,顺血管进入少许即可。另外,长期输液的患者,在选择静脉时要从远端到近端进行穿刺,避开关节、皮肤硬结、感染等处,每条血管在一个位置穿刺不超过3次[1]。

    2.1.4  大失血或失液者  由于血容量减少,使静脉空虚扁瘪,进行这类血管穿刺时要特别小心,应采取挑起进针法,即细心地将针头刺入血管肌层,将针放平,针头稍微挑起血管前后壁分离,使针头的斜面滑入血管内有失阻感,即使无回血,针进入了血管即可注射,这样既可以避免刺激血管的后壁,又为抢救患者尽快地建立起静脉通道。

    2.2  输液过程中的观察和护理是静脉保护的主要环节

    2.2.1  穿刺成功后妥善固定  穿刺成功后先将穿刺针按要求用输液贴固定后,根据患者情况用软纸或海绵等包裹固定夹板或合适的纸药盒将穿刺部位肢体进行固定(不可再穿刺的局部包扎,以免影响输液的观察),以防止活动使穿刺针脱出,发生药液外溢。

    2.2.2  调解滴速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剂量、浓度及不良反应调节滴速,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滴速要缓慢,以免对静脉刺激。指导家属会数滴速,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2.2.3  指导患者家属对输液过程进行观察  如出现不良反应、发现输液反应、液体外溢或静脉炎等情况立即和护士联系及时采取措施。

    2.2.4  拔针  输液完毕后拔针采用两个穿刺点顺式按压的方法(即皮下、静脉),避免皮下淤血,保护静脉。如出现皮下淤血,24h后局部热敷促进淤血的吸收。拔针后要按压足够长的时间(约5min以上),抬高肢体,促进血液循环避免药液在小血管内存留时间过长,刺激血管引起静脉炎。

    2.3  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对静脉保护有重要价值  在临床工作中经常发生静脉穿刺失败的现象,因此一次穿刺成功与否,不仅和护士的技术水平有关,而且和护士的心理素质也密切相关。因此,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有重大的实用价值。

    2.3.1  避免紧张  某些血管不显露的病人或在病人对护士产生不信任时,就会产生紧张情绪。 

    2.3.2  切忌烦躁  护士长期工作在充满应激原的环境中,应激原既可来自护士本身,也可来自工作环境,如工作繁忙、疲劳,或家庭、同事、护患关系上的各种矛盾,都会使操作者心烦意乱。      

    2.3.3  克服胆怯  当病人是医护人员的亲戚、朋友,或者是熟识的领导,护士就会担心,万一打不好,会给别人留下坏印象。心里越害怕,操作就越不好,所以就往往以失败而告终。

    此外,还要注意做好穿刺操作前准备等。

    总之,在家庭护理中,要因人施护,充分考虑家庭护理的特点,从准备工作、穿刺成功到输液过程护理的全过程,严格按程序操作,用“诚心、爱心、耐心、细心”为病人减轻病痛,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 王桂英. 老年患者外周静脉损伤的观察护理. 中华护理杂志, 2004,39(5):370.


作者单位:300200 天津,天津市东丽区程林街卫生院

作者: 张金英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