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9年第10卷第5期

感染性心内膜炎31例的临床及超声心动诊断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讨论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的超声声像图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包括食管超声观察心脏瓣膜赘生物形态、大小、回声、分布及其瓣膜功能。结果超声心动图能直接提供赘生物附着部位累及的瓣叶,赘生物的数目、大小、形态、活动方式或瓣膜穿孔、腱索断裂等征象及相应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程......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讨论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的超声声像图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超声心动图(包括食管超声观察心脏瓣膜赘生物形态、大小、回声、分布及其瓣膜功能。结果 超声心动图能直接提供赘生物附着部位累及的瓣叶,赘生物的数目、大小、形态、活动方式或瓣膜穿孔、腱索断裂等征象及相应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程度并判断心功能。结论 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的诊断定位,对治疗的决策及预后判断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感染性心内膜炎 瓣膜赘生物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微生物感染引起的心内膜炎症,赘生物形成是其特征性改变。其中以瓣膜赘生物的形成及其产生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尤为重要,瓣膜赘生物一旦脱落将引起重要器官栓塞或炎症蔓延而危及生命,死亡率很高[1]。因为赘生物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特异性表现,所以对其检出可为临床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此类赘生物具有很高的特异性,本文通过对3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的分析,探讨其对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的诊断定位、对治疗的决策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搜集2006年1月1日-2007年11月1日在我院住院的3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就其特征进行讨论。其中男22例,女9例,年龄10~72岁,平均38岁。发热24例,外周血管栓塞9例,贫血6例,血细胞计数升高16例,血沉增快12例,血培养阳性20例,无明显症状7例。器质性心脏病情况见表1。表1  3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原发器质性心脏病与发热情况  (例)

    1.2  仪器和方法  应用Accson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频率3.5~4.5MHz,患者取仰卧或左侧卧位以常规心脏系列切面测量各房室大小,取左室长轴、心尖四腔、二尖瓣短轴、心底短轴、右室流入道切面,观察四组瓣膜形态及活动,仔细寻找各瓣膜有无脱垂和赘生物。彩色多普勒显示瓣膜关闭不全程度,观察反流血的起始部位和射流方向。

  2  结果

    赘生物瓣膜受累情况见表2,其中赘生物最大者1.0cm×2.0cm,最小者0.2cm×0.2cm,合并瓣膜穿孔3例,腱索断裂1例,瓣膜脱垂4例,瓣膜反流29例,左室扩大17例,左室收缩功能减低1例。表2  3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瓣膜受累情况

    3  讨论

    3.1  感染性心内膜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指心脏瓣膜、心内膜或其邻近大动脉内膜的感染性炎症。多数病人原有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二尖瓣脱垂及人工瓣膜等,近年来无心脏基础疾病的心内膜炎有升高趋势。本组病倒中无基础心脏病的病例18例,其中13例有发热史,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均确诊为感染性心内膜炎,所以对临床上出现的不明原因发热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是必要的。

    本病主要为细菌感染引起,其他致病微生物如霉菌、立克次体、病毒、寄生虫亦可引起本病。常累及心脏瓣膜以主动脉瓣(18例)和二尖瓣(15例)最常见(P<0.01,有统计学意义),三尖瓣和肺动脉瓣较少见,可同时累及多个瓣膜(7例),赘生物也可发生于心脏间隔处、游离壁的心内膜或分流处的大血管内膜等。超声心动图检查为本病的诊断及早期治疗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对本病的检出有显著的提高[2]。超声检查能直接提供赘生物附着部位、累及的瓣叶、赘生物的数目、大小、形态、活动方式、瓣膜穿孔、腱索断裂等征象及相应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程度并判断心功能。对临床表现不典型的心内膜炎能及早发现瓣膜损害,能发现>0.2cm以上的赘生物并能准确定位。对手术的决策、保障手术的完整彻底和预后均有重要意义[3]。

    3.2  鉴别诊断  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需与瓣膜钙化团鉴别。病史是很好的鉴别点,瓣膜钙化多见于老年人或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超声声像区别在于瓣膜钙化通常为无活动性回声,回声强,而赘生物多随瓣膜启闭而活动,回声相对较弱,除非发球后期赘生物钙化,回声才会增强。

    注意与黏液瘤的鉴别。黏液瘤多附着于房间隔、心房后壁心房顶或心耳,有蒂,随血流摆动,一般不难鉴别。

    与血栓的鉴别。血栓多发生于其他心血管病的基础上,如缺血性心脏病、扩张性心脏病、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左房扩大,多与血流淤滞有关,其体积较大,与心壁之间连接较明显,活动度和形态变化较少,回声较强。

    与二尖瓣部分连枷瓣叶或腱索断裂鉴别。连枷瓣叶或断裂的腱索于收缩期移向左房而在舒张期无明显异常运动,找到断裂的腱索是最好的证据,感染性心内膜炎二尖瓣赘生物多在瓣叶心房面且有感染史[1]。

【参考文献】
  1 汪洁,高玲玲.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超声心动图诊断.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6,6(8):23-24.

2 田家玮,任卫东.超声主治医师400问,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5,125-127.

3 刘延玲,熊鉴然.临床超声心动图学,第2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612-623.


作者单位:255400 山东淄博,齐鲁石化中心医院心内科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