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9年第10卷第6期

老年抑郁症基础性家庭照护转归1例护理体会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摘要】老年抑郁症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导致自理能力丧失,给家人和自己带来严重危害和心理压力。笔者(精神科护士)的亲属曾患有老年抑郁症,通过实施基础性家庭心理护理,取得药物无法比拟的效果,使患者逐步摆脱抑郁阴黧,开始新的生活。【关键词】老年抑郁症。家庭照护。...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老年抑郁症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导致自理能力丧失,给家人和自己带来严重危害和心理压力。笔者(精神科护士)的亲属曾患有老年抑郁症,通过实施基础性家庭心理护理,取得药物无法比拟的效果,使患者逐步摆脱抑郁阴黧,开始新的生活。

【关键词】  老年抑郁症;基础性;家庭照护;体会

 1  病历资料

    患者,女,65岁,初中文化,退休前为仓库保管员。退休后,与老伴独自生活,开始时不愿与外人接触。近2年出现情绪低落,失眠,整日愁眉苦脸,食欲减退,体重减轻,总感觉一无是处高兴不起来,消极悲观,自罪自责,活着是受罪,死了一切都解脱。经常烦躁,坐卧不安,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意志活动减退,生活懒散,不洗漱,怕见人,求治愿望强烈,定向力、自知力完整。未发现错觉、幻觉及感觉综合障碍。患者既往体健,年轻时性格外向,但胆小怕事,无主见,做事谨小慎微,追求完美,生活上喜欢洁净。2007年6月精神科门诊诊断:抑郁性神经症。服用过安拿芬尼、黛力新、佐匹克隆、西肽普兰、劳拉西泮等药物,但治疗效果不明显,而且有胃肠道和心血管等副反应,后放弃药物治疗,在家进行心理疏导护理。

  2  家庭照护

    2.1  生活照料  给老人创造安静、和谐、舒适的居住环境,培养良好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搭配饮食,保证营养供给,多饮水,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因老人有自杀企图,凡能成为自杀、自伤的工具、药品都妥善保管,不可疏忽大意。身体出现不适症状及时就医。

    2.2  心理支持  根据老人的症状特点,给予心理上的支持与鼓励,克服自卑情绪,消除不良的行为习惯。提高人际交往适应能力,保持良好的心境和乐观向上的心理。引导老人利用各种支持系统,例如:亲属、子女、邻居进行心理、语言沟通,适时倾诉苦闷心情,进行适当引导,取得了初步效果。

    2.3  认知训练  每天给老人布置家庭作业,让其认为好事件和坏事件做笔记。帮助老人分析自身对事件发生的原因所起的作用, 指出坏事件对抑郁情绪的影响,以及好事件对情绪的好处。

    2.4  家庭角色训练  帮助老人协调好与子女的关系,平时锻炼老人收拾家务,照看孙子,买来热带鱼饲养,让老人活动起来,不能颓废,意识到在家庭中所具有的重要性和应负的责任。

    2.5  体能锻炼  每天陪老人出去散步,多晒太阳,报名参加老年腰鼓队,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

    2.6  适时倾诉  随时注意老人的心理动态,多关心,多问候,耐心倾听老人的叙述,掌握其症状、思维、信念、情绪和行为,让老人最大限度倾诉内心的痛苦,起到情感宣泄的作用。

    2.7  鼓励自助  在照护老人时,过分的关心、同情和保护,可使其产生依赖心理。我们充分发挥老人的内在潜能,鼓励其单独完成某件事情。例如:让老人自己去超市买东西,觉得“我还行”、“我可以”。

   3  效果评价

    对老人经过半年多的家庭照护后,精神面貌大有改观,睡眠、饮食好,体重增加,心情开朗了许多,生活充满希望感,消除了自杀观念,对待问题自己冷静思考。生活中,基本胜任个人卫生、基本家务、照看孙子,愿意与人接触,主动下楼散步,参加社交活动。

  4  讨论

    4.1  生活照料,体能锻炼是首要  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减退,心理防御能力及心理适应能力下降,一旦遇到生活事件,易造成心理失衡,无助感油然而生。因此,生活中尽量满足老人提出的合理要求,从衣食住行方面体贴关心,使老人感到家庭的温暖,唤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鼓励其参加文化娱乐活动,加强体能锻炼,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4.2  心理护理,认知训练是关键  有资料显示,心理护理更加适用对抗抑郁药无效,且有严重的副反应和内科疾患而不能服药的老年抑郁症病人[1]。本病例中,老人对药物治疗无效且有副反应,家庭成员运用倾听、解释、保证、指导与建议、疏泄、鼓励、促进自助等7种基础支持性心理护理,进行心理疏导。当遇到不愉快的人和事物的时候,纠正坏事件和消极认知对其情绪的影响,使老人获得情感上的支持和行为上的正确认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3  家庭成员关爱是病情转归的根本  有资料显示,生活事件在抑郁症的发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家庭对缓解心理应激具有不可替代作用,有良好功能的家庭,能提高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度,增强情感上相互支持的能力,更好地应对困难,同时证明家庭心理干预具有长期的有效性[2]。对老年抑郁症重视亲情关爱和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与互动支持,使老人生活在和谐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中,增强了应对困难的能力,感到生活有意义,有兴趣,有安全感,病情得到了转归。

【参考文献】
  1 张红,严建雯,陈传峰.老年抑郁的不良后果与干预对策.宁波大学学报(科学教育版),2005,27(4):25-28.

2 贾金鼎,尤海峰,邵新月.家庭心理干预对老年抑郁症家庭环境和预后的影响.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13(2):167-168.

(编辑:海 涛)


作者单位:300240 天津,天津市公安局安康医院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