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10年第11卷第3期

针刺背腧穴治疗失眠症40例的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针刺背俞穴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7月-2010年1月内蒙古准格尔旗中蒙医院针灸推拿科门诊及住院的失眠患者40例为治疗对象,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成针刺背腧穴治疗组(以下简称治疗组)与针刺督脉经穴对照组(以下简称对照组),治疗组选取心俞、肝俞、脾俞、肺俞、肾俞等穴,行平补......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针刺背俞穴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7月-2010年1月内蒙古准格尔旗中蒙医院针灸推拿科门诊及住院的失眠患者40例为治疗对象,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成针刺背腧穴治疗组(以下简称治疗组)与针刺督脉经穴对照组(以下简称对照组),治疗组选取心俞、肝俞、脾俞、肺俞、肾俞等穴,行平补平泻手法,对照组口服安定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后失眠症状均有明显好转,且治疗组疗效更好。结论 针刺调理五脏背俞穴可以提高睡眠质量,延长睡眠时间,改善生活质量,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  针刺,背腧穴,失眠

 【中图分类号】  R277.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10)03-0159-02

  

  为探讨针刺背腧穴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我们选取本院2009年7月-2010年1月门诊及住院的失眠患者进行对比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7月-2010年1月内蒙古准格尔旗中蒙医院针灸推拿科门诊及住院的失眠患者80例为治疗对象。治疗组40例,其中男14例,女26例;年龄最大者54岁,最小者28岁,平均年龄(40.43±10.05)岁;病程最长者4年,最短者1年,平均病程(2.47±1.53) 年。对照组40例,其中男15例,女25例;年龄最大者52岁,最小者27岁,平均年龄(44.46±9.65)岁;病程最长4.5年,最短1年,平均病程(2.94±1.56) 年。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病例一般情况相似(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中医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不寐的诊断标准。

  1.2.2  西医诊断  参照《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CCND-2-R)》[1]中失眠症诊断标准制定:(1)以睡眠障碍为唯一症状,其他症状均继发于失眠,如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早醒、醒后难以入睡及醒后不适(头晕、乏力、困倦等);(2)上述障碍每周至少发生3次,并持续1个月以上;(3)伴发有精神活动效率下降,影响正常工作,或妨碍社会活动;(4)不是任何一种躯体病或精神障碍的伴发症。

  1.3  纳入标准  (1)符合失眠症诊断标准;(2)年龄18~70岁,性别不限;(3)就诊前1周内未服用任何镇静安神药。

  1.4  治疗方法

  1.4.1  治疗组  采用针刺背腧穴治疗,选用1.5寸毫针。穴位参照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针灸学》选取心俞、肝俞、脾俞、肺俞、肾俞,每次治疗均取双侧穴位。让患者采用俯卧位,皮肤常规消毒后,针刺上述相关穴位。针刺时针尖向脊柱斜刺0.8~1.0 cm,使患者产生酸麻沉胀的针感即可,不宜刺入过深,行平补平泻手法。每次针刺得气后,留针30 min,行针1次/10 min。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休息2天,治疗2个疗程。

  1.4.2  对照组  口服安定5mg,每晚睡前服用。10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治疗2个疗程。

  1.5  疗效标准[2]  治愈:睡眠正常,醒后精力充沛,伴有症状消失;有效:睡眠延长,但增加不足3 h,伴有症状改善;无效:症状无改善。

  2  治疗结果

  见表1。表1两组疗效结果比较(略)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失眠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与五脏六腑均有关联。脑为头而像天,主五脏之神而统五脏之志,五脏神上归于脑。脑为元首,统帅五脏之神,是众神之长。脑不仅支配五脏之神,而且还支配五脏之实体,同时还协调五脏形神的平衡。脑主神明正常,五脏的形神就协调,且五脏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作用,从而保持五脏的稳定状态[3] 。神主宰于心、脑,其功能活动的产生以五脏所化生的精、气、血、津液为物质基础。当脏器功能旺则神气足,脏器衰则表现为神不明、意不固、志不坚、思不专、虑不远、智不聪。脑为髓海,心主血,肝藏血、调血,脑髓需血液的不断充养。肾主骨生髓,髓充于脑。脾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肺主气,气血可养脑荣脑[4]。

  从经络上来看:首先,手少阴心经"起于心中",足太阴脾经"注心中",足少阴肾经"络心注胸中",而"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背俞穴是脏腑精气输注于背腰部的重要穴位,针刺这些背俞穴能够养心益肾、安神定志、疏肝健脾,使心肾交通、阴阳调和、气机舒畅,从而达到治疗失眠的目的。其次,从与大脑相联系的经脉来看,手少阴心经"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足厥阴肝经"与督脉交于巅",而"脑为元神之府",所以针刺五脏背俞穴,就能够调整大脑皮层功能,营养脑髓而治疗失眠。最后,心、脾、肝、肺、肾的背俞穴均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上,且膀胱经在循行过程中"上额,交巅","其直者,从巅人络脑",因此针刺分布在膀胱经上的心、脾、肝、肺、肾的背俞穴能使大脑兴奋和抑制的平衡功能恢复正常从而治疗失眠。由此可知,针刺五脏背俞穴可使全身气血调和、阴平阳秘,可以调理多个脏腑的功能,使之阴阳平衡从而改善睡眠。

  针灸治疗失眠不仅能取得显著的疗效,改善伴随症状,而且可以避免因服用药物带来的各种毒副作用,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值得提倡推广。

【参考文献】
   1 胡国臣.中西医临床·精神病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1998:342-343.

  2 陈佑邦.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75.

  3 区永欣,张小虎.从神明的心脑之争思考中医理论的现状和前途.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1(5):332.

  4 张俊龙.脑与五脏关系论.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2,3(2):7.

  (编辑:海 涛)

作者: 陈瑞霞,胡艳琴,侯 杰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