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10年第11卷第4期

降温仪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降低颅内压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降温仪在不同控温范围时对患者的颅内压降低疗效。方法将符合条件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应用降温仪将温度设定在35℃~35。B组应用降温仪将温度设定在36℃~37℃持续120h。C组采用传统物理降温即持续冰敷头部、腋窝及大血管等局部每小时温水擦浴。...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降温仪在不同控温范围时对患者的颅内压降低疗效。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应用降温仪将温度设定在35℃~35.5℃持续72h后调整温度至36.5℃维持48h;B组应用降温仪将温度设定在36℃~37℃持续120h;C组采用传统物理降温即持续冰敷头部、腋窝及大血管等局部每小时温水擦浴;观察三组疗效。结果 颅内压下降A、B组明显优于C组,A组好于B组。结论 在普通病房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应用降温仪降温,并将降温仪温度设定在36.0℃~37.0℃效果良好,安全实用。

【关键词】  降温仪;重型颅脑损伤;降低颅内压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受损,红细胞溶解吸收等因素均可引起发热,中枢性高热是重型颅脑损伤的最常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之一,降低体温可降低脑组织代谢,减少脑组织耗氧,减轻脑水肿, Mitnai[1]对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观察中发现脑卒中后及时降低体温有助于减少病死率。我科自2008年2月-2010年2月将医用降温仪用于重型颅脑损伤中枢性高热患者的临床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与分组 选择格拉斯哥(GCS)评分3~6分的重型颅脑损伤额颞部去骨瓣减压加气管切开手术后、腋温39℃以上的患者,按先后顺序将符合条件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17例,其中男13例,女4例,平均年龄37.52岁;B组17例,其中男15例,女2例,平均年龄38.41岁;C组16例,其中男13例,女3例,平均年龄37.77岁。A组应用降温仪将温度设定在35℃~35.5℃持续72h后调整温度至36.5℃维持48h;B组应用降温仪将温度设定在36℃~37℃持续120h;C组采用传统物理降温即持续冰敷头部、腋窝及大血管等局部每小时温水擦浴。三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在性别、年龄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1.2.1 使用器材 A、B组患者应用Blanketrol Ⅱ型医用控温仪(美国CSZ公司)。

  1.2.2 观察项目 观察患者体温、颅内压。

  1.2.3 观察方法 颅内压观测方法:制定去骨瓣骨窗颅内压监测的评分标准,设定去枕平卧位时骨窗压力为五个等级:骨窗凹陷为1分,骨窗平为2分,骨窗凸出如嘴唇样软为3分,如鼻尖样为4分,如额骨样硬为5分;其中1~2分颅内压正常,3分颅内压偏高,4~5分为高颅内压。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三组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三组之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方法。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体温下降后情况 A、B、C三组患者开始降温后每12h所测量的体温与原始体温的差值比较见表1(差值1为12h的体温与原始体温的差值,差值2为24h的体温与原始体温的差值,差值3为36h的体温与原始体温的差值,以此类推)。

  从表1可见,A、B、C三组降温效果经方差分析,P=0.000,说明三组降温效果差异有显著性;A、B组的降温效果明显高于C组;同时,我们在对三组数据之间进行两两比较时发现,A、B组数据比较在差值6前P<0.001,差值7~10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也就说明降温仪将温度设定在35.0℃~35.5℃持续72h的降温效果比降温仪温度设定在36.0℃~37.0℃的好,72h后A、B组降温效果无区别。

  2.2 三组患者颅内压水平 三组患者每24h颅内压下降的差值见表2。从表2可见,A、B、C三组降颅内压效果经方差分析,P=0.000,说明三组降颅内压效果差异有显著性,且A、B组的降压效果明显高于C组;A组效果较B组好,P<0.05,但在120h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1 A、B、C三组降温疗效比较

  3 讨论

  3.1 体温变化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 中枢性高热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最常见并发症之一,体温升高会引起一系列生理、病理变化,加重病情,影响预后[2]。因此,降低、控制患者体温是减少脑细胞继发损伤,降低死亡率、病残率的重要措施之一。试验证明,体温每下降1℃,脑耗氧量下降6.7%,颅内压下降5.5%[3],因而有利于保护脑细胞,改善脑水肿状况。

  3.2 医用降温仪降温与亚低温治疗的比较 亚低温治疗可以降低脑细胞耗氧,减轻脑水肿,但有研究表明,全身亚低温治疗复温后常发生颅内压反跳性增高[4]。目前,亚低温治疗对保护脑功能是否有效,在国内外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5,6],同时由于亚低温治疗对设备、人员技术要求高,费用昂贵,并发症多等因素,因此难以在普通病房开展。本研究显示,亚低温对降温、降颅内压效果最快、最好,但并发症也高。医用降温仪对中枢性高热患者能迅速降温,并能将体温控制在预定范围,使控温过程变化平稳而恒定。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降温毯治疗,与亚低温状态比较,呼吸、循环系统的并发症大大减少,安全系数提高。1996年Metz[7]对一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冰毯机体表降温,结果10例中有7例恢复伤前的正常状态,认为低温(32.5℃~35℃)可降低颅内压;本研究表明,将降温仪温度设定在36.0℃~37.0℃时,患者体温下降平稳,颅内压下降也达到预定目标,并发症发生率最低,适合普通病房使用。

  3.3 医用降温仪温度设定的意义 降温毯温度设置过低会引起心律失常、皮肤血管过度收缩,影响机体散热,且容易导致局部组织缺血产生压疮,免疫系统受损和肺部感染也是体温过低的常见并发症。本文资料表明,将医用降温仪温度设定在35.0℃~35.5℃时患者体温下降速度最快,幅度最大。为防止复温后颅内压反跳增高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对这种中低温治疗120h后调整降温仪温度为36.5℃持续2天,笔者发现,患者颅内压得到有效控制,没有出现反跳现象;将降温仪温度设定在36.0℃~37.0℃时持续4~5天,降温和颅内压均能达到预期效果。因此,笔者建议,在普通病房对重型颅脑损伤中枢性高热患者可应用降温仪降温,并将降温仪温度设定在36.0℃~37.0℃为宜。如果将降温仪温度设定在35.0℃~35.5℃,则应在持续3天后调整温度至36.5℃维持2天为宜,同时需加强翻身、保持床单平整干洁以防止压疮和肺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Mitnai A,Kadoya F,Kataoka K.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hypoxia-induced calcium accumulation ingebril hippocmapol slices.Brain Res,2004,156(2):159-163.

  2 何少香,谢结梅,密锦琼,等.超早期使用降温仪控制体温对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观察.国际医学卫生导报,2006,12(14):35-36.

  3 孙松枝,王玲,王谨.降温毯对重症脑卒中伴中枢性高热的降温效果观察.职业与健康,2005,12(21):2076.

  4 秦得营,李向锋.亚低温辅助治疗脑出血.中原医刊,2003,30(7):24.

  5 Dietrich WD.The importance of brain temperature in cerebralinjury.J Neurotrauma,1992,9(4):475.

  6 Shiozaki T,Sugimoto H,Taneda M,et al.Selection of severelyhead injured patients for mild hypothermia therapy.J Neu-rosurg,1998,89(1):206.

  7 Metz C,Holzschuh M,Bein T, et al.Moderate hypothermia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head injury: Cerebral and extracerebral effects.J Neurosurg, 1996,85(4):533-541.

  

作者: 胡春江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