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6卷第3期经验交流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0例

来源:INTERNET
摘要:下肢DVT在西方是常见的疾病,但近年来我国病人也呈上升趋势,除手术创伤外,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有关。其主要并发症有肺栓塞(PE),血栓形成综合征,危及生命并影响生活质量。发生于骨折创伤术后7例,妇科术后2例,甲状腺术后1例,介入术后1例,尿道断裂术后2例,前列腺术后2例,静脉曲张、静脉炎2例,不明原因3例。1例出......

点击显示 收起

  下肢DVT在西方是常见的疾病,但近年来我国病人也呈上升趋势,除手术创伤外,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有关。其主要并发症有肺栓塞(PE),血栓形成综合征,危及生命并影响生活质量。笔者总结2001年1月~2004年5月我院20例病人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例中男13例,女7例,年龄25~73岁,平均年龄51岁。发生于骨折创伤术后7例,妇科术后2例,甲状腺术后1例,介入术后1例,尿道断裂术后2例,前列腺术后2例,静脉曲张、静脉炎2例,不明原因3例。1例出现肺栓塞,为介入术后出现。均为彩色超声检查证实。其中中央型12例、周围型3例、混合型7例。

    1.2 临床表现 DVT主要表现为患侧下肢肿胀、疼痛、皮温升高、皮肤青紫、浅静脉怒张,深静脉走向压痛。多发生于术后5~8天,左侧多于右侧。

    1.3 治疗 本组病人均经彩超确诊,发现后给予卧床,抬高患肢,抗凝及溶栓治疗,无手术治疗。12例2周后症状消失,维持抗凝治疗,8例出现DVT综合征。早期发现,5天内,先用溶栓,后抗凝,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抗凝治疗。

    2 讨论

    DVT形成的病因为静脉淤滞,内膜损伤和高凝状态。高危因素有外伤,手术,血管损伤,长期卧床,恶性肿瘤,肾病综合症,妊娠,服用雌激素等。本组病人大多为创伤和手术后,考虑原因为长期卧床、血管损伤,术后止血药的使用,其中老人不明原因,考虑为糖尿病及高凝状态有关。本病临床特点:患侧下肢肿胀、青紫、疼痛、皮温高,浅静脉曲张,左侧较右侧多发。诊断:主要诊据临床表现及体征。目前检查主要为无创性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代替深静脉造影。治疗:主要是溶栓和抗凝。早期5天内容栓效果好,溶栓剂有尿激酶,链激酶和γ I -P  A 。我们主要用尿激酶。5000U加入5%葡萄糖500ml中静滴。抗凝包括抗凝药物和解聚药物。抗凝药物有普通肝素钠、低分子肝素、华法令,解聚药物有肠溶阿司匹林,潘生丁等。出现股青肿及股白肿可行顺行取栓术。预防PE发生可放置滤网。预防:术后长期卧床病人应积极尽量活动,如不能活动可预防性应用解聚药物。术中术后合理应用止血药。

    作者单位:1255100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医院外一科
    山东省淄博市交警支队卫生所

作者: 陈晓伟 万 军 2005-6-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