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6卷第4期中西医结合

疏血通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临床观察

来源:INTERNET
摘要: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性粥样硬化症是糖尿病三大血管病变之一,其中下肢动脉闭塞可发展为糖尿病足,是致残的重要原因。选择有效的血管活性药物对本病进行早期防治已成为糖尿病科及相关医生最为迫切的任务。我院对62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LEADDP)患者采用疏血通静脉输注治疗,疗效显著,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62例LDDP病人......

点击显示 收起

  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性粥样硬化症是糖尿病三大血管病变之一,其中下肢动脉闭塞可发展为糖尿病足,是致残的重要原因。选择有效的血管活性药物对本病进行早期防治已成为糖尿病科及相关医生最为迫切的任务。我院对62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LEADDP)患者采用疏血通静脉输注治疗,疗效显著,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62例LDDP病人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1型糖尿病14例,2型糖尿病48例。其中男35例,女27例;年龄29~80岁,病程1个月~20年。其中呈双下肢对称性改变者51例,肢体单发者11例;足背、、股动脉病变皆有者13例,单纯足背动脉病变者32例,足背、动脉皆有病变者6例,单纯股动脉病变者11例。全部病人无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无出血倾向,无妊娠妇女。

    1.2 方法 全部病人在给予调控血糖、血脂同时,静脉输注疏血通注射液(中国:黑龙江牡丹江友博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主要成分为水蛭、地龙等)6ml,1日1次,连续3周为一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美国HD-3000彩色多普勒测定全部LEADDP患者双下肢股、、足背动脉内经、血流量、血流峰值流速(最大流速)、阻力指数,并在治疗后进行疗效评定。

    1.3 疗效评定 显效:病人自觉下肢疼痛、冷感、间歇性跛行,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皮肤颜色由青紫晦暗转为红润或正常,皮肤温度明显回升或转为正常;有效:治疗后自觉症状好转,皮色及皮温有所改善;无效:自觉病症无改善,皮色及皮温无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见表1。

    2.2 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 见表2。

    表1 62例LEADDP患者疏血通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观察 例(略)注:与治疗前比较 # P<0.05, ## P<0.001, ### P<0.001

    3 讨论

    LEADDP属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其病理改变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与非糖尿病患者相似 [1] ,与TG升高、HDL-C水平降低、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血液高凝状态、血小板粘附聚集、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等因素密切相关。由于糖尿病病人血粘高、血液瘀滞,血流速变慢,致动脉血管分叉处和弯曲处等切变应力较低部位,在上述一些因素刺激下引起血管内皮损伤,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而使血管趋于狭窄,最终导致肢端缺血、溃烂、感染、坏疽或坏死。疏血通具有的抗凝作用、打破了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各个环节,其可降低TG、升高HDL、降低纤维蛋白原、调整内皮功能、降低血粘稠度、解除高凝血状态。该药物的溶栓作用可将尚未机化的血栓溶解,解除该处狭窄,改善局部缺血、缺氧,达到更好的治疗目的,上述临床观察结果足以说明,该药物的作用。本文结果显示静脉输注疏血通的62例LEADDP患者临床症状总改善率达98.4%大大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而治疗后血液动力学改变更进一步说明了其高效的抗缺血作用。LEADDP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径、峰值流速及阻力气指数皆有显著差异,尤其是阻力指数的降低(P<0.001)提示缺血下肢局部血循环活跃,使血流再通。同时配合良好的血糖、血压控制,为防治糖尿病血管病变展示了一个乐观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钟学礼.临床糖尿病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83.

    作者单位:157131黑龙江省海林市柴河林业局职工医院

作者: 张纯宇 2005-6-1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