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6卷第4期检验与临床

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细胞内自身抗体的存在

来源:INTERNET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自身免疫产生的病理生理现象的深入了解,发现有些自身抗体与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特别是抗心磷脂抗体(ACA)在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本研究旨在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细胞内自身抗体的存在。1取材治疗后最终死亡的10例心肌梗死患者在经患者家属同意后,由......

点击显示 收起

  缺血性心脏病即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阻塞导致心肌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其确定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自身免疫产生的病理生理现象的深入了解,发现有些自身抗体与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特别是抗心磷脂抗体(ACA)在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本研究旨在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细胞内自身抗体的存在。

    1 材料与方法

    1.1 取材 治疗后最终死亡的10例心肌梗死患者在经患者家属同意后,由临床大夫用BARK18G活检针穿取心肌组织,将穿刺组织用生理盐水冲洗后放进10%福尔马林固定液内,以备制片用。同时取材了3例肺心衰患者和3例车祸死亡患者的心肌组织作为对照,处理同上。

    1.2 组织处理

    1.2.1 固定 所取得的组织用缓冲甲醇固定液在室温下固定45min。

    1.2.2 脱水、透明、浸蜡、包埋 梯度酒精脱水,以70%→80%→90%→95%→无水酒精,每梯两缸,每缸20min,二甲苯透明,分两缸,每缸10min,浸蜡包埋,优质石蜡58℃~62℃两缸,每缸20in。

    1.2.3 载玻片预处理 玻片浸入2%APES丙酮溶液中30秒,纯丙酮涮一下后蒸馏水洗3次,晾干备用。

    1.2.4 组织切片贴片 将蜡块修理成小梯形块,置于冰箱预冷40min后在切片机上切出2~3μm的组织薄片,并将组织薄片贴到载玻片上。

    1.3 免疫组化染色检测 免疫组化抗人IgG、IgM、IgA检测试剂盒由北京中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染色原理:以人免疫球蛋白IgG、IgM、IgA为靶抗原的鼠抗人抗体作为一抗,以生物素标记通用型二抗作为桥梁,将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链酶卵白素连接在组织细胞上,最后用DAB显色。(1)石蜡切片脱蜡入水。(2)3%H 2 O 2 室温孵育10min,以去除内源性过氧化物酶。(3)PBS冲洗,2min×3次,擦干组织块周围多余的液体。(4)抗原修复:玻片浸入0.01M枸橼酸缓冲液中,微波炉上加热至95℃~98℃,并持续30min,室温冷却30min,PBS冲洗。(5)滴加封闭用正常血清,室温15min,倾去,勿洗。(6)滴加鼠抗人免疫球蛋白工作液于玻片上,37℃孵育4h。(7)PBS冲洗,2min×3次,擦干组织块周围多余的液体。(8)滴加生物素标记通用型二抗工作液于玻片上,37℃孵育15min。(9)PBS冲洗,2min×3次,擦干组织块周围多余的液体。(10)滴加辣根酶标记链霉卵白素工作液于玻片上,37℃孵育15min。(11)PBS冲洗,2min×3次,擦干组织块周围多余的液体。(12)滴加新配制的DAB显色液,室温下孵育5min,显微镜下观察,适时终止显色。(13)自来水冲洗,2min×2次,然后用自来水洗,备染。(14)苏木素染色,此步染细胞核,染色时间为15min。(15)水洗同(13)。(16)盐酸酒精分色15秒。(17)水洗同13。(18)氨水30秒,促进切片蓝化。(19)脱水,以50%→70%→80%酒精,每梯两缸,每缸20min。(20)伊红染色15min。(21)脱水,以95%酒精Ⅰ1~2min→95%酒精Ⅱ1~2min→无水酒精10~15min。(22)透明,二甲苯透明,分两缸,每缸10min,确保切片完全透明。(23)中性树胶封片,切片经二甲苯透明后,取中性树胶滴入载玻片的组织上,取盖玻片从一端逐步盖下去,避免发生气泡。(24)光学显微镜下高倍观察。(25)染色结果判断:细胞核呈蓝色,胞质为红色,肌纤维和胶原纤维为红色。阳性部位呈现棕褐色颗粒。

    2 结果与分析

    检测结果发现:10例治疗后最终死亡的心肌梗死患者中,有3例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在细胞膜和细胞浆中检测到自身抗体的存在,均为IgG。而正常对照和非缺血性心脏病死亡者对照中无1例在心肌组织发现自身抗体(见表1)。

    表1 心肌组织ACA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结果(略)可看出IgG自身抗体有结合心肌细胞的现象,IgM自身抗体未曾检出的原因是否与IgM分子量较大,不宜透过血管进入到心肌细胞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3 讨论

    抗心磷脂抗体是以心磷脂为靶抗原的一种自身抗体,是至今为止所知直接诱发血液高凝状态的唯一自身抗体,它可导致体内未明原因的动静脉血栓形成、心脑血管缺血性疾病、习惯性流产、血小板减少症等 [1] 。目前,国外国内不少学者对ACA与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进行了研究,但其结果差异很大。Harris [2] 等首先报道了ACA浓度升高与反复发生的动静脉血栓形成有关。随后又有研究认为其浓度的升高于心肌梗死(AMI)有关。Phadke [3] 等的研究却认为,ACA浓度与AMI及不稳定性心绞痛(UAP)都无明显相关性。且缺血性心脏病人血清ACA既不能帮助诊断,又无益于判断预后。而Guler [4] 等则报道ACA水平与AMI病人左房或右室血栓形成有明显相关性,高效价的ACA是AMI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国内ACA应用于心血管领域的研究仅限于对冠心病的检测,如郝素真等 [6] 报道血清心磷脂抗体可能影响冠心病患者的脂代谢过程。最近郭雨凡等 [5] 报道ACA,主要为IgG型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密切相关,40岁以下者关系更为密切。我们的研究显示:部分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过程中,有自身免疫机制这一致病因素的参与,急性心梗患者尤为明显,其中大部分是ACA-IgG,这与Carrera  s[7] 等的报道是一致的。因此,我们认为,ACA可能与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抗心磷脂抗体导致缺血性心脏病的机制至今尚未阐明,其可能的机制有:(1)ACA于血小板膜磷脂结合,诱发免疫反应,导致血小板膜损伤;(2)ACA抑制对前列环素(Prostacycline,PGI 2 )活性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使纤溶系统激活;(3)ACA选择性的作用于血小板或血管内皮上的磷脂,抑制花生四烯酸的释放,使PGI 2 生成受抑制,从而促进了血小板的聚集;(4)ACA的IgG部分影响激活的蛋白C(PrC)活性,从而导致(PrC)抗血凝功能的缺陷,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促进血栓形成;(5)当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时,需要凝血酶原激活物的激活,而ACA针对激活复合物中的磷脂发生反应,导致血栓形成。ACA的这些特征可能与血栓性疾病有关。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早期富含胆固醇的泡沫细胞聚集,而泡沫细胞主要来自单核巨噬细胞对化学修饰的LDL(即ox-LDL)的摄入,β 2 糖蛋白(β 2 GPI)直接与ox-LDL结合形成的复合物既是ACA,而ox-LDL与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密切相关。因此,由于ACA与ox-LDL有共同的抗原决定簇,故二者之间可发生交叉反应;而β 2 GPI是参与凝血的血浆蛋白,同时又是ACA在血栓形成中的协同因子,因此,ACA通过与ox-LDL的交叉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之间搭起桥梁,促进血栓前状态或血栓的形成 [8] ;另一方面,由于ACA的靶抗原是内皮细胞、血小板、单核细胞以及肌体的天然抗凝系统 [9] ,故其可改变内皮细胞的正常功能,将内皮细胞的抗凝表面转化为促凝表面,同时也抑制了人体的天然抗凝系统,如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血栓调节蛋白(TM)、蛋白C(PC)、抗凝酶Ⅲ(AT-Ⅲ)等,降低纤溶活性而最终导致血栓的形成。缺血性心脏病人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和病变诱导产生ACA,ACA与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膜上带负电荷的心磷脂发生交叉反应,抑制花生四烯酸的释放,致使前列环素合 成减少,引起血管收缩和血小板聚集,又进一步加重冠心病病人血管损伤,并使人体的凝血系统功能亢进,从而导致血栓前状态的形成。研究表明 [10,11] ,ACA在通过体内微循环时,可导致更多的白细胞粘附在内皮细胞表面,从而增强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尤其是VCAM-1)的表达,造成巨噬细胞、脂质及血小板等在内皮下聚集,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使缺血性心脏病人的病情进一步加重。

    综上所述,我们在因缺血性心脏病死亡患者的心肌组织中发现自身抗体的存在。部分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过程中,有自身免疫机制这一致病因素的参与,两者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急性心梗患者尤为明显。

    参考文献

    1 马金栋,张言镇,李世荣,等.抗心磷脂抗体与急性心肌梗死相关性研究.中华急症医学杂志,2003,2:114-115.

    2 Harris EN,Gharavi AE,Boey ML,et al.Anticardiolipid antibodies:de-tection by radio-immunoassay and association with thrombosis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rmatosus.Lancet,1983,2:1211.

    3 Phadke KV,Philips RA,Clarke DT,et al.Anticardiolipid antibodies inischamic heart disease:marker or myth.Br Heart J,1993,69:391.

    4 Guler N,Bilge M,Eryonucu B,et al.Relation between left ventricular and/or left atrial thrombus and Anticardiolipid antibodi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 J Cardio,2000,85:1391.

    5 郭雨凡,赵阴环.缺血性脑血管病与ACA、IL-12及iNOSmRNA表达和关系的研究.卒中与神经疾病,2003,2:7-11.

    6 郝素珍,梁瑞珍,阎鸿第,等.血清抗性磷脂抗体与冠心病相关性.中国免疫学杂志,1989,14:459-460.

    7 Carreras LO,Moretti C.Lupus anticoagulant and thrombosis possible role of inhibition of prostacyclin formation,Thromb Haemostas,1982,48:38-39.

    8 Koike T,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s in arterial thrombosis.Ann Med,2000,32:127.

    9 Stefanovic D,Mitrovic D,Pejnovic N,et al.The 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 yesterday,today,tomorrow.Vojnosanit Pregl,1998,55:5.

    10 Schliz AS,Lavie L,Hoecheberg I,et al.Interindividual herogenity in the hypoxic regulation of VEGF: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ronary artery collateral circulation.Circulation,1999,(5):547-552.

    11 Rohan RM,Fernandez A,Udagawa I,et al.Genetic heterogenity of an-giogenesis in mice.FASEB J,2000,14(7):871-876.

    作者单位:261041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作者: 毛有彦 李世荣 马金栋 2005-6-1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