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6卷第5期临床医学

成人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32例的临床分析

来源:INTERNET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成人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发病情况、病因及预后。方法对32例病人均采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血小板数量,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30例血小板计数≥500×109/L且≤800×109/L,2例血小板计数≥1000×109/L,感染、肿瘤及切脾为其主要发病原因。感染患者血小板计数在5~32天内......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成人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发病情况、病因及预后。 方法  对32例病人均采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血小板数量,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发现30例血小板计数≥500×10 9 /L且≤800×10 9 /L,2例血小板计数≥1000×10 9 /L,感染、肿瘤及切脾为其主要发病原因。感染患者血小板计数在5~32天内恢复正常(平均14天左右)。病程中未发现血栓形成、出血、高血钾等并发症。 结论  成人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预后主要与原发病有关。

    成人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发病较低,但最近发现,血小板增多症可并发高血钾、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应引起临床医师高度重视。本文研究了2001年1月~2004年6月因各种原因住院并检测血小板的32例成人继发血小板增多症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依据邓家栋主编临床血液学的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诊断标准 [1] 即血小板计数≥500×10 9 /L,收集2001年1月~2004年6月住院并检测血小板计数的患者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龄19~63岁,中位年龄45.7岁。其中血液病、肾病综合征、结缔组织病患者均未使用过肾上腺皮质激素。

    1.2 方法 采用电子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血小板计数≥500×10 9 /L重复2次,收集所有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材料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发病情况 32例患者中30例血小板计数≥500×10 9 /L且≤800×10 9 /L,2例血小板计数≥1000×10 9 /L。

    2.2 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病因 本组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发病原因依次是肺炎和其它感染6例,血液病以及结缔组织病(缺铁性贫血3例,过敏性紫癜1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切脾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9例,骨髓纤维化1例,多形红斑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肺癌4例,肾病综合征1例。

    2.3 其它 32例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在病程中未发生出血、血栓形成及心脏、神经系统等并发症,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因原发病不同而存在差异。良性疾病,如感染、过敏性子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切脾后血小板均能恢复正常。肿瘤及结缔组织病引起的血小板增多随原发病的病情转归而变化,病情好转时血小板趋于正常,恶化时表现为增多。

    3 讨论

    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发生率较低,一般不引起临床重视。但最近发现,血小板增多症可并发高血钾、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导致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病因,有造血系统疾病、脾切除、急慢性感染、肿瘤等。本组资料验证了以上常见病因。对于小儿患者来说,感染是主要原因 [2] ,而对于成人,造血系统疾病、脾切除、急慢性感染、肿瘤为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主要病因。国内外专家一致认为:血小板增多症仅仅是巨核细胞在某些因素刺激下产生血小板过多所致。血小板的寿命正常或稍缩短,血小板功能无明显异常。有人报道 [3] ,细菌感染时引起IL-1β增多,从而IL-1β刺激骨髓巨核细胞产生血小板增加;恶性肿瘤导致血小板增多的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非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引起血小板增多部分与肿瘤炎性部位释放的骨髓刺激产物有关 [4] ,这种产物可能是血小板生成素样激素(Thrombopoietin-likehormone) [5] 。血小板增多与恶性肿瘤疾病的进展亦有密切关系,它常常是肿瘤病程及进展与扩散的表现之一。切脾后血小板增多发生的机制,有人认为是切脾后使脾脏对血小板抑制生成、隔离和清除等作用去除,导致循环血中血小板增多。但有的作者认为是由于血桨中血小板生成刺激因子反馈性增加而致血小板生成增多所致。据文献报道 [6] 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极少引起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不需特殊治疗。只有在血小板计数≥1000×10 9 /L才作处理。本组病例有2例血小板计数≥1000×10 9 /L,32例均无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综上所述,成人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主要继发于造血系统疾病、脾切除、急慢性感染、肿瘤,很少出现血栓形成、出血等并发症,无症状的继发性血小板增多一般不需特殊处理,治疗应针对原发病。

    参考文献

    1 邓家栋.临床血液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347.

    2 Heng JT,Tan AM.Thrombocytosis in childhood.Singapore Med J,1998,39(11):485-487.

    3 Perezencinas MM,Bellolope JL,Pere CC.Protein in由fferential diag-nosis of primary thrombocytosis.Med Clin Bare,1995,104(2):441-443.

    4 Howland WS,Carlon GC.Critical care of the cancer patient.Chicago:Year book1Vbdical Publishers,1985,219.

    5 Corbett G,Perry DJ.Significance of thrombocytosis.Lancet,1983,18314-5):77.

    6 William L M,Amin MK,Alexander KC,et al.The relationship of the serum potassiumto the pletelets count in children.Clin Pediatr,1992,31(2):123-128. 

    作者单位:161004黑龙江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科

作者: 姜丽波 周 虹 张淑英 韩树林 曲延章 郭 珩 2005-6-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