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6卷第7期中西医结合

益血生胶囊治疗肿瘤患者血小板减少及缺铁性贫血

来源:INTERNET
摘要:【摘要】应用益血生胶囊治疗45例血虚证患者,其中伴有缺铁性贫血者30例,伴有血小板减少15例,口服益血生胶囊4粒/次(0。结果显示,治疗血虚证,缺铁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5。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目前贫血、血小板减少尚缺乏有效的治疗,祖国传统医药学中的一些药物具有健脾生血、补肾填精的作用,......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应用益血生胶囊治疗45例血虚证患者,其中伴有缺铁性贫血者30例,伴有血小板减少15例,口服益血生胶囊4粒/次(0.25g/粒),3次/日,饭后口服,共4周,观察4~8周。结果显示,治疗血虚证,缺铁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5.55%,80.00%,40.00%。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恶性肿瘤患者常伴发贫血,引起贫血的原因很多,如出血、溶血、营养缺乏、癌细胞浸润骨髓及放化疗对造血的直接抑制作用等。目前贫血、血小板减少尚缺乏有效的治疗,祖国传统医药学中的一些药物具有健脾生血、补肾填精的作用,为此我们于2004年1月~2004年10月对益血生胶囊的生血作用,血虚证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45例均为我院门诊或住院恶性肿瘤病例,均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关于血虚证的诊断标准:(1)主症:面色淡白或萎黄,头晕眼花,心悸。(2)次症:失眠,手足麻木。(3)舌脉:脉细,舌淡。凡有主症2项、次症2项者即可诊断。见表1。

    表1 症状轻重分级标准(略)

    1.2 治疗方法 益血生胶囊为吉林敖东珠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口服4粒/次(0.25g/粒),3次/日,饭后口服,共4周,观察4~8周。

    1.3 观测指标 治疗前后均检测以下指标:尿常规、便常规、心、肝、肾生化指标;血虚证评分;血常规+网织红细胞测定;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1.4 疗效判定标准 中医证候疗效:结合量化标准分四级评定。(1)临床痊愈:血虚症状、体征全部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2)显效:血虚的症状、体征显著改善,症状积分减少≥70%。(3)有效:血虚的症状、体征有所改善,症状积分减少≥30%。(4)血虚的症状、体征无变化或加重,症状积分减少不足30%。缺铁性贫血疗效:(1)临床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血红蛋白恢复正常;诊断缺铁的指标恢复正常。(2)有效:临床症状好转;血红蛋白上升15g/L以上。(3)无效:临床症状无变化或加重;血红蛋白无改善或进一步降低。血小板减少症疗效指标:(1)临床治愈:停止病因损害后,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100×10 9 /L),并维持1个月。(2)有效:血小板计数较治疗前提高30×10 9 /L或上升至50×10 9 /L以上,并维持1个月。(3)无效:治疗后无变化或加重。

    1.5 统计学处理 SPSS1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 2 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见表2、3。

    表2 “益血生”治疗后疗效 例(略)
 
    表3 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 (略)
 
    (1)30例缺铁性贫血的病例,临床治愈4例,有效8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40.00%。治疗前平均血红蛋白95.34g/L,治疗后平均血红蛋白100.53g/L,P=0.012,前后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治疗后平均血红蛋白较治疗前有所提高。(2)血小板减少15例中,临床治愈11例,有效3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80.00%。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平均血小板明显提高。(3)益血生对血虚证的症状改善有明显效果,总有效率75.55%,能明显改善疲乏无力,头晕失眠,面色苍白,脉虚舌淡等症状。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

    2.2 不良反应 45例患者在服药期间未出现不良反应,服用1个月后未发生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

    3 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贫血是属“血虚”,“血劳”,“血枯”的范畴,常因禀赋不足,后天失调,诸病失治,形神过耗,渐致元气亏损,精血虚少,脏腑机能衰退,气血生化不足所致。气之于血,有温煦、化生、推动、统摄作用,故气虚无以生化,血因之而虚少。血之于气则有濡养、运载等作用,故血虚无以载气,则气亦随之少 [2] 。益血生胶囊主要由阿胶、鹿角胶、龟甲胶、鹿血、熟地、白芍、当归、牛髓、紫河车、党参、黄芪等22味中药组成,具有健脾生血、补肾填精之功效,临床用于血虚证。药效学研究表明,益血生胶囊能促进缺铁性贫血大鼠血红蛋白的升高。对药物和放射所致的骨髓造血抑制亦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可增加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及血红蛋白的含量,促进骨髓有核细胞的增殖 [3,4] 。通过对伴有血虚证的15例血小板减少,3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的治疗观察,可以看出,有可评价的疗效,促血小板升高的总有效率为80.00%,促血红蛋白升高的总有效率为40.00%,血虚证改善的总有效率为75.5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建议临床可以进一步试用,并做长期观察,以确定益血生胶囊的远期疗效。

    参考文献

    1 张之南,杨天楹.血液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84-385,399.

    2 张伯臾,董建华,周仲英.中医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12-13.

    3 刘忠义,李伟,尹桂华,等.益血生抗贫血作用的实验研究.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2000,26(2).

    4 冯全生,刘继林,黄国钧,等.补肝肾益气血方抗辐射损伤的实验研究.中药药理与临床,2003,19(3):27-29.

    作者单位:100083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肿瘤治疗中心

作者: 肖 宇 马力文 张淑兰 梁 莉 2005-6-1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