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6卷第7期经验交流

慢性硬膜下血肿单一钻孔冲洗引流治疗体会

来源:INTERNET
摘要:我院自2002年8月~2004年11月共收治了2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均采用单一钻孔冲洗引流术,取得了满意效果。2手术方法局麻下颅骨钻孔,电凝硬膜后切一小孔,置入管径为4mm的硅胶管,变换置入方向,反复大量生理盐水冲洗至冲洗液澄清,最后将管置入血肿腔后下方经皮下隧道引出体外,外接脑室引流器。根据引流液性状,持......

点击显示 收起

  我院自2002年8月~2004年11月共收治了2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均采用单一钻孔冲洗引流术,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其回顾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6例病人均为男性,年龄56~70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一侧肢体活动无力。CT表现为额、颞、顶颅骨内板下新月形略高或等密度影,有不同程度中线结构移位及同侧脑室受压情况。
   
  1.2 手术方法 局麻下颅骨钻孔,电凝硬膜后切一小孔,置入管径为4mm的硅胶管,变换置入方向,反复大量生理盐水冲洗至冲洗液澄清,最后将管置入血肿腔后下方经皮下隧道引出体外,外接脑室引流器。根据引流液性状,持续引流3~5天拔管。
   
  1.3 治疗结果 26例病人术后临床症状或完全消失或明显好转。住院时间为7~10天,出院前复查CT示中线结构复位,脑室受压解除,个别有少量硬膜下积液及额部积气。

  2 讨论
    
  慢性硬膜下血肿好发于中老年人,这是由于老年人脑萎缩,脑组织在颅腔内的活动度大,容易撕破汇入上矢状窦的桥静脉,导致慢性硬膜下血肿 [1] 。血肿包膜一般5~7天开始出现,研究发现,血肿外膜中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并在细胞分裂时有脱颗粒现象,这些颗粒基底内含有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纤维蛋白溶解酶而促进纤维蛋白溶解,抑制血小板凝集,诱发慢性出血。血肿逐渐增大至3周以后出现颅高压、脑受压症状。
     
  慢性硬膜下血肿一旦确诊,均应采取手术治疗。目前手术方式很多,有单孔、双孔、微创冲洗引流术,也有单纯钻孔冲洗术 [2] 。我们认为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首先是破坏了诱发慢性出血这样一个“内环境”;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并发症的防治。并发症主要有脑挫裂伤、颅内血肿、硬膜下积液、张力性气颅、血肿复发等。在其防治上,我们做了如下几点:(1)选择钻孔位置兼顾术后病人体位,在血肿腔后极钻孔有利于引流,腔内不易积液。(2)颅骨钻孔后骨蜡及时封闭骨缘,硬膜要电凝止血,能防止硬膜外血肿的发生。(3)硬膜切口不易太大,放液要缓慢,以防颅内压骤降致桥静脉断裂而形成新的颅内血肿。(4)选择质地柔韧性好的硅胶引流管,这样插管时不至于损伤脑组织,并能保证不扭曲,术后引流通畅。(5)整个手术过程包括颅骨钻孔、硬膜切开、置管及冲洗动作要轻柔。冲洗要彻底,尽可能将血肿内纤溶物质及降解产物冲净,冲洗不净易堵管致引流不畅。不抽吸引流管,让冲洗液成自然状态流出,能避免吸破蛛网膜及脑组织。(6)关颅前向血肿腔内注满生理盐水以将腔内空气排出并夹闭引流管,术后接上脑室引流器再开放引流。(7)术后采取头低位,多饮水或补充等渗盐水,禁用脱水药物。本组病人无一例复发及并发症的发生,我们的体会是:只要操作得当,就能有效的防治并发症的发生;颅骨单一钻孔冲洗引流术疗效可靠。
    
  参考文献
    
  1 吴承远.硬膜下血肿.临床神经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67-174.
   
  2 孟少华,高丽英,李耀泽,等.颅骨钻孔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经验及教训.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3,8(1):39.
  作者单位:265200山东省莱阳市中医医院神经外科

作者: 盛英科 宫玉娜 2005-6-1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