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6卷第10期中医中药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8例临床观察

来源:INTERNET
摘要: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临床常见病,以发作性眩晕为主要表现,并发症状变化多端,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上,而且随年龄的增长,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笔者运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3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75例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63。所有病例诊断标准......

点击显示 收起

  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临床常见病,以发作性眩晕为主要表现,并发症状变化多端,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上,而且随年龄的增长,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笔者运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3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选择75例患者均为我院急诊及住院病人,所有病人均以眩晕为主要症状。75例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63.4岁,眩晕均与体位有关,呈发作性28例,持续性10例;伴随症状:一侧或四肢无力11例,面部或四肢麻木14例,视物模糊、复视5例,构音不清,吞咽困难3例,耳鸣24例,头痛10例;对照组37例:男21例,女16例,年龄44~81岁,平均年龄64.5岁,眩晕程度与体位有关,呈发作性25例,持续性12例;伴随症状:一侧或四肢无力10例,面部或四肢麻木8例,视物模糊,复视4例,构音不清,吞咽困难2例,耳鸣22例,头痛11例。两组病例的年龄、性别临床特点、均相接近。所有病例诊断标准按照《临床神经病学》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依据:(1)发病在50岁以上;(2)突然出现眩晕,与头位有关,持续时间短暂;(3)眩晕发作时伴有l种或数种神经缺血的症状或体征;(4)常在24h内减轻至消失,以后可再发作 [1] 。全部病人做头颅CT或MRI排除脑干、小脑及其他脑部的出血或梗塞。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将葛根素注射液0.5g,生理盐水250ml静脉点滴输入,用药结束后立即记录疗效;对照组:将丹参注射液16ml溶于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点滴输入,用药结束后立即记录疗效,两组均常规给予西比灵、肠溶阿斯匹林治疗。
   
  1.3 疗效评定 根据首次输液后24h内的眩晕缓解程度将疗效分为:显著好转:变换体位无眩晕、伴随症状消失;好转:静止时无眩晕,但变换体位时可诱发,且存在部分伴随症状;无效:眩晕24h无改善。
   
  1.4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用χ 2 检验,变量间比较用t 检验。
    
  2 疗效观察
    
  治疗结果见表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表1 两组治疗效果(略)
    
  3 讨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因很多,以脑动脉硬化、颈椎增生改变、血流动力学改变多见。SPECT研究证实,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由于血管痉挛及血液动力学改变等作用,使脑干脑血流量减少至功能阈值以下时,即可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发作。葛根,气平味甘,药性上行,能升阳化瘀;《要药分剂》载该药“入胃、膀胱二经,兼入脾经”。颈肩部是膀胱经循行部位,颈肩部病变与膀胱经病变有关。葛根素是从葛根中提纯的异黄酮化合物,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它能扩张冠状动脉和脑血管,显著改善缺血组织的血供,能够降低胆固醇,降低血液粘度,降低血浆儿茶酚胺浓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释放,阻滞细胞膜钙慢通道的开放,有效保护脑细胞等作用 [2] 。通过临床观察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较好疗效。
    
  参考文献

    
  1 黄如训,梁秀龄,刘焯霖.临床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56.
   
  2 郑秀凤,焦效兰.临床药物应用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7. 

  作者单位:255035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中医院

作者: 王震 夏勇 2005-6-1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