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4年第3卷第7期临床医学

皮内缝合在会阴切开术中的应用

来源:INTERNET
摘要:会阴切开在会阴过紧、胎儿过大、难产处理、减少会阴裂伤、降低母婴病理情况出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会阴切开在产妇第二产程中是常用的一种方式。随着人们对“美”及舒适的要求,我院自2002年12月~2003年10月采用会阴切开皮内缝合方法,大大降低了产妇的花费和不必要的痛苦,为产妇早日康复奠定了基础,缩短了住院时间......

点击显示 收起

    会阴切开在会阴过紧、胎儿过大、难产处理、减少会阴裂伤、降低母婴病理情况出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会阴切开在产妇第二产程中是常用的一种方式。随着人们对“美”及舒适的要求,我院自2002年12月~2003年10月采用会阴切开皮内缝合方法,大大降低了产妇的花费和不必要的痛苦,为产妇早日康复奠定了基础,缩短了住院时间,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凡在我院分娩需正中或侧切的产妇,征得同意后,随机应用4/0医用可吸收生物缝合线行皮内缝合232例。

1.2 方法 常规行外阴部备皮,消毒后,行外阴部及局部浸润性麻醉,生效后于宫缩时行会阴正中或侧切开,胎儿、胎盘娩出后,用2%甲硝唑100ml冲洗会阴切口,用2/0铬制医用羊肠线连续缝合阴道粘膜及粘膜下组织后,再间断缝合切开的肌肉,用2%甲硝唑50ml冲洗切口,用0.5%碘伏或75%酒精消毒皮肤后,用4/0医用可吸收缝合线行皮内缝合:第一针在距切口顶端0.2cm处缝合并皮下打结3~5次,再向切口顶端方向皮内缝合一针达切口顶端,再沿切口皮肤行皮内缝合,在缝合过程中,保持缝针、缝线均在切口皮肤内穿行,距皮缘越近越好,不要穿透皮肤,针距为0.3~0.5cm,最后在处女膜环内侧打结,然后将剩余的2%甲硝唑100ml冲洗外阴及会阴切口。术后常规外阴0.5%碘伏擦洗,应用青霉素80~160万U肌注,每日2次,连用3天,3天后自行1/5000高锰酸钾液坐浴。

1.3 结果 本组无一例切口感染、切口裂开,术后发现硬结5例,经理疗3~5天后消退,1个月后随诊,产妇无不适感觉,切口对合良好,疤痕小,外观美,不影响生活。

2 讨论

4/0医用可吸收生物缝合线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腹壁皮肤切口缝合。我院自2002年12月~2003年10月,采用4/0医用可吸收生物缝合线行会阴切口皮内缝合,并用2%甲硝唑液冲洗切口,大大降低了会阴传统的缝合法引起的切口感染、疤痕大等缺点,解决了产妇需在拆线后方可出院的 弊端。

会阴切开,传统的丝线间断缝合皮肤,组织反应大,产后恶露排出、切口暴露、外露丝线、均易引起切口感染、切口裂开,我院2001年1月~2002年1月,应用传统的缝合法,切口感染率为9%,自2002年12月~2003年10月凡采用4/0医用可吸收生物缝合线缝合会阴切口无一例感染、裂开,所以笔者认为此方法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单位:458000河南省鹤壁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

作者: 郭凤枝 2005-8-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