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4年第3卷第7期中医中药

平衡阴阳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50例临床分析

来源:INTERNET
摘要: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或手术摘除卵巢或其他原因造成卵巢功能低下,而引起的一系列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主的症候群,一般发生在44~54岁之间,围绝经期的妇女有2/3的人可出现一系列性激素减少所致的症状。笔者在2001~2003年应用中药平衡阴阳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50例,并与应用更年康48例做对照,疗效显著,......

点击显示 收起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或手术摘除卵巢或其他原因造成卵巢功能低下,而引起的一系列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主的症候群,一般发生在44~54岁之间,围绝经期的妇女有2/3的人可出现一系列性激素减少所致的症状。笔者在2001~2003年应用中药平衡阴阳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50例,并与应用更年康48例做对照,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妇产科学》第5版。围绝经期指从接近绝经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绝经1年内期间。即绝经过渡期至绝经后1年。绝经指月经完全停止1年以上。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在围绝经期妇女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表现为阵发性面部潮红或内热,自汗、畏寒、心悸、阵发性心动过速、血压升高、情绪不稳、烦躁、失眠多梦、头晕、肩背酸麻有蚁行感、消瘦或肥胖或水肿,生殖器官萎缩、月经紊乱或闭止等。

1.2 中医辨证 参照1995年版《中医妇科学》经断前后诸症分为肾阴虚型及肾阳虚型。

肾阴虚型:经断前后,头晕、耳鸣、腰酸腿软、五心烦热、失眠多梦、口燥咽干或皮肤瘙痒,月经周期紊乱,量少或多,经色鲜红,舌红苔少,脉细数。

肾阳虚型:经断前后,头晕、耳鸣、腰痛如折、腹冷阴坠、形寒肢冷、小便频繁或失禁,带下量多,月经不调,量多或少,色淡质稀,精神萎糜,面色晦暗,舌淡苔薄,脉沉细。

1.3 一般资料 共观察治疗98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年龄41~55岁,平均47.5岁,病程2~8个月,肾阴虚型35例,肾阳虚型15例。对照组48例,年龄40~54岁,平均46.6岁,病程3~9个月,肾阴虚型30例,肾阳虚型8例。两组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1.1 肾阴虚型 给予自拟滋阴补肾汤。方药:生地20g,女贞子20g,旱莲草20g,钩藤20g,紫草20g,柴胡10g,郁金20g,淮小麦20g,百合30g,枣仁30g,茯苓20g,每天1剂。

2.1.2 肾阳虚型 给予自拟补阳温肾汤,方药:熟地20g,山药15g,山茱萸15g,枸杞20g,鹿角胶(烊化)10g,菟丝子20g,杜仲20g,当归15g,肉桂5g,制附子5g,每天1剂。

以上二型患者均每剂药煎2次取汁200ml,每次100ml,每日2次口服。连服1个月,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判定疗效。

2.2 对照组 口服更年康片,每日3次,每次6片,30天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判定疗效。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临床治愈: 治疗后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好转:治疗后比治疗前症状明显减轻;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变化。

3.2 治疗结果 治疗组50例,治愈28例,好转1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对照组48例,治愈18例,好转2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1.25%,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4 讨论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以卵巢功能的退行性改变为中心环节,进而影响到全身各系统器官,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从其症状来看与《金匮要略》中的脏躁症、百合病相似,尤其脏躁症以妇女围绝经前后发病最多,本病多发生在由壮年到老年的过渡时期,50岁前后所出现的一时性阴阳气血失调现象,也是以月经紊乱、情志变异的自觉症状为主的一组症候群,祖国医学认为女子七七前后,肾气由盛渐衰,天癸由少渐至衰竭,冲任二脉也随之亏虚精血不足,而使人体调节阴阳平衡的功能减退,于是产生肾阴不足,阳失潜藏或肾阳虚衰,经脉失于温养的证候。正如《内经》所云:“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说明绝经前后,肾阴已不足,若素体阴虚或劳心过度,七情所伤,营阴暗耗,则肾阴益亏,肝肾乙癸同源,肾阴不足,水不涵木,一则肝阳上亢,肝火上扰,致潮热、汗出,急躁易怒;二则肝失柔和条达疏泄之职,肝气随结则胸闷烦躁、抑郁、心肾水火相交,肾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则心火亢盛,心阴亏虚,致心烦、失眠、心悸,故其本虚在肾,但必累及于心、肝。肝郁、肝旺、心火旺为其标,治疗以滋阴补肾为主,同时调理心、肝功能。滋阴补肾汤方中:生地、白芍、女贞子、旱莲草滋肾柔肝养阴血;钩藤、紫草平肝潜阳清肝热,柴胡、郁金,疏肝解郁;淮小麦、百合性微寒,以清心除烦;枣仁、茯苓宁心安神,共奏滋肾平肝、疏肝解郁、宁心安神之效,补阳温肾汤方中肉桂、附子加血肉有情之品,鹿角胶均为温肾阳、填精补髓之品,熟地、山茱萸、山药、菟丝子、枸杞、杜仲俱为滋阴益肾、养肝补脾而设,更加当归养肝,诸药配伍共奏温阳补肾填精补血之功,以收培补肾中元阳之效,从而调和气血,平衡阴阳而疾病渐愈。

作者单位:130022吉林省长春市中医院

作者: 王英 2005-8-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