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4年第3卷第8期论著

反角度CT扫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来源:INTERNET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反角度CT扫描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对反角度CT扫描技术的认识。方法对12例腰腿痛患者行腰椎常规CT扫描和反角度CT扫描椎弓。结果经反角度扫描12例共36个椎弓均可显示由椎体、椎弓根、椎弓峡部、椎板及棘突构成的骨性椎管。反角度CT扫描诊断椎弓崩裂8例11个椎弓,在3例椎体滑脱中发现1例为......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反角度CT扫描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对反角度CT扫描技术的认识。方法 对12例腰腿痛患者行腰椎常规CT扫描和反角度CT扫描椎弓。结果 经反角度扫描12例共36个椎弓均可显示由椎体、椎弓根、椎弓峡部、椎板及棘突构成的骨性椎管。反角度CT扫描诊断椎弓崩裂8例11个椎弓,在3例椎体滑脱中发现1例为假性滑脱;腰椎常规CT扫描诊断椎间盘突出5例、崩椎弓裂5例7个椎弓。结论 反角度CT扫描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椎弓的常规CT扫描方法,是对常规CT扫描的重要补充。

    关键词 反角度 CT扫描 椎弓 价值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84-2030(2004)08-0675-02

    The applied value of reversal gantry angle CT scan technique  in the clinical work

    Chen Xiaowu,Xu Mengjun,Hua Lihong,et al.

    Department of Radiology,the175 th  Hospital of PLA,Zhangzhou3630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method and the its clinical value of reversal gantry angle CT scan and improve the acquaintance of the technique.Methods 12cases of scan vertebra lumbaris in the patients who suffered from the pain in the back and leg were applied with routine and reversal gantry angle CT scan technique.Results 36vertebra of12cases all display a canalis composed of corpus vertebra,pediculus,lamina arcus vertebra and processus.8cases with11arcus vetebras applied reversal gantry angle were diagnosed as spondyloschisis.One of the thre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 was estabilished false.With routine CT scan technique,We only found5intervertebralis and5spondyloschisis in5case with7arcus vetebras.Conclusion Reversal gantry angle CT scan technique has supernally applied value at the diagnosis of arcus vetibras.and it is a good complementarity of routine CT scan technique.Key words reversal gantry angle CT scan arcus vertebra value 

    椎弓崩裂系指上下关节之间的骨性缺损,是腰椎的常见病、多发病。常引起腰腿痛并伴有椎体滑脱症,CT扫描检查以其无创性、无结构重叠、便于测量等优势已成为椎弓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对12例腰腿痛患者分别行腰椎常规CT扫描和反角度CT扫描椎弓,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研究,探讨反角度CT扫描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对反角度CT扫描技术的认识,以利于临床工作中更好地选择CT扫描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例腰腿患者中,男8例,女4例,年龄16~60岁,平均年龄34岁。病程:7天~14年,平均7.9个月。主要症状和体征:腰部酸痛8例,其中腰部有确切压痛点并向下肢放射痛5例,间歇性跛行2例,单纯臀部痛2例;直腿抬高实验阳性6例,4字征阳性4例,大腿内侧感觉障碍2例。有明确外伤史6例。

    1.2 CT扫描方法

    1.2.1 使用西门子SOMATOMAR C型CT机对12例腰腿痛患者分别行腰椎常规CT扫描和反角度CT扫描,均采用相同体位:患者仰卧于扫描床上,双上肢曲屈抬高,置于头部,身体正中矢状线与扫描床中轴重合。

      1.2.2 腰椎常规CT扫描 切层方向与椎体横断面方向一致的连续扫描,范围L 3 ~L 5 ,共3个椎体,其中至少包括1层椎间隙,必要时行椎间盘扫描。

    1.2.3 反角度CT扫描 切层方向与椎弓走行方向相同,分段扫描L 3 ~L 5 椎弓,将椎体上关节凹与棘突的连线作为扫描基线向下连续扫描。

    1.3 技术参数 扫描野(FOV)160mm;距阵512×512;千伏:130kV;毫安:70mA;时间(T):3s;层距3~5mm,层厚3~5mm;算法:标准算法;骨窗:窗宽(W)2000、窗位(C)300;软组织窗:W400,C70。

    2 结果

    2.1 经反角度扫描12例共36个椎弓均可显示由椎体、椎弓根、椎板及棘突构成的骨性椎管。反角度CT扫描诊断椎弓崩裂8例11个椎弓(L 3 :1个;L 4 :4个;L 5 :6个),其中单侧椎弓崩裂1例,双椎弓崩裂7例10个椎弓。3例椎体滑脱中发现假性滑脱1例。见表1。

    2.2 腰椎常规CT扫描诊断椎弓崩裂5例7个椎弓(L 3 :1个;L 4 :2个;L 5 :4个),其中单侧椎弓崩裂1例1个椎弓,双侧椎弓崩裂4例6个椎弓。诊断椎间盘突出3例4个椎间盘(L 4~5  椎间盘突出3个;L 4 ~S 1 椎间盘突出3个),诊断椎间盘膨出2例。见表1。表1 反角度扫描与常规扫描诊断椎弓崩裂对比 例(%)

2.3 椎弓崩裂的CT表现 椎弓峡部见宽窄不一、边缘不规则裂隙状低密度影,部分裂隙边缘密度增高或局限性膨大,部分形成骨赘突入椎管,从而在侧面压迫硬膜囊,使硬膜囊变形,造成椎管横径变小,部分骨赘向前突入侧隐窝,使侧隐窝狭窄,单侧椎弓崩裂可使棘突稍向健侧偏移。

    3 讨论

    3.1 崩裂的原因 椎弓崩裂的原因至今尚不十分明确,有人认为此病为先天性的,当一侧椎弓的骨化中心不愈合,或1个骨化中心分裂为2个时即可形成椎弓崩裂,并伴有椎体先天性发育畸形及局部结构薄弱;也有人认为椎弓崩裂为后天性的,与外伤及长期劳损关系密切;更有人认为椎弓崩裂就是一种应力性骨折或疲劳骨折,如体操、举重运动员于本病的发生率高,另外遗传因素也是椎弓崩裂的重要原因;而综合说则认为椎弓崩裂由多种因素作用下引起的,在遗传性发育不良的基础上,上下关节突间部受反复应力作用下造成的。本组有6例有明确外伤史中椎弓崩裂4例6个椎弓。

    3.2 椎弓的解剖结构 椎弓是由两个椎弓根和两个椎板构成,椎弓与椎体连接处为椎弓根,其余部分为椎板。上下相邻的椎弓间构成椎间孔,椎体和椎弓组成椎孔。椎弓有7个突起:成对的上下关节突,成对的横突和一个棘突。椎弓崩裂又称腰椎峡部裂,系指上下突之间的骨性缺损,即由椎体和椎弓组成的骨性环完整性受到破坏。上下关节突之间的椎板是椎弓相对薄弱的峡部,而形态为短的圆形或椭圆形的管状结构的椎弓根则是椎体最强硬的部分。椎弓峡部紧贴黄韧带外缘和侧隐窝的下后部以及构成椎间孔的后上壁,而且椎弓根基底接近椎体,内侧紧贴硬膜囊和神经根,当椎弓崩裂后由于纤维组织增生或骨的形成,使硬膜囊受压,椎管横径变小,椎间孔侧隐窝狭窄,从而导致腰腿痛。

    3.3 椎弓的CT扫描方法

    3.3.1 目前相关文献报道椎弓的扫描方法多用腰椎常规CT扫描方法,即采用切层方向与椎体或椎间盘横断方向一致的连续扫描技术 [2,3]  。本组诊断为椎间盘突出3例4个椎间盘,诊断椎间盘膨出2例,都是使用这一扫描方法,说明此法有利于椎体与椎间盘病变的显示。Edelson等认为椎弓崩裂通常发生在椎弓根下2~9mm范围 [4]  。因而有人 主张扫描范围应采用椎弓根上缘、椎弓根中间、椎弓根下缘,椎间盘各扫一层 [2]。使用此方法诊断椎弓根崩裂有一定诊断价值,但是由于椎弓长轴与椎体横断面存在一定倾角,即使进行如此多层扫描,仍不能清楚显示椎弓崩裂的全貌和裂隙,尤其是对裂隙细小且裂隙与扫描线平行者易漏诊,而且易把椎小关节误诊为椎弓崩裂。

    3.3.2 关于扫描线的设定 反角度CT扫描技术是脊柱CT特殊扫描技术,主要是通过机架倾斜一定角度使切层方向与椎弓走行方向一致,对椎弓进行薄层扫描,从而获得直观完整的椎弓冠状位影像,故有人又称反角度CT扫描为“头倾角扫描 [5]”或“反机架扫描 [6]”。由于椎弓与椎体间存在一定倾斜角,如何将扫描线与椎弓与椎体间的倾斜角保持一致存在不同分歧。只有根据骨性标志设定的扫描线才能够适用于所有的椎弓。本组研究应用椎体上关节凹与棘突的连线作为扫描基线取得满意效果。12例经反角度CT扫描均完整显示了椎弓全貌,4例无崩裂者椎弓均显示“闭环征”即骨性椎管完整,8例有椎弓崩裂者,均发现“裂隙征”即椎管骨性环出现裂隙。因反角度CT扫描无法对椎体及椎间盘病变进行诊断,故对椎体及椎间盘CT扫描应该用常规CT扫描方法为佳。

    3.4 椎弓反角度CT扫描的意义 虽然反角度CT扫描技术做为脊柱CT特殊扫描技术,仅适用于椎弓的扫描,并不适用于椎体及椎间盘的扫描。但是反角度CT扫描技术要求患者体位、技术参数和腰椎常规CT扫描相同,操作简单,患者容易配合,对椎弓扫描完整、直观,对椎弓病变检出率高,能更全面展示椎弓全貌以及与相邻组织结构的关系变化等优点,作为椎弓常规CT检查方法推广应用能为椎弓病变的诊断提供更明确的影像资料,为临床检查诊断和治疗椎弓病变提供新的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 石明国.实用CT影像技术学,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296.

    2 朱廷敏,李淑芳,泮桂芬,等.腰椎峡部裂并脊柱滑脱的CT诊断.中华放射学杂志,1937,:860-862.

    3 谭长连,李德泰,沈树斌.腰椎峡部裂的CT表现和临床意义.临床放射学杂志,1996,15:356-358.

    4 Edelson JG,Nathan H.Nerve root compression in spondylolysis and spondylolisthesis.J Bone Joint Surg,1986,68:596.

    5 张迎光,俞高龙,郭庆林,等.CT头倾角扫描鉴别腰骶部椎体滑脱

作者: 陈晓武 许孟君 华利洪等 2005-8-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