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4年第3卷第8期临床护理

手术室人员自身防护体会

来源:INTERNET
摘要:手术室人员每天都要频繁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是医院交叉感染的高危区。10年来我们重视手术室人员的个人自身防护,减少职业感染机会,效果显著,体会如下。1领导重视、手术科室支持是预防感染的前提1。1医院将择期手术的病人术前肝功检测列为常规检查,并在手术通知单上注明病人感染情况(如标出乙......

点击显示 收起

    手术室人员每天都要频繁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是医院交叉感染的高危区。10年来我们重视手术室人员的个人自身防护,减少职业感染机会,效果显著,体会如下。

    1 领导重视、手术科室支持是预防感染的前提

    1.1 医院将择期手术的病人术前肝功检测列为常规检查,并在手术通知单上注明病人感染情况(如标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破伤风、气性坏疽等)。

    1.2 急诊病人按感染性手术处理,减少感染源扩散。

    1.3 手部皮肤破损者不参加感染性伤口和乙型肝炎病毒阳性者的手术。

    1.4 建立健康档案。每年对手术室人员体检1次,及时接受甲肝乙肝疫苗等预防接种,提高免疫水平。

    2 重视手术各个环节的隔离

    2.1 设立乙型肝炎病毒阳性病人专用手术间。配备专用水池及下水道,备用隔离鞋套及专用推车、扫把、拖把、污桶、消毒药品,门上挂有“隔离手术”、“谢绝参观”标志。

    2.2 麻醉医生和室内巡回护士应穿隔离衣、隔离鞋,戴手套。只限于手术间内配合手术,不得随意离开手术间;室外巡回护士在手术间门外备有小器械车,上面放置术中可能需要的无菌敷料、各类液体、药品、常用物品等。

    2.3 手术结束,由麻醉医生和1名助手脱下隔离鞋送患者回病房,并将手术推车送回手术间内准备消毒。其他人员脱下手术衣、隔离衣、鞋套、手套放在固定地点,由室内巡回护士消毒处理。在隔离手术间工作的所有人员,在手术结束后,均应用消毒液泡手,流动水洗手,离开手术间进行淋浴。

 2.4 术中使用的一次性敷料和用具,包括手术洞巾、中单、治疗巾、手术衣、隔离衣、手术床套、枕套、纱布、纱布垫、手套、注射器、吸引皮管、手术薄膜等统一装入大垃圾袋内,由专人送焚烧炉焚烧。

    2.5 手术床、手术推车、桌面、托盘、器械台、输液架、麻醉桌和脚凳等用0.5%“84”消毒液擦抹消毒。手术间地面用0.5%“84”消毒液反复拖擦。拖把、污桶应用0.5%“84”消毒液浸泡30min后,再用清水冲净、晒干,而后用三氧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

    3 手部防护

    3.1 术中递缝针(刀片)时,拇、食、中指夹住持针钳(或刀柄)中部,手置于器械下方,缝针(或刀片)尖端朝上,可避免手被缝针刺伤、刀片割伤。

    3.2 锐利器械与其他器械分开放置。清洗时先将刀片、缝针取下,布巾钳钳端闭合,可减少意外损伤的发生。

    3.3 用一次性注射器掰安瓿。取一具无菌的一次性注射器(如掰20ml安瓿用10ml注射器,其他规格安瓿用5ml注射器),将欲掰安瓿锯好消毒后,将安瓿头部放入注射器的套管腔内轻轻一掰即可。

    3.4 防止化学消毒液的腐蚀,手术室使用的化学消毒剂品种多、用途广,且大多对皮肤有刺激,较浓的消毒液更是皮肤的大敌。如固定标本及薰蒸消毒用的福尔马林,浸泡注射器和各类导管的“84”消毒液,清创用的双氧水等,使用时应小心操作,避免直接接触皮肤。

    4 注意手的保养

    4.1 手术室无菌操作多,人员洗手频繁,洗后注意及时擦干双手并用凡士林涂抹,减轻皮肤干裂发生。

    4.2 器械护士常规用75%酒精浸泡消毒手及臂,易造成皮肤干燥。用灭菌石腊油棉球涂抹双手再戴手套进行手术,可起到护手作用。

    4.3 水龙头选用脚踏式或红外线感应开关;用清洁干燥的肥皂,流动水冲洗。洗手后及时擦干,并固定毛巾保持一人 一巾。

    作者单位:362000福建泉州解放军第180医院

作者: 邹佩珍 吴春英 蔡 骅等 2005-8-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