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5年第4卷第1期中医中药

小柴胡汤治疗颈性眩晕临床分析

来源:INTERNET
摘要:颈性眩晕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引起的一种继发性眩晕,为椎动脉型、交感型颈椎病的主要表现,属于祖国医学“眩晕”的范畴。笔者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颈性眩晕60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2诊断标准依据《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1]根据病人主诉症状,如颈部过劳或用力不当后出现眩晕、恶心呕吐以及颈......

点击显示 收起

    颈性眩晕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引起的一种继发性眩晕,为椎动脉型、交感型颈椎病的主要表现,属于祖国医学“眩晕”的范畴。笔者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颈性眩晕60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17例,女43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21岁。病程最短2天,最长30年。

     1.2 诊断标准 依据《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 [1] 根据病人主诉症状,如颈部过劳或用力不当后出现眩晕、恶心呕吐以及颈部不适等,结合颈椎X线、颈椎CT、颈椎MRI以及脑部彩色多普勒等检查确诊。

     1.3 治疗 以小柴胡汤为基础方。药用:柴胡15g,黄芩12g,党参10g,半夏10g,甘草6g,生姜5g,大枣10g。项背强几几者加葛根15g。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 [1]  临床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功能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体征明显好转,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减轻,但仍遗留部分症状、体征,功能障碍。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变化。
   
  2.2 治疗结果 痊愈38例,有效22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

  3 典型病例
    
  患者,女,49岁。2003年9月25日来诊,自述头晕,目不欲睁,恶心,不欲饮食2日,舌红苔黄,脉弦滑。查C 3~6 棘突压痛(+)。叩顶实验(+)。眼球水平震颤(+)。X线片显示颈椎骨质增生,颈椎CT显示C 3~6 椎间盘略向后突出。脑血流图提示椎-基底动脉血管痉挛,脑供血不足。诊断:颈椎病(西);眩晕(中)。处方:柴胡15g,黄芩12g,党参15g,半夏10g,生姜6g,大枣9g,甘草6g,葛根15g。共4剂,水煎服,日1剂。复诊眩晕症状基本消失,随证加减3剂。

  4 讨论
    
  颈椎综合征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颈性眩晕是其临床表现之一,为颈椎退行性病变、颈椎关节增生或变位刺激压迫,导致椎-基底动脉的曲折痉挛引起血流动力学异常,颅内供血减少出现一系列症状,如眩晕、眼花、耳鸣甚至昏厥等 [2] 。据中医理论“眩晕”可由胆腑相火上炎所致,笔者研读张仲景《伤寒论》云:“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伤寒四五日,三阳合病,以少阳之邪为主,症见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 [3] ”。有感于张仲景对小柴胡汤“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执简驭繁的使用方法从中医辨证论治的精神出发,应用小柴胡汤加减。方中柴胡配黄芩轻疏并用通利枢机,半夏配生姜调理胃气降逆止呕且行甘枣之泥滞,党参、炙甘草、大枣三者相配益中气和营卫甘补调中且抑制柴芩之苦寒,葛根疏解颈项拘急痉挛,全方寒热并用宣通内外,通利枢机,和解表里,以达 到清眩止晕、降逆止呕的效用。
    
  参考文献
    
  1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87,511-552.

     2 孙怡,杨任民.实用中西医结合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796.

     3 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编.长沙方歌括白话解,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73-176.    

  作者单位:1 300193天津中医学院
  
       2 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为指导教师)

作者: 刘玮 张建军 2005-8-1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