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5年第4卷第9期

小鼠感染旋毛虫后幼虫在体内的分布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小白鼠作为常用的实验动物,是旋毛虫病很好的感染模型。为探讨旋毛虫幼虫在小鼠体内的分布情况,本文观察旋毛虫在小鼠体内分布和密度上的差异,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1旋毛虫幼虫收集及动物感染将旋毛虫感染大白鼠(黑龙江猪源旋毛虫,天津医科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馈赠,本教研室保种)处死后,取全身肌肉,......

点击显示 收起

  小白鼠作为常用的实验动物,是旋毛虫病很好的感染模型。为探讨旋毛虫幼虫在小鼠体内的分布情况,本文观察旋毛虫在小鼠体内分布和密度上的差异,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旋毛虫幼虫收集及动物感染 将旋毛虫感染大白鼠(黑龙江猪源旋毛虫,天津医科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馈赠,本教研室保种)处死后,取全身肌肉,剪碎后,每克肌肉中加入60ml胃蛋白酶消化液,放入37℃温箱中约消化12~14h,去上清液,沉淀过滤,用生理盐水洗涤3次,沉淀分离幼虫并计数。选用昆明小鼠9只,1月龄,体重平均18~20g,雌雄不限。每只小鼠经口喂饲300条旋毛虫幼虫。

    1.2 动物取材 小鼠感染旋毛虫后第90天,将感染小鼠断颈椎处死后,取膈肌、咀嚼肌、肩胛肌、肋肌、前腿肌、舌肌、颊肌、腹壁肌、腰肌、腓肠肌、心肌、肝、脾、肺等处肌肉小米粒大小(约10mg)做肌肉压片进行检查。

    1.3 观察指标 旋毛虫幼虫在感染小鼠体内的分布以及密度。

    1.4 数据处理 将所采集的数据输入计算机,以SPSS11.5统计软件作方差分析。

  2 结果及讨论
    
  旋毛虫幼虫在感染小鼠体内的分布及密度见表1。

  表1 旋毛虫幼虫在感染小鼠体内的分布以及密度 (略)
      
  本文实验结果表明旋毛虫幼虫以膈肌中幼虫密度最高,其次为咀嚼肌、肩胛肌、肋肌、前腿肌、舌肌、颊肌、腹壁肌、腰肌、腓肠肌,在心肌、肝、脾、肺内未发现肌幼虫。
     
  关于旋毛虫在宿主肌肉组织中的分布,已有不少文献资料,如王秀珍 [1] 报道感染40天后检查发现各部位肌肉组织中检获到旋毛虫幼虫的多少依次为膈肌、腿部肌肉、肋肌、头颈部肌肉及腰部、背部肌肉。该作者在心肌中也检获到旋毛虫幼虫,认为心肌活动较强,血液供给丰富是旋毛虫幼虫主要侵犯的内脏器官。本文结果与李立宏 [2] 的检测结果有相似之处,在心肌中未检获到幼虫,也未检查到钙化的囊包。
     
  综合有关文献 [3,4] 可以得知,宿主(如猪、大白鼠、小白鼠、豚鼠、兔、家犬)感染旋毛虫后,在30~90天内,以膈肌中幼虫密度最高,其次为肋肌、腿肌、咀嚼肌、舌肌等,而内脏器官中极为少见,仅少量报道在心肌中有囊包幼虫的存在。虽有学者报道与所用虫株及感染强度 [5] 有关,但似乎没有影响旋毛虫囊包幼虫在肌肉组织的大致分布。

  【参考文献】
    
  1 王秀珍,黎世涛.动物对旋毛虫易感性及侵犯脏器与肌肉分布的观察.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95,11(3):57-58.

    2 李立宏,唐宏伟,赵旭辉,等.旋毛虫肌幼虫在实验感染兔横纹肌内的分布.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3,19(1):95-96.

    3 杨树国,张光玉,王绍基.小鼠感染不同数量旋毛虫后幼虫在鼠体内的发育及分布.医学动物防制,2003,19(5):271-272.

    4 赵焱,叶道军,黄晓霞,等.旋毛虫对实验动物的易感性及侵犯脏器与肌肉分布的观察.郧阳医学院学报,2000,19(1):23-24.

  5 朱兴全,龚广学,薛富汉,等.旋毛虫病.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52.

  作者单位:300162天津,武警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

  (编辑:卉 梅)

作者: 李鹏闫玉文邢杰马平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