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5年第4卷第10期

动静脉内瘘血栓栓塞的溶栓护理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血栓形成是动静脉内瘘功能丧失最常见的原因。而尿激酶局部溶栓是创伤小、见效快的治疗方法,尤其对于急性血栓形成。笔者于2002年10月~2004年10月对29例内瘘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尿激酶血管内溶栓,取得较好效果。2护理2。...

点击显示 收起

    血栓形成是动静脉内瘘功能丧失最常见的原因。过去,紧急处理的方法包括立即手术取栓,或先放置中央静脉导管,然后再择期重新制作内瘘,不仅创伤大、费用高,而且并发症多。而尿激酶局部溶栓是创伤小、见效快的治疗方法,尤其对于急性血栓形成。笔者于2002年10月~2004年10月对29例内瘘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尿激酶血管内溶栓,取得较好效果。现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9例,其中男20例,女9例,年龄20~76岁。每周透析9~15h,血流量200~300ml/min,内瘘使用时间4个月~16年。尿激酶溶栓后仅4例需再手术,其余均应用良好;但有3例出现局部出血,1例血管痉挛。

    2 护理

    2.1 评估内瘘血栓形成的长度,有条件的行B超定位,确定栓塞部位,估计血栓长度。

    2.2 严格无菌操作下配制尿激酶液体,尿激酶25万u+生理盐水20ml/支各1支。由高年资护士在血栓的远心、近心端用5 # 针头各穿刺1针,确定在血管内后连接尿激酶,以10~20ml/h用微泵推注。日最大用量100万u,若当天未通,次日予再次溶栓。以内瘘震颤恢复,血流量达200~250ml/min为通畅。

    2.3 每15min观察内瘘通畅情况及注意局部有无出血、肿胀情况,测量血压,对患者讲解内瘘血栓形成的原因、尿激酶使用的用量、注意事项及疗效,并注意患者的主观感受。告之,在家中如有出血应及时就诊。

    3 结果

    29例患者通畅时间最短为2h,用量最小25万u,一般为用药4h左右,药量75万u。但是,也发现4例当天用药过程中未通畅,回家后才通畅的;有5例连续用药2天通畅。溶栓过程中有3例出现远心端穿刺针周围血肿,1例伴牙龈出血,予局部压迫后血止;1例血管痉挛疼痛;4例经尿激酶血管内溶栓后无效,择期再行内瘘术。

  4 讨论

    在肾脏移植尚未普及的今天,血液透析成为挽救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生命的主要方法,血液通路也就成了患者的生命线。建立和维持一个可靠的血管通路是进行血液透析的重要条件,自体动-静脉内瘘因其简便、安全、使用寿命长、并发症少等优点而成为最重要的血管通路 [1] 。在临床工作中,由于有些患者自身血管条件不佳、反复穿刺、护理不当导致内瘘血栓形成,使内瘘失去功能。原有的治疗方法耗费的时间及经费较多,且患者承受的痛苦较大;而用尿激酶进行血管内局部溶栓具有创伤小,操作相对简便,用于溶栓剂量为150万u [2] ,并发症较少,仅对穿刺要求较高的特点,在基层医院应用较广。在溶栓过程中,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可以减少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在操作前尽量用B超进行定位,保证穿刺一次成功,加强巡视观察,注重患者主诉,是减少并发症的可行方法。但是,最有效的方法是预防血栓形成的发生,穿刺时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正确的穿刺方法,适当的压迫止血方法,正确的干体重设定;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提高自我保健和自我护理能力,控制透析间期的体重增加,合理饮食,增强体质;只有如此,才能减少血液透析并发症的发生,保证透析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存活率。

  【参考文献】

    1 Anel RL,Yevzlin AS,Ivanovich P.Vascular access and patient outcomes in
hemodialysis:questions answered in recent literature.Artif Organs,2003,27(3):237-241.

    2 郭航远,陆颖理.心血管疾病临床用药指南.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94.

  作者单位:310007浙江杭州,杭州市中医院血透室

   (编辑:齐 永)

作者: 骆芬霞,孔梅敏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