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5年第4卷第11期

无张力疝修补术120例临床分析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我院自1999年2月~2000年5月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120例,均采用美国(泰科)不可吸收的聚丙烯修补塞及补片,疗效满意。1临床资料1。2手术要点常规切口,切开腹外斜肌腱膜、提睾肌,游离疝囊至显露腹膜外脂肪为止,特别大的疝囊可予以断离,再关闭残端,一般情况不打开疝囊,将圆锥形的修补塞连同疝囊通过内环......

点击显示 收起

    我院自1999年2月~2000年5月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120例,均采用美国(泰科)不可吸收的聚丙烯修补塞及补片,疗效满意。现将疗效结果及手术操作要点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0例,男95例,女25例;年龄50~85岁,平均73.5岁。其中腹股沟斜疝85例,直疝30例,股疝5例;双侧疝9例,嵌顿疝5例,复发疝11例;2次复发3例,3次复发1例,其余为1次复发,平均住院7天。

  1.2  手术要点      

  常规切口,切开腹外斜肌腱膜、提睾肌,游离疝囊至显露腹膜外脂肪为止,特别大的疝囊可予以断离,再关闭残端,一般情况不打开疝囊,将圆锥形的修补塞连同疝囊通过内环口插入,根据内环口的大小选用不同型号的塞子。锥顶先入,将修补塞尾部用周围组织间断缝合固定,提起精索,再将网片平铺于缺损部位,其网片尾部穿过精索覆盖在修补塞上,将其四周分别固定于腹股沟韧带、腹内斜肌、腹横肌及联合腱上, 其要点是将补片铺平,不要打皱,可在补片中间固定几针.若缺损范围较大,一片不够,可以再取一片修整后补上,术区止血要彻底,防止积血、积液。

  2  结果

   本组120例中,随访97例,无1例复发,并且大部分患者在手术后3天开始下床活动,且无术后牵扯感、疼痛等。

  4  讨论[1,2]
 
  无张力疝修补术是Lichtensteinzai在1989年提出,这一全新概念是对传统疝修补术的补充和修改。疝的病因学中,先天性原因主要是睾丸在腹膜后L2~3旁,随后逐渐下降,在腹股沟管深环处连同腹膜、横筋膜以及各肌经腹股沟管逐渐下移,推动皮肤形成阴囊,下移的腹膜形成鞘突,婴儿出生后不久成为睾丸固有鞘膜,其余部分自行萎缩闭锁而遗留一纤维索带。如不闭锁或闭锁不全,腹壁脏器不断在此缺陷进出,周围组织结构进一步被破坏,并由此薄弱部分不断向外膨出,即形成先天性斜疝。后天腹壁薄弱缺损,主要是腹横筋膜薄弱或缺损,腹横肌和腹内斜肌发育不全,保护作用减弱,使疝易发生。腹肌松弛时弓状下缘与腹股沟韧带分离,腹内斜肌收缩时弓状下缘即被拉直,而向腹股沟韧带靠拢有利于覆盖精索并加强腹股管前壁,故而腹股沟疝特别是直疝较易发生,主要是腹内斜肌弓状下缘发育不全或位置偏高。合成纤维网片是通过网片的小间隙,可快速受到纤维细胞的响应和胶原的形成,穿透网片并固定其就位,形成一个结实的纤维壁,等于在患者腹股沟管后壁薄弱的组织形成一个坚韧的组织,而且避免了传统修补术将有距离的、来源不同的坚韧组织强行缝合,存在缝合张力大,组织愈合差,手术后有牵扯感的缺点,较符合人体的解剖结构,尤其适合老年人腹壁肌肉薄弱、缺损严重又要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尽快恢复的要求。其缺点是材料价格比较昂贵,不能大范围开展,但有一定经济能力的人尤其是老年患者这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随着高分子材料合成技术和工艺的发展,组织相容性好,无毒性,作用久,强度高,更符合人生理的新一代材料的问世,无张力疝修补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继先,毕景明,刘永成,等.无张力个体化腹股沟疝修补术984例报告.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0,20(4):225-226.

  2  吴在德,  吴肇汉.  外科学,  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411-414.

  作者单位: 712082 陕西咸阳,西藏民族学院附属医院外科

  (编辑:余  强)


 

作者: 岳基锋,王海跃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