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5年第4卷第11期

颈丛或肌间沟阻滞用于肩锁区域手术的麻醉探讨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颈丛或肌间沟阻滞为肩锁区域手术的主要麻醉方法,但通常会出现阻滞不全、镇痛效果差等情况。笔者在临床中发现,经C5横突方向入路穿刺并分两次给局麻药,与普通方法相比可明显提高阻滞成功率。1一般资料选择ASAⅠ~Ⅱ级肩锁区域手术300例,男167例,女133例,年龄18~65岁,手术种类包括锁骨骨折切开内固定92例,肩锁关......

点击显示 收起

    颈丛或肌间沟阻滞为肩锁区域手术的主要麻醉方法,但通常会出现阻滞不全、镇痛效果差等情况。笔者在临床中发现,经C5横突方向入路穿刺并分两次给局麻药,与普通方法相比可明显提高阻滞成功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ASAⅠ~Ⅱ级肩锁区域手术300例,男167例,女133例,年龄18~65岁,手术种类包括锁骨骨折切开内固定92例,肩锁关节固定术80例,肩关节切开复位128例。随机分为3组:Ⅰ组(改进组)、Ⅱ组(颈丛组)、Ⅲ组(肌间沟组)各100例。入手术室后用Pm9000型,无创监护仪连续监测BP、SpO2、ECG。手术时间50~180min,平均112±(8~16)min。

  1.2  方法 

  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5mg,鲁米那钠0.1g。麻醉用药:利布合剂(2%利多卡因10ml与0.75%布比卡因10ml),含1:20万肾上腺素。对精神紧张或手术时间长者,辅助氟芬合剂1~3ml,对阻滞效果欠佳者,辅用氯胺铜0.5~1mg/kg静注。

  Ⅰ组病人仰头偏向健侧,定位C5横突注入局麻药13ml,退针至皮下,针尖改为稍向上穿刺,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处颈阔肌和皮下之间注入局麻药7ml。Ⅱ组按通常C4一点法分别阻滞深浅丛,共给局麻药20ml。Ⅲ组按通常方法确定肌间沟位置找异感后给局麻药20ml。

  2  结果

  3组病人手术种类、年龄及全身情况无明显差异。阻滞效果:满意:阻滞完善、无痛、肌肉松弛、安静。欠满意:阻滞不全需加局部浸润或全麻药。无效:失效。比较结果见表1。表1   3组阻滞效果比较  (略)  注:Ⅱ组、Ⅲ组与Ⅰ组比较,P<0.01

  3  讨论

  肩锁区域(C4、C5、C6) 神经分布、支配由颈丛和臂丛混合分布,所以通常的颈丛或肌间沟很难阻滞完善,临床中出现镇痛不佳,肌松差现象[1]。而如采用通常方法进行颈丛和肌间沟复合麻醉,就会因局麻药用量大而出现局麻药中毒、膈神经阻滞等并发症[1]。本文共选择300例病人用同样的局麻药,同样的剂量、浓度,随机分为3组,通过对比发现在C5穿刺,并按不同方向分2次给药,不需增加局麻药用量就可弥补颈丛或臂丛阻滞不全的缺点,同时降低了膈神经阻滞的发生率。
在临床中笔者体会到这种麻醉方法优点有:(1)能够准确认定穿刺位置,提高了穿刺准确性及成功率。(2)阻滞完善、肌松好、成功率高。(3)减少局麻药的用量,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4)操作简便,便于临床应用推广。(5)安全可靠,管理简单,经济实用,更适用于基层医院。

  【参考文献】

  1  刘俊杰,赵俊.现代麻醉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598-604.

  作者单位: 251100 山东齐河,齐河县人民医院

  (编辑:邓  峰)


 

作者: 崔守勇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