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5年第4卷第11期

骨栓加克氏针交叉髓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本院自1995年起采用骨栓加克氏针交叉髓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3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2治疗方法开放性骨折患者彻底清创后复位内固定,闭合性骨折患者充分术前准备后择期手术。手术方法:臂丛麻醉后采用肘后侧S形切口,自肱骨外上髁上方向内髁下方,游离并保护尺神经,肱三头肌腱膜舌状切开翻向远端,暴露骨折......

点击显示 收起

    本院自1995年起采用骨栓加克氏针交叉髓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3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15~62岁。右侧22例,左侧10例。开放性8例,闭合性24例。按Riseborough分类法,3度21例,4度11例。

  1.2  治疗方法 

  开放性骨折患者彻底清创后复位内固定,闭合性骨折患者充分术前准备后择期手术。手术方法:臂丛麻醉后采用肘后侧S形切口,自肱骨外上髁上方向内髁下方,游离并保护尺神经,肱三头肌腱膜舌状切开翻向远端,暴露骨折端及肱骨内外髁,结合术前X线片,直视下确认骨折类型,先将肱骨髁间骨折解剖复位自内髁向外髁钻孔,用骨栓固定。再按肱骨髁上骨折进行复位,达到解剖复位后分别从内外髁钻入直径2.5mm,长约20cm克氏针各1枚,进针角度与纵轴保持约20°,并使克氏针留在近端的髓腔内,克氏针的交叉点保持在骨折线的近端。缝合切口,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拍片证实克氏针的交叉点保持在骨折线的近端,即可行肘关节屈伸功能锻炼。如交叉点在骨折端则需加用石膏托固定,4周后行功能锻炼。

  2  结果

  随访1~10年,平均2年8个月。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个半月。按照门振武的标准进行功能评定,本组优12例,良16例,可2例,优良率87.5%。并发骨化性肌炎、尺神经炎各1例。

  3  讨论

    肱骨髁上骨折由于肘部屈伸肌群作用,骨折块向内外旋转移位,关节面损伤严重,手法难以复位,外固定亦难以维持,牵引反而增加两髁旋转。因此,单纯保守治疗难以达到尽可能解剖复位、牢固内固定和早期功能锻炼的目的。笔者在直视下使粉碎骨折复位,再利用骨栓螺帽的灵活性加以调整,使骨折紧密对合,恢复关节面的平整,将髁间骨折变为髁上骨折,然后用2枚克氏针交叉髓内固定,既能有效控制骨折的旋转和移位,又能在功能锻炼中由于肌肉收缩对髁上骨折端起动力加压作用,促进骨折愈合。手术时机应尽可能选择在伤后2周内。采用肘后S形切口,术中尽可能保留较大骨折片及附在骨片上的软组织。清除骨折端血凝块时,操作应轻柔仔细。选用一端有螺帽的骨栓,并使螺帽置于外侧。内髁骨栓钻孔位置应尽可能不靠近尺神经沟,正确掌握好克氏针进针方向,使克氏针交叉点在骨折端以上并尽可能偏上。如交叉点在骨折端,则髁上骨折抗旋转力明显下降,需加用石膏托外固定,不能起到早期功能锻炼的目的。同样,内髁克氏针进针点应避开尺神经沟,以免晚期并发尺神经炎。关闭切口前应彻底止血,术后常规放引流橡胶片,可减少积液,血肿机化及感染的机会。术后早期做肘关节屈伸锻炼,活动范围从小到大,亦可辅以适度被动活动,同时进行肩腕关节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周围粘连。选择直径为2.5mm克氏针,克氏针过粗,缺乏弹性,使术者在手术中操作困难,甚至不能将克氏针打入髓腔内;克氏针过细,则使髁上骨折固定缺乏稳定性,术后不能早期功能锻炼。

  【参考文献】(略)

  作者单位: 311251 浙江杭州,杭州市萧山区临浦桥南卫生室

  (编辑:齐  永)


 

作者: 孟雁卿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