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5年第4卷第11期

通补结合治疗老年性便秘46例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中药通补结合法治疗老年性便秘的疗效。方法治疗组46例采用益气滋阴之中药内服以补,清热祛瘀浊之中药灌肠通便治疗以通,通补结合。而对照组32例以西沙必利片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总有效率74%,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药通补结合法治疗老年性便秘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46例采用益气滋阴之中药内服以补,清热祛瘀浊之中药灌肠通便治疗以通,通补结合。而对照组32例以西沙必利片治疗。疗程为6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总有效率74%,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通补结合法治疗老年性便秘疗效确切,且优于西沙必利片,为中医中药治疗老年性便秘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  便秘;中医疗法;灌肠疗法
   
    老年性便秘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症之一,其发生率高达30%以上,已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便秘可以是功能性异常,也可以是器质性病变的一种表现。而在此谈的老年性便秘主要是指慢性功能性便秘。老年人由于年老体衰,或久病体虚,而致机体气阴亏虚,胃肠传送无力,肠燥便停,引起便秘。如单靠内服中药通便必须用力耗气,一旦用法不当,反使气更虚,力更乏,便更塞,甚则顽阻不通。究此,笔者采用药物灌肠以轻松通便,省气省力,结合内服中药调补脏腑,经治46例患者均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患者年龄56岁以上,12个月内至少有25%时间排便每周<3次,排便费力,大便干结;或便量少,或伴直肠胀感或长时间无便意,且经钡剂灌肠造影、结肠镜检查排除结肠器质性病变。

  1.2  一般资料  

  78例全部均为我院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男18例,女28例,年龄56~84岁,平均64.8岁,病程2.5~25年,排便间隔≤4天10例,5~6天20例,≥7天16例;依赖泻药26例,偶尔使用泻药18例。对照组男14例,女18例,年龄57~77岁,平均63.9岁,病程2~27年;排便间隔≤4天6例,5~6天14例,≥7天12例;依赖泻药20例,偶尔使用泻药1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职业、病程、病情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P>0.05)。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1) 内服方药为:西洋参10g, 怀山药15g, 生地10g,麦冬15g,沙参20g,五味子10 g,莲肉15 g,白芍15g,当归20g,白术9g,茯苓9g,黄芪30g,升麻5g,柴胡5g, 全虫8 g,甘草6g。用清水500ml文火煮为200ml,温服,每日1剂。(2)灌肠方为鱼腥草30g,蒲公英30g,地榆30g,银花30g,菊花20g,丹参30g,红藤50g。用清水1000ml文火煮为500ml,适温以灌肠,每天1次。对照组:口服西沙必利10mg,每日3次。两组均连用药6周,治疗期间停服其他药物。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显效:大便1~2次/1~2日,排便困难及合并的症候群全部消失;有效:大便次数较治疗前有增加,排便困难及合并的症候群部分消失或明显好转;无效:治疗后与治疗前以上症状无明显变化。

  2.2  治疗结果 

  治疗组:显效20例,有效2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1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2%;经χ2检验,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表明中药通补结合法治疗老年性便秘比一般单一治疗更为有效。

  3  讨论

  老年人由于年老体衰,劳倦过度,或久病体虚,其机体脏腑阴阳气血亏虚,导致胃肠传送不利而形成便秘,其本属中气不足,推运无力,抑或阴亏津耗,肠燥失润而大便秘结。本病与肺脾肾胃大肠等脏腑关系密切,属本虚标实,以虚为主,虚实夹杂之证。治疗原则上应祛实补虚。但调理不当,易犯虚虚实实之病。诚如《温疫论·老少异治论》所云:“凡年高之人,最忌剥削。设投承气,以一当十;设用参术,十不抵一。盖老年荣卫枯涩,几微之气血易耗而难复也,不比少年气血生机甚捷,其元勃然。但得邪气一降,正气随复。所以老年慎泻,少年慎补”。而笔者在多年临床亦发现,大部分老年性便秘多由气阴两虚,肠燥津枯,大肠传导不利所致。故笔者采用通补结合,也即是予益气滋阴的中药内服专以补虚,予清热化瘀洁浊之中药液灌肠以通便。内服方中以西洋参为君,有益气养阴生津之功,同时还有清热之效。故为主药。以淮山药、生地、沙参、麦冬、五味子、白芍、莲肉等补益肺脾胃之阴,当归养血共为臣;再佐以白术、茯苓、黄芪燥湿健脾益气,升麻、柴胡升脾之清阳,而全虫有紧内紧下之效,甘草益脾和胃。全方合用有益气健脾,滋阴润燥作用。主要脾运正常,则脏腑气血阴阳恢复有源,正气易复。正气复,则胃肠功能传导有序,大便正常。而灌肠方则以鱼腥草、蒲公英、地榆、银花、菊花等清热解毒洁肠为主,佐以丹参活血化瘀,红藤清湿热洁浊。整方有清热化瘀洁浊的作用,能清洁肠道,清除肠道痰浊膏脂,淤积,瘀热,恢复肠道滋润轻松蠕动。两法合而用之,整体与局部同时治疗,有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专通专补,药专力宏之效。而通过临床观察亦证实中药通补结合法治疗老年性便秘疗效确切,且疗效明显优于西药西沙必利的治疗。故该疗法值得推广使用及进一步深入探讨研究。特别是目前有了全自动肠疗机在临床中使用,更加方便了对本病治疗。

  作者单位: 529500 广东阳江,阳江市卫生学校附属医院中医科

  (编辑:邓  峰)

作者: 李启权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