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6年第5卷第3期

登革热综合性防治研究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研究、提出及验证登革热综合性防治措施,为登革热的防制提供理论与实践经验。方法查阅文献,了解登革热流行病学研究最新进展。进行登革热暴发疫情流行特征分析。登革热发生地的应急健康教育。...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研究、提出及验证登革热综合性防治措施,为登革热的防制提供理论与实践经验。方法 查阅文献,了解登革热流行病学研究最新进展;进行登革热暴发疫情流行特征分析;蚊媒季节消长调查及控制;登革热发生地的应急健康教育;登革热病人的心理疏导研究;登革热发生地人群抗体水平调查分析;新时期疾病控制实施“三早”的效果分析;2004~2005年登革热综合性防治效果评价;2005年输入性登革热疫情控制等。结果  我市2004年登革热疫情暴发疫情的发生与早期病例误诊和当地自然社会环境因素密切相关;我市有白纹伊蚊存在,易发生登革热的流行;我市人群登革热抗体水平较低,难以建立对登革热病毒感染有效的免疫屏障;根据2004年登革热防控工作经验,制订出了登革热监测方案、应急预案,制订出了以快速灭蚊、环境整治为主,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等为辅的登革热综合防治措施。结论  通过对相关防制措施的研究,所提出的监测方案及控制措施在2005年我市输入性登革热疫情的控制及避免形成登革热疫源地方面得到了很好验证,即:(1)采用发热病人监测筛查系统,可以较低管理成本,取得较好的监控效果;(2)在登革热疫情控制中,采取控制孳生地、科学灭蚊、心理疏导、健康教育等措施,可有效控制疫情,防止二代病人的发生。这些研究成果,可指导我市今后有效开展登革热的防控工作,避免2004年登革热暴发疫情事件的重演,也可为全国其他白纹伊蚊分布地区开展输入性登革热的防控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  登革热;预防控制;措施
   
  2004年10月,由一名到泰国务工人员返回慈溪,因感染登革热而引起慈溪市逍林镇4个村登革热暴发流行。经流行病原学调查和病原学分离确认,该起暴发疫情系以白纹伊蚊为传播媒介,由登革热1型病毒所引起。通过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使疫情得到迅速扑灭。由于慈溪市近几年经济发展很快,外出经商打工的人数增加,每年去泰国、老挝、越南、菲律宾、台湾等地的人员达数千人,这些人被伊蚊叮咬而感染登革热的机会很大,回慈溪后具有引起登革热暴发的危险性,进而给当地的经济和人民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实施登革热综合性防治研究,期望通过对流行特征、蚊媒调查与控制、健康教育、心理学分析、血清学调查、三早效果分析等研究,制订出一套登革热综合防治措施,指导我市乃至其他地区做好输入性登革热的防控工作。

  1  材料与方法

  1.1  登革热流行病学进展研究  通过文献查询,了解国内外登革热防治研究最新进展。

  1.2  2004年登革热流行特征分析  通过收集2004年83例登革热病人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疫区当地人口资料、气象资料等进行2004年登革热流行特征分析。

  1.3  疫情监测研究  通过在全市建立发热病人监测系统及开展对外来人群、归国人员的告知等进行疫情监测研究。

  1.4  蚊媒监测研究  通过在慈溪各镇设立蚊媒监测点,进行登革热蚊媒种类、分布、季节消长、生活习性及灭杀效果进行研究。具体为在全市建立监测点,原逍林4个村和邻近危险区的其他6个村设立10个监测点(每月监测2次),全年观察白纹伊蚊的季节消长情况,全市其他各镇街道均设立蚊媒监测点,重点加强逍林附近的桥头镇、新浦镇、匡堰镇、附海镇和浒山街道等镇的监测,选择树丛和居民住地的小积水蚊媒的孳生地。

  1.5  登革热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通过在登革热流行地区和非流行地区进行人群血清登革热抗体检测来进行登革热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1.6  登革热防治知识健康教育研究  通过对人群进行登革热防治知识教育前后知晓率的对比,来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及在疫情控制中的作用。

  2  结果

  2.1  监测系统研究结果  建立了发热病人监测筛查系统,并在2005年输入性登革热疫情的防控中得到了验证。2005年,我市发生一自老挝输入的登革热病例,由于在2004年登革热暴发疫情后,我市建立了完善的发热病人监测制度,使该病人得到了及时的发现,为我市采取应急处置措施赢得了宝贵时间。

  2.2  蚊媒监测研究结果  按照登革热控制方案的要求,拟订了慈溪市登革热防制监测方案,确定逍林疫情暴发地桥一、破山、振兴、逍路沿4个村为监测点,每周一监测布雷图指数、房屋指数和容器指数,对其他6个附近村实施动态监测,每月1~2次,并对蚊种进行鉴定,全市邻逍林镇附近的匡堰、新浦、桥头、浒山、附海等镇也设观察点,进行观察监测。观察伊蚊的消长情况、杀灭前后的生长情况、蚊子耐药情况,并对蚊媒的虫种进行哺化,对捕获成虫送省疾控中心做病毒分离。

  通过观察监测发现,慈溪逍林、破山、振兴、桥一村均有白纹伊蚊生长、繁殖,伊蚊分布较广,孳生地较多。如逍林镇中心幼儿园等地的旧轮胎内、草丛中为最多。其活动周期长,密度高,很难一时消除。经观察,基本了解掌握了伊蚊的生长区域和环境的分布。我市成蚊隶属2亚科4属9种,疫情发生地初始,监测蚊蚴布雷图指数(BI)326、容器指数(CI)42.25%、房屋指数(HI)62%,成蚊监测白纹伊蚊占20.3%。

  2.3  病原学研究结果  在疫情暴发地、捕捉白纹伊蚊送实验室进行病毒分离,并分离出登革热Ⅰ型病毒,在病人的血清中,检出登革热的特异抗体。

  2.4  血清学检测研究结果  应用快速免疫色谱测试卡,检测病人血清中的IgM与IgG,检测早期、恢复期血清28份,后者效价较前者都4倍以上增长。监测早期静脉血36份,32份IgM阳性。恢复期IgM、IgG抗体均阳性,从而确定患者血中登革热的特异性抗体,系感染登革热病毒所致。2005年3月,根据逍林的现场,采集了原流行区和危险区健康人的血清以检测抗体,采集未发生地的其他镇的人群血清作对比,共监测707人,疫情发生地监测520人、阳性35人(6.73%),未发生地人群187人、阳性1人(0.53%),χ2=10.93,P<0.001。表明通过(去年)前阶段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登革热的疫情仅控制在逍林镇破山等4个村为主,亦提示我市人群登革热的抗体水平很低,登革热病源一旦输入,仍有可能出现局部地区暴发流行。

  2.5  健康教育研究结果  登革热这一古老的蚊媒体染病,慈溪本地未发生过。疫情发生后,健康教育采用“快、早、广、深”的特色和对病人的心理疏导配合治疗,使群众消除恐慌。医务人员、防疫人员防治知识缺乏,人民群众更不知道、不认识这类传染病,加上登革热迄今无特效药物治疗,也无相应的疫苗预防,唯一的办法就是灭蚊,降低蚊密度,防止人被蚊子叮咬,所以在全社会开展健康教育,宣传防病知识是第一要务。市健康教育所组织人员对当地群众、工人、学生、机关干部举办专题讲座10多次。还结合电视、广播、报纸专题进行消灭蚊子、预防登革热的宣传,印刷小册子50000多份,宣传图刊20000多册,利用发手机短信提示和宣传防治登革热的措施,使人民群众了解蚊媒传染病。使他们真正行动起来,人人都参与防制登革热的防病抗病的工作中来,使广大人民增强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自觉参加整治环境、消灭蚊子的爱国卫生运动。

  3  讨论

  在2004年的登革热疫情控制工作中,为了防止登革热向外围扩散流行,我们结合本地的实际,采取政府重视、部门协调、宣传培训、预警监控、环境整治、消毒杀虫、病人隔离等措施,使登革热疫情得到了有效的遏制。同时,在2004、2005年的登革热防控工作中,我们总结出以下控制经验:

  (1)领导重视是及时控制登革热的关键。2004年登革热疫情发现后,市领导立即召集卫生局、疾控中心同志了解情况,研究布置疾病预防控制措施,当即成立了以分管市长为组长的登革热疫情控制指挥部,卫生系统、疾控中心领导专家组成登革热防控办公室,具体负责登革热综合性疫情处置工作。

  (2)科学决策是控制登革热疫情的根本。疫情发生后,省、市疾控中心专家组实地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在短短的68小时内当即明确了诊断,为及时控制疫情赢得了时间。并科学地提出了一整套综合防制方案,及时发现、控制病人,实施快速灭蚊,展开环境的综合治理和广泛深入的健康教育多项控制措施。并拟订了《慈溪市登革热应急处理预案》、《慈溪市登革热现场消杀规范》、《慈溪市登革热监测方案》等数个技术性较强的工作方案,有力地指导了登革热防控工作的科学、规范、有序进行。

  (3)精神高效防控队伍是做好登革热防控工作的基础。疫情就是命令,当接到疫情报告,疾控中心第一时间火速到达现场,在未明确原因之前,深入疫源地对可疑的对象一一进行流调,对环境的大气、水及食物等多因素做检验分析。当明确诊断后,省市疾控中心同志深入到发生地深层次地进行流调,共计展开流行病学调查户次达1400多起,调查对象3800多人。彻底弄清了这次登革热疫情暴发流行的来龙去脉和涉及的范围、发病的人数,为下一步全面控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部门协调,各方配合是登革热控制措施落实的保证。登革热防治工作环节多、涉及面广、时间紧、难度大、任务重。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必须由部门间的协调和各方的配合。如疫点、疫区的划定,消杀、隔离、灭蚊和清除垃圾、整治环境和疏通阴沟、填埋阳沟、翻缸倒罐,这些群众性的工作都需要各级政府的综合协调和各部门的密切配合、通力协作。这次政府部门全员到位、责任落实,各方配合,成果显著,使登革热的疫情快速有效地得到控制。

  (5)发动群众,开展全民爱国卫生运动,是防治登革热的基础。登革热发生后,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宣传蚊媒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发动广大群众开展全民冬春季爱国卫生运动。清除垃圾、铲除杂草、消除蚊媒孳生地。整治环境、绿化庭园、收效小罐小缸,实施大缸养泥鳅、田螺,力争把蚊子密度控制在最低。冬、春两次的全民爱国卫生运动,使全镇环境卫生得到了明显的改观,蚊媒孳生地明显减少。

  (6)环境整治,彻底消除蚊子孳生地是防制登革热的根本措施。

  这一措施与赵治国等人所著《中国登革热控制概述》中所述观点相一致[1]。根据逍林镇环境卫生差,小河、小沟多,村户小缸、小罐多,加上自来水供应不足,每家每户都喜欢用缸装生活用水生活特点,采取了开展以环境综合治理为重点,翻缸倒罐,去积水,铲杂草,掀旧轮胎,消除卫生死角为主要内容的全民爱国卫生运动。疫区采用突击和经常相结合建立长效机制,在组织上采用专业队伍与群众自己动手杀灭,外环境以专业队伍,家庭内以每家户主,灭蚊在方法上采用暗沟阴井放缓释剂,外环境使用优得优和敌敌畏,交替使用之。在树林、草蓬丛中和密闭的杂物房采用烟雾剂。在必备的水缸中放养田螺和泥鳅,同时对该地区的蚊子耐药性进行监测研究、对蚊子的种类进行鉴别、对蚊蚴和成虫定期监测、定期预告。通过综合的环境治理,使逍林镇4个村疫情暴发地区和附近6个村高危险区的卫生面貌大大改观,蚊媒密度从原来布雷图指数由326%降至5%以下、房屋指数由62%以上降至0,容器指数由42.25%以上降至0,为控制登革热的扩散、流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本研究从防范与控制输入性登革热的需要,通过现场调查,开展发热病人、蚊媒和历史发病地区人群血清学监测,以提高疫情发现的敏感性与及时性;同时根据监测结果开展对媒介蚊蚴及孳生地的清理与成蚊灭杀;开展外来人员及归国人员的告知,以及免费咨询等一系列综合性防治措施,使得2005年出现首例输入性病例时,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及时启动本次研究提出的应急处置预案,有效控制疫情,未发现二代病例,从而取得了显著的防治效果,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本研究可为我市今后登革热防控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指导,也可为我国其他地区开展登革热的防制工作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赵治国.中国登革热控制概述.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0,21(3):223.

  (编辑:若  木)

  作者单位: 315300 浙江慈溪,慈溪市疾控中心

 

作者: 施南峰,叶建杰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