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6年第5卷第7期

脾切除后脾窝引流的评价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本院在1990~2006年,以脾切除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外伤性脾破裂及脾脓肿共107例,根据有无引流指征和是否做引流将107例分为3组,即有指征引流组,无指征引流组和无指征未引流组,便于分析评论。有指征引流组48例,引流量多约1000ml,量少的约50ml,一般为100~200ml,引流物为双腔引流管,时间为48~72h,术后并发膈......

点击显示 收起

  本院在1990~2006年,以脾切除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外伤性脾破裂及脾脓肿共107例,根据有无引流指征和是否做引流将107例分为3组,即有指征引流组,无指征引流组和无指征未引流组,便于分析评论。

    有指征引流组48例,引流量多约1000ml,量少的约50ml,一般为100~200ml,引流物为双腔引流管,时间为48~72h,术后并发膈下脓肿2例。无指征组引流组引流36例,引流情况同前,但引流量在100ml以下,并发膈下脓肿2例。无指征未引流组23例,大多数为单纯外伤性脾破裂,少数为未粘连巨脾,术后无脾内感染,无并发症。

    根据以上病例分析,结合有关文献,拟对脾窝引流的几个问题分析如下:

    (1)是否需要引流:脾切除后脾窝是否需要引流至今无统一意见,曾有临床观察表明引流会增加感染机会,曾有报道引流可增加感染几率约为未引流的10倍,引流常因引流管堵塞等原因而失去引流作用增加并发症的危险,以不引流为好。但是脾切除后左膈下因创面存在可能积血、积液,所以也有主张常规引流,以避免左膈下血肿和脓肿形成。裘法祖在脾切除中强调脾切除后创面虽经严格止血,术后仍易渗血,因此要常规地在脾窝位置置一根多孔腔大质较软的橡皮管引流24~48h,然而多数人认为脾窝是否需要引流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在择期性脾切除后一般不做常规引流,但脾切除合并切除或损伤其他脏器而可能有污染时一般应做引流,粘连多或渗血较难彻底止血应做引流。

    本文无指征未引流组病例,避免行引流可能带来的弊病,同时无1例病例因此而发生腹内感染性并发症,说明有相当多的病例不需引流,所以说常规引流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腹内感染可继发于膈下积血、积液已为许多临床医师所公认。本文有指征引流组多能引出较多的液体,无疑有减轻或防止感染起到一定的作用,说明有些病例需要引流,因此不予引流的观点也是欠妥的,笔者认为必要时才做引流。

    (2)引流与感染的关系:有报道许多脾切除的病人,术后6h内拔除引流,感染的发生率并不高,也认为感染与短期引流关系不大,许多资料表明脾切除术后腹内感染的因素可能与肝硬化的严重病变、机体抵抗力低下、手术和麻醉的打击以及术中止血不彻底胰尾损伤、夹杂症处理不当和未严格无菌操作等有关。

    本文无指征引流组和无指征未引流组病人的条件基本相同。前者术后发生感染性并发症3例,而后者无1例发生,3例均无原因可查,感染与置管引流可能有一定的关系,因此无引流指征者不必引流,以免遭受感染。

    (3)引流的适应证:脾窝引流的主要目的是引流膈下积血、积液,以防止膈下感染和观察有无活动性出血。根据这个目的笔者认为有下述情况者宜行引流:①脾与膈或侧腹壁有较多粘连者;②脾破裂伴有或术时曾有膈肌、胰尾和胃肠道损伤者;③脾恶性肿瘤者;④附加分流或其他脏器手术者;⑤术中曾有大出血或止血不够满意者。

    对照上述指征,本组需做引流的病例为30.5%,引流可给某些病人增加术后不适和影响早期活动,同时有产生并发症的危险,脾切除术后多数病例不需引流。

    (4)引流效果:脾窝引流对防止膈下积血、积液量有一定效果,但常难达到预期的目的,其原因是:①脾窝上界为膈肌和肋骨,下界为横结肠及其系膜,膈下的空腔较大,引流常不彻底;②引流管易被纤维素性渗出物凝血块或网膜等填塞而失去作用;③引流管的位置不当、受压或扭曲等而使引流不畅。采取措施保持引流管的通畅可提高引流效果,而脾窝的解剖位置不利于引流的缺陷则较难克服。

    现为双套管引流在引流效果上增加了可冲洗性,增强了引流效果,防止了单腔引流不彻底的弊端。

    除腹内感染外,术后腹内出血也是脾手术的严重并发症,脾窝引流对观察术后内出血起积极作用,本文术后2例大出血均从引流管中得到启示,从而早期诊断及时处理,笔者体会到观察有无内出血是脾窝引流的最大优点。

     作者单位: 719300 陕西神木,神木县中医院

   (编辑:齐  永)

作者: 王建国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