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6年第5卷第9期

基层医院降低急诊医疗纠纷发生率的关键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摘要】目前,各医疗机构对急诊管理不到位,人员、设备、技术、管理都存在许多缺陷,急诊医疗纠纷的发生率正快速增长,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急诊科的管理,以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医疗纠纷。因此,急诊科往往成为医疗纠纷的多发部门。为了有效地减少急诊医疗纠纷的发生,我院分析存在的原因,结合实际情况,寻找对策,积......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前,各医疗机构对急诊管理不到位,人员、设备、技术、管理都存在许多缺陷,急诊医疗纠纷的发生率正快速增长,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急诊科的管理,以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  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关键

      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医学的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医疗的需求及自我保护意识正在快速提高,民众对医疗卫生行业的期望值越来越高,特别是当人们遇到突发医疗事件时,如何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有效的救治,已成为人们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因此,急诊科往往成为医疗纠纷的多发部门。为了有效地减少急诊医疗纠纷的发生,我院分析存在的原因,结合实际情况,寻找对策,积极防范。2004~2005年间我院急诊无一起医疗纠纷发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原因

    1.1  缺乏急诊意识,责任心不强  急诊患者不论是急性病发作还是慢性病急性发作,或者是意外事故均有来势凶猛、病情不稳定等特点,患者身心痛苦,且不少患者生命垂危,这时患者及其家属没有思想准备,心理负担较重,容易产生焦虑恐惧、易激动等心理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医务人员心态不平衡,服务不主动、不积极,也不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变化,行动迟缓,应该做的化验、检查不立即做,该用的药不立即用,甚至有的医师责任心不强,不能及时到岗,引起患者和家属的不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患者病情恶化,往往易产生更大的纠纷。

    1.2  制度与规范落实不到位  医务人员法律意识不强,规章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卫生行业的法律、法规、规范、制度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但在很多时候在制度规范的落实上往往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询问病史过于简单、专科检查不到位、病历书写不规范、会诊不规范、治疗方案不正确、药品剂量不准确等。

    1.3  医疗技术水平不高  多数急诊科医生的专业不是急诊专业学科,固定的医生少,多数由各科临时抽调,未经过急诊专科培训,缺乏全科抢救能力,造成抢救成功率不高。而且,有的医务人员年资低,临床经验少,自身诊疗技术差,易造成误诊、漏诊等。

    1.4  现代科技的发展,也是引发急诊医疗纠纷的重要诱因  随着道路建设的不断发展,交通工具的更新换代,汽车的家庭化、企业密集化程度的提升,交通事故、群体性突发卫生事件的发生率正在快速增长,交通事故、群体性突发卫生事件引起的大多是病情重、变化快、并发症、后遗症多的急症,因此极易引起纠纷。

    1.5  患方因素  (1)随着社会的进步,患者的保护意识逐步增强,对医疗效果期望值过高,但因卫生知识相对不足,不能理解病情的变化和疾病发生发展的自然规律,一旦情况不理想时,甚则辱骂、殴打医务人员;(2)患方就诊时缺少治疗费用或者是动机不纯,故意指责医院出现差错或事故,以达到拒交医药费和索取赔偿的目的。

    2  对策

    2.1  加强急诊制度管理,强调首诊负责制是防范医疗纠纷的基础  (1)组织急诊科室经常性地进行各项规章制度教育,如急诊首诊负责制、急症抢救制度、值班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规范等,促使急诊医务人员强化记忆,养成良好的执行规章制度的习惯。(2)职能科室经常深入科室检查,组织检查急诊病历,检查三级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落实情况,促使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这是减少医疗纠纷的关键环节。(3)根据急诊科工作针对急危重患者的紧急救治性特点,特别强调首诊科室必须全面负责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尤其是对未明确诊断的患者,应始终负责,直至诊断明确或稳妥、合理转交主要疾病科室,保证急诊患者得到及时救治。(4)加强医患沟通 建立和落实医患沟通制度,在医疗的任何一个环节都要加强与患方的交流沟通,确保采集病史资料的详细与全面,更好地完成医疗文件的书写,促进医患双方的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进一步改进医患关系。

    2.2  提高急诊人员的综合素质是防范医疗纠纷的关键  首先应急提高急诊学科带头人的管理和业务水平,其次加强急诊科医务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注重学科之间的知识与技术的互相渗透,重视急诊专业人才的向全科急诊转型培养,熟练掌握多科各种急救技术、不断吸取和掌握国内外先进的医学急救知识,使其具有全面扎实的医疗基础知识和相关知识、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有果断准确的判断观察能力,从而提高急诊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抢救成功率,从根本上杜绝医疗技术事故的发生。

    2.3  建立快速绿色通道,确保急诊救治工作顺利进行  为患者提供快捷、专业化的现场抢救服务,积极改善急诊的医疗条件和基本设施,努力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加强急诊患者就医流程的规范化,理顺各科室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急诊患者在做各种检查、计价收款、取药、手术、住院等环节上建立通畅而快速有效的服务体系,最大限度地缩短患者办手续的时间。培养急诊医务人员改变服务观念,变被动为主动,有为患者全方位服务的思想,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不断提高患者满意度。当突发医疗卫生事件发生时,启动应急预案,领导小组迅速组建抢救治疗组,要求成员10min内到位,按部就班地进行急诊救治,各项辅助检查,经专人批准,可不经过计价收款等程序,予以优先安排,确保急诊患者得到有效的救治。

    2.4  加强院内急会诊管理  建立健全院内诊的相关制度,对诊断不明确的急危重病员的救治经相关专科的主治医师及以上医师的会诊,院内会诊日班应5min到位,夜间15min到位,会诊医师应提出明确的诊断与治疗措施,仍不能明确诊断的应做进一步检查,必要时可再次会诊。

    2.5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良好医德医风  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防病治病,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通过对医务人员进行伦理道德教育,使他们在防病治病、救死扶伤中热爱医学科学,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在技术上精益求精,勇攀医学高峰,加强工作责任心,使医德医风得到良好的改善,提高自身素质,重视生命价值,尊重患者人格,学会理解患者及其家属的心情,体贴他们的处境,同时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应变能力以及自制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职业道德教育是减少医疗纠纷的有效措施和提高服务质量的根本保证。

   作者单位:215345 江苏苏州,昆山淀山湖人民医院

  (编辑:若  木)

作者: 陈泉妹,李元春,陈银燕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