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6年第5卷第9期

经肛门直肠黏膜下移治疗小儿直肠舟状窝瘘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经肛门直肠黏膜下移治疗小儿直肠舟状窝瘘(pdf)直肠舟状窝瘘病理改变复杂,女性发病率高,而且手术后并发症较多,瘘管复发率高,各家报道在4%~10%[1]。选择适当的手术术式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近15年来笔者收治了直肠舟状窝瘘患儿41例,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41例,均为女性,手术年龄6个......

点击显示 收起

    经肛门直肠黏膜下移治疗小儿直肠舟状窝瘘 (pdf)

    直肠舟状窝瘘病理改变复杂,女性发病率高,而且手术后并发症较多,瘘管复发率高,各家报道在4%~10%[1]。选择适当的手术术式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近15年来笔者收治了直肠舟状窝瘘患儿41例,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41例,均为女性,手术年龄6个月~8岁,出生后均有正常肛门及正常排便。38例发病前曾有外阴部红肿,破溃流脓等病史。发病时间:1个月内8例,1~5个月20例,6~12个月13例。手术年龄:6个月~1岁20例,1~5岁16例,5~8岁5例。直肠舟状窝瘘瘘管外口位于中央者30例,位于左右两侧者11例。外口直径0.2~0.5cm 11例,0.6~1cm 30例;瘘管内口直径0.5~1cm,瘘管为线形,内衬黏膜组织。内口全部位于直肠前壁正中,距肛门齿状线上方0.5cm内12例,0.5~1cm 15例,1~3cm 14例。

    1.2  手术方法

    1.2.1  肠道准备  术前3天进无渣饮食,口服灭滴灵,清洁洗肠1次/d,术前1天及手术当日追加清洁灌肠。

    1.2.2  手术步骤  患儿俯卧位,予气囊导尿管保留导尿,行骶管内麻醉,加氯胺酮麻醉,臀部垫高,用碘伏消毒肛周及会阴部皮肤,铺无菌巾,直肠下段及肛管予碘伏消毒,扩肛松弛肛门后,在肛门周围缝牵引线各一根牵开肛门,充分暴露直肠前壁正前瘘内口,在直肠前壁瘘口周围的黏膜下浸润注射含0.2~0.5mg的生理盐水4~8ml以减少术中出血及便于直肠黏膜的剥离[2]。用小针细线沿瘘内口周围黏膜缝牵引线一圈后,沿瘘内口周围用小园刀切开直肠黏膜,遇出血予电凝止血,剥离瘘管周围组织。充分游离瘘管后,用小蚊式钳钳夹瘘管,于蚊式钳下方结扎+缝扎瘘管后,于蚊钳上方切除多余瘘管及疤痕。将直肠前壁瘘口上方的直肠黏膜充分游离,遇血管予电凝止血,向上游离2~3cm,使黏膜层下移覆盖已结扎之瘘管无张力,即与下缘黏膜层平整间断缝合数针,覆盖瘘口后直肠前壁仍保持平滑。术毕用凡士林纱布包裹肛管填入肛门压迫止血,瘘外口不必处理。

    1.2.3  术后处理  术后禁食2~3天,注意控制饮食,减少大便。静脉补充液体、氨基酸、维生素,必要时补充白蛋白血浆等。常规应用抗生素,会阴部舟状窝处予洗必泰或呋喃西林每日清洗,并置干棉球保持局部干燥。术后留置导尿管1周以控制尿污,管状肛塞压迫24h。

    2  结果

    本组病例均一期痊愈出院。随访时间:最短半年,最长6年,效果均佳,无复发及肛门狭窄失禁。

    3  讨论

    本组病例有以下特点:全部为女性,生后有正常肛门及正常排便。38例有急性感染史(外阴红肿破溃,流脓,瘘形成)。瘘道一旦形成,为永久性上皮瘘,难以自愈,可见瘘管反复感染[3]。

    直肠舟状窝瘘是女孩较常见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比直肠阴道瘘多见[4],如会阴部护理不当,继发感染,肛周脓肿形成者亦可并发本病。患儿解稀便时往往有大便溢出,瘘口内插入探针指向肛门,用左手即能触到瘘口,这一检查方法非常简单实用,所以诊断并不困难[5]。

    直肠舟状窝瘘系先天性或后天性,目前尚有争议。无肛畸形伴舟状窝瘘,无疑是先天性疾病。有正常肛门伴瘘者,目前报道有肛肠末端多通道发育未闭,瘘口则为肛门畸形发育之另一出口之说。本组病例特点支持后天瘘观点,仍需指出的是:所有瘘内口位于直肠前壁正中齿状线上方,既不能完全排除肛隐窝畸形易感染,又可说明直肠舟状窝瘘不同于一般的肛瘘。此瘘可视为先天性发育薄弱与后天感染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实为小儿肛瘘的一种特殊类型[6]。

    直肠舟状窝瘘是低位直肠肛门畸形,直肠通过耻骨直肠肌环,内外括约肌发育基本正常。目前,多数学者主张本病应在出生6个月以后进行手术治疗[7]。因为此时患儿直肠肛门解剖层次较新生儿清晰,容易辨认,便于手术操作,也便于术后护理[8]。本组病例手术是年龄均在6个月以上。

    正常肛门伴舟状窝瘘者,既往治疗多采用肛瘘切开或挂线手术,但这种手术必然会招致肛门括约肌断裂,阴唇后联合体和会阴体断裂,肛门及外阴融合及大便失禁等不良后果[9]。会阴中心腱位于会阴缝的深部及两侧会阴肌之间,有肛门外括约肌,球海绵体肌及成对的会阴浅横肌、会阴深横肌和提肛肌起止于此处。此腱有加固盆底的作用。一般女子的会阴中心腱较男子的发育为好,更具有弹性,在分娩时有重要作用,所以在手术舟状窝瘘时,应保护好会阴体,做到既能修补瘘管又不损伤会阴体。对幼小女婴,会阴体很狭小,如采用瘘管切除或挂线疗法,更易损伤娇嫩的会阴组织,因疗程长,瘘管有感染复发的可能。据此,1981年徐本源等设计了经直肠内修补肛前瘘,取得了满意的疗效[10]。本组病例均采用经肛门直肠内修补术,疗效满意。

    直肠舟状窝瘘手术方法较多[11]。以前多行瘘管切除,挂线方法,H型手术等,近年来直肠内修补术已有报道[12]。直肠内修补术术式大同小异,原则上封闭内口,分层缝合直肠黏膜覆盖新创面,让其得以愈合。本组术式上简化改进,沿瘘口周围切开黏膜,游离结扎瘘管,封闭内口后,下移直肠黏膜层仅做单层间断缝合,不仅在小范围创口及覆盖面内减少异物刺激,而且创缘对合后血供无影响,可促进黏膜下组织的粘合及切口的愈合,以保证手术一次成功[13]。本组术后无1例出现直肠黏膜的回缩脱落,说明单层缝合可行。其要点为:(1)瘘口周围彻底切开黏膜层,关闭瘘口后一定要形成创面。(2)直肠黏膜的松弛游离要充分,下移缝合后无张力。(3)创面充分止血,防止血肿形成。(4)黏膜缝合要均匀平整,防止遗漏洞隙。

    本术式的优点在于:(1)经直肠内操作,于会阴部无手术疤痕,保持外阴部完整。(2)以瘘内口后唇为基点,游离直肠前壁并与肛缘缝合覆盖瘘口,保持直肠的连续性。(3)舟状窝瘘外口不做修剪及修补,使其无创伤,减少感染机会并能起到引流的目的,引出直肠阴道间隙的渗出物及积血,瘘外口可自行愈合。(4)术后无需扩肛,不会发生疤痕和肛门失禁[14]。

    综上病例,笔者认为经肛门直肠黏膜下移治疗小儿直肠舟状窝瘘手术创伤小,治愈率高,并保持会阴和阴道口的正常功能和外观完整[15],是治疗直肠舟状窝瘘的首选术式。

    【参考文献】

    1   李恭才,王修忠,顾建章,等.直肠阴道前庭瘘修补改良法及其疗效.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85,(1):27.

    2   左曙清,马春秋,卞红强.先天性肛门闭锁并舟状窝瘘肛门成形术的改良.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1,22(4):248-249.

    3   谈必龙,金先庆,伍烽,等.后天性直肠舟状窝瘘手术治疗及效果.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1996,2(1):38.

    4   佘亚雄.小儿外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157.

    5   邱宁,彭成初,朱廷赓,等.会阴部肛门成形术治疗小儿直肠舟状窝瘘78例.四川医学,1998,19(3):266.

    6   张丽丽,张学恒.女婴直肠前庭瘘的病因探讨.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91,12(6):334.

    7   徐向荣.直肠末端旋转式瘘修补肛门成形术治疗先天性无肛舟状窝瘘102例.河南医科大学学报,1998,19(3):266.

    8   李正,王练英,刘为东,等.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手术后随访观察.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83,3(2):89-91.

    9   陈明,吴江,刘运奇,等.先天性直肠瘘的手术治疗.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999,9,5:20.

    10  徐本源,邹不卫,郑毓珊,等.小儿后天性肛前瘘修补术.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81,(3):147-149.

    11  胡文利,熊廷富,赵家军.先天性肛门闭锁直肠舟状窝会阴瘘26例治疗体会.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03,2(3):229.

    12  何荣桂.经直肠修补术治疗小儿直肠舟状窝瘘6例.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1998,4(2):46.

    13  王果,潘少川. 小儿外科手术图谱.郑州:河南科技出版社,1994,217-237.

    14  侯晓蝗,夏景龙.直肠内修补术治疗直肠舟状窝瘘的手术方式.华夏医药,2005,4:327.

    15  徐向荣,张根岭,景登攀.无肛舟状窝瘘术式改良及疗效评价.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1,22(2):116.

    作者单位: 225001 江苏扬州,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

   (编辑:若  木)

作者: 肖兆勇,汤劲松,孙玉振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