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6年第5卷第10期

对副乳腺的诊疗体会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副乳腺是人类在胚胎期自腋窝至腹沟连线上,由外胚层的上皮组织发生6~8对乳头状局部增厚,即为乳房始基,出生后除胸前一对外均退化。未退化或退化不全即出现多乳头和(或)多乳房,临床上称副乳。由此副乳腺是指正常乳腺以外出现的乳腺组织,属先天性发育异常,它对机体无正常作用。但副乳腺也和正常乳腺一样,受内分泌影......

点击显示 收起

  副乳腺是人类在胚胎期自腋窝至腹沟连线上,由外胚层的上皮组织发生6~8对乳头状局部增厚,即为乳房始基,出生后除胸前一对外均退化。未退化或退化不全即出现多乳头和(或)多乳房,临床上称副乳。由此副乳腺是指正常乳腺以外出现的乳腺组织,属先天性发育异常,它对机体无正常作用;但副乳腺也和正常乳腺一样,受内分泌影响可以发生和正常乳腺一样的疾病,如副乳腺炎、小叶增生、积乳襄肿及良恶性肿瘤。副乳腺多见于女性,其发生率约1%~6%,有家族史,近10年来副乳的发生率似有增多,原因待探讨;是社会因素或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内容等致人体在发生微妙的变化?我院自1995~2005年临床统计副乳患者共208例,均为女性,其中19岁1例,20~30岁53例,31~40岁89例,41~50岁46例,51~65岁19例。总结副乳的临床表现有以下几点:(1)周期性腋部胀痛;多数病人感觉经前、妊娠期或哺乳期腋部胀痛,也有部分病人从无不适感。本组208例病人中有胀痛、刺痛者186例,占89%。(2)腋窝腋前肿块,呈圆形或扁平形,大小不一,大都在6~10cm左右,本组中双侧肿块者192例,多为一侧大一侧小,而单侧肿块中的副乳发育往往较完善,肿块的另一特点是婚育后发现者占90%以上,尤其在孕后,让患侧上肢下垂夹紧腋窝时腋部肿块凸出于腋前更明显。触之质软,有条索感或腺体样肿块;患侧上肢下垂时大都有挤压感。(3)小乳头,於肿块上可检查出小乳头,米粒大小,多呈凹陷状,乳晕不明显,因其很小,往往需仔细检查才能发现乳头痕迹。另有少数乳头溢液,亦有的病人根本查不出乳头存在。(4)肿块发生红肿热痛伴恶寒发热为化脓性副乳炎的表现。统计本组病人中显现乳头者179例,显现乳晕者53例,乳头溢液者7例,副乳炎3例。(5)本组208例病人中有2例,年龄分别为46岁、52岁,均为腋前肿物8~10余年,平素因无任何不适而未介意,但近年来自觉肿物刺痛,不敢受压且逐渐增大发硬,伴纳差、乏力,后经我院检查:2例病人均为左侧腋前肿物8cm×9cm、10cm×8cm肿物,中心部有绿豆大乳头凹陷,1例显示0.3cm×0.3cm乳晕,皮色苍灰不平,触之不光滑,质硬固定,同侧腋窝均可触及花生米大淋巴结,乳透视密度增高,不规划毛刺征肿块,穿刺病检发现大量恶性肿瘤细胞,其中46岁病人胸透肺部已有3个一元硬币大小棉团样阴影,确诊后因失去手术机会于7个月后病故,另1例确诊并进行乳癌根治手术加化疗后2年零8个月因脑、腹腔多处发现肿瘤而死亡。治疗根据副乳腺的类型不同,笔者采取以下方法:(1)保守治疗:即对那些无任何症状,肿块不大、质软,无明显腺体组织,不影响身体活动及美观的,可观察不需任何治疗。(2)腺体型副乳或完全型副乳,腑窝部出现随月经周期胀痛或局部肿块增大,均进行手术切除,并常规送病理检查。(3)手术时机的选择,对哺乳期患者选择在离断奶时间越远越好,本组中曾有5例手术在断奶后3~5个月,但术中均见有腺体增大增厚伴白乳汁游积,其中2例术后延缓伤口愈合近1个月。(4)手术方式:①对时髦的微创美容切口,临床上见肿块复发率高,故笔者均采用乳房单纯切除的常规手术方式,并常规切除周围皮下脂肪及腋窝脂肪、淋巴组织。②对已发生乳癌者按乳癌根治术进行。③切口的选择,依习惯及种类不一,本院对副乳腺切除手术的切口均行与腋窝长轴一致,即类似腋臭切除之切口,此切口对游离肿块与清除腋窝脂肪、淋巴组织均很方便,病愈后切口较隐蔽,术后无1例复发。

     作者单位:462600 河南临颍,临颍县人民医院外科

   (编辑:余  强)

作者: 郭洪涛,毛成银,郭运保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