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6年第5卷第11期

小脑出血42例临床分析及治疗选择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小脑出血42例临床分析及治疗选择(pdf)【摘要】目的研究小脑出血的病因、临床症状、CT或MRI表现及治疗选择和预后。方法总结分析42例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CT或MRI资料及治疗方法选择,评估疗效及预后。结果本病多见于老年患者(60岁),以高血压动脉硬化为主要病因,中青年患者(40岁)多以动静脉畸形为主要病因......

点击显示 收起

  小脑出血42例临床分析及治疗选择 (pdf) 

    【摘要】  目的  研究小脑出血的病因、临床症状、CT或MRI表现及治疗选择和预后。方法  总结分析42例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CT或MRI资料及治疗方法选择,评估疗效及预后。结果  本病多见于老年患者(>60岁),以高血压动脉硬化为主要病因,中青年患者(<40岁)多以动静脉畸形为主要病因,治疗的选择需根据临床症状并结合CT或MRI显示的血肿量来决定,并直接关系到患者预后。结论  小脑血肿量<15ml的患者无论内、外科治疗均预后良好,血肿量>16ml患者,宜选择外科手术治疗。
   
  【关键词】  小脑出血;治疗;预后
   
  小脑出血因其出血部位的特殊性(幕下近脑干)而使其早期临床表现和体征不典型,大量出血则立即昏迷,有些定位体征不易检出,CT或MRI应用于临床前往往通过尸检确诊,CT或MRI广泛应用使该病的诊断更快速准确。本文将我院自2002年3月~2005年3月经头颅CT确诊的资料完整的自发性小脑出血42例住院病例,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2例患者均经CT或MRI检查确诊,其中男30例,女12例;年龄17~80岁,平均57.8±4.15岁。起病至入院时间在数小时~7天。起病前有高血压病史32例,曾患幕上脑血管病11例,缺血5例,出血6例,心脏病史6例,高血脂13例,吸烟者15例(均男性),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以冬季为多。

  1.2  主要症状与体征  本组42例患者绝大多数为急性起病,活动状态下发病33例,其中大便费力9例,饮酒后8例;安静状态发病9例。发病时血压高于正常者31例。首发症状以眩晕、头痛、呕吐、共济障碍等为多见。本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见表1)。

  表1  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略)

  1.3  CT或MRI资料  根据CT或MRI图像分型:外侧型(左、右小脑半球出血)、中间型(小脑蚓部)、混合型(半球加蚓部)及出血并破入脑室下腔型,血肿量按多田氏公式计算。血肿量大小分为:小型(0~9ml),中型(0~15ml),大型(16~20ml),特大型(>21ml)。见表2。

  1.4  DSA检查  40岁以下小脑出血8例,5例行DSA检查,2例经DSA检查发现AVM,AVM阳性率40%。

  1.5  治疗及预后  内科保守疗法,采用脱水降颅压、脑代谢药物、控制血压、对症和支持治疗等;外科手术治疗,采用开颅探查血肿清除术,并结合脱水降颅压、止血及对症和支持治疗。内科保守治疗共34例,治愈20例(治愈率58.9%),好转10例(好转率29.5%),死亡4例(死亡率11.8%);外科手术治疗共8例,治愈6例(治愈率75%),好转2例(好转率25%),无1例死亡。见表3。

  表2  CT或MRI资料(略)

  表3  42例小脑出血患者的出血量、内、外科治疗及预后(略)

  2  讨论

  2.1  病因和部位  小脑出血占脑实质出血的1.6%~13%[1],本组病例占同期脑出血的2.8%。发病年龄介于17~80岁之间,其中17~40岁共7例,41~60岁16例,60岁以上19例,60岁以上组占45.2%,与国内文献报道相接近(47.1%)[2]。老年人小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高血压病,占50%~80%[3]。本组病例中有32例(76.2%)病因为高血压动脉硬化,说明高血压动脉硬化为本病的高危人群,高脂血症13例31.0%,说明高脂血症同样是一个重要的高危因素。本组病例中有8例发病时年龄<40岁,其中有5例行DSA检查,2例检查发现AVM,占中青年组病例(<40岁)的40%,提示血管畸形为中青年病例的重要病因,中青年小脑出血患者要高度怀疑血管畸形;无高血压病史,对年轻患者多考虑脑血管畸形,而老年患者除动脉硬化外也要考虑淀粉样血管病可能,另外,还有动脉瘤、血液病及应用抗凝药物等原因。小脑出血的好发部位是齿状核附近小脑上动脉分支,故以半球多见,本组半球出血占66.7%,蚓部占21.4%,混合型占11.9%。

  2.2  临床特点  小脑出血的临床征象变化多样,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较困难,难与脑干病变及蛛网膜下腔出血鉴别,CT应用以后,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通过总结本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应注意:有高血压病史,突发头痛、眩晕、频繁呕吐,无论有无意识障碍,首先考虑小脑出血的可能;以眩晕、呕吐就诊的老年人,除考虑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外,还要考虑小脑出血可能,特别是有小脑体征时,要高度怀疑小脑出血;以突发头痛、频繁呕吐起病者,在考虑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同时,也要注意排除小脑出血;强迫头位或颈部抵抗对定位于后颅窝病变帮助很大,凡以突发头痛、眩晕、呕吐、共济障碍起病,而肢体运动、感觉功能相对保存或仅出现轻度障碍者应及早行CT检查以明确诊断。

  2.3  CT或MRI特征  本组病例中CT或MRI所显示的血肿部位及血肿见表2,其中外侧型(左、右小脑半球)28例(66.7%),中间型9例(21.4%),混合型5例(11.9%),破入脑室及下腔型9例(21.4%),大型及特大型血肿主要集中在外侧型(10例)和混合型(2例)。CT可明确出血部位,并提示危险征象;第四脑室及脑干同时受压移位;脑积水形成;幕上脑室系统有积血。本组患者同时有两项者5例,死亡2例;有三项并存者2例全部死亡;无上述表现者38例均存活。

  2.4  治疗及预后  关于小脑出血的治疗,既往多主张一旦确诊,应立即手术治疗,包括开颅探查血肿清除术和脑室外引流术,由于CT或MRI的广泛应用,使小脑出血确诊更快速准确,根据不同情况可选择内科或外科治疗。如表3所示,42例自发性小脑出血患者中,血肿量<20ml患者中的30例选择内科治疗,5例选择了外科手术治疗,所有35例患者均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治愈率达到68.6%,好转率为31.5%,无1例死亡;3例出血量为21ml以上的患者选择了外科治疗,同样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治愈率66.7%,好转率33.3%;4例患者内科治疗死亡,病死率占总病例数的9.5%。Donauer等认为:第四脑室和(或)基底池变形、移位是手术治疗自发性小脑出血的绝对适应证[4],马景签等认为血肿量>15ml[5],行血肿清除术预后好。这和笔者观察相一致。结合本组病例治疗体会如下:保守治疗指征:意识状态稳定、无病情恶化或突然加重;临床和CT扫描无脑干受压、脑室扩张或脑室内积血者;血肿量<16ml且主要位于小脑半球外侧者。保守治疗过程中必须严密观察意识状态的变化、脑干受压体征的出现以及颅内压进行性加重现象,如上述症状出现且用药不能改善则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及时清除血肿,减轻脑干的压迫,防止脑疝形成。

  【参考文献】

  1  邵淑琴,张帆,史树贵.小脑出血治疗方法的选择与预后.中风与神经疾病,2000,17(1):63.

  2  朱辉,饶明俐,刘群.小脑出血34例临床分析.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98,15(3):173-174.

  3  王艳,褚晓至.老年人小脑出血临床分析.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0,19(2):98-100.

  4  Donauer E,Loew F,Faubert C,et al. Prognostic factors in treatment of cerebellar haemorrhage.Acta Neu-rochhir,1994,131(1):56.

  5  马景签,杨树源,李庆彬.自发性小脑出血的诊疗和分型.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94,1:22-23.

  (编辑:齐  永)

  作者单位:046000 山西长治,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神经内科

作者: 张建斌,李晓慧,张丽玲,李昆屯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