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6年第5卷第12期

卡托普利联合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病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卡托普利联合吲达帕胺的降压作用、不良反应及对代谢的影响。方法按1999年WHO标准选取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卡托普利加吲达帕胺组60例和卡托普利组60例,疗程4周,由固定医生测坐位血压,于治疗前后测血糖、血脂、电解质、肝功、肾功,并行心电图检查。结果卡托普利加吲达帕胺组和卡托普......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卡托普利联合吲达帕胺的降压作用、不良反应及对代谢的影响。方法  按1999年WHO 标准选取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卡托普利加吲达帕胺组60例和卡托普利组60例,疗程4周,由固定医生测坐位血压,于治疗前后测血糖、血脂、电解质、肝功、肾功,并行心电图检查。结果  卡托普利加吲达帕胺组和卡托普利组在服药4周后总有效率分别为88.3%、66.7%,对糖代谢、脂代谢、电解质、肝功、肾功及心电图无明显影响。结论  两药联合降压效果好,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卡托普利;吲达帕胺;高血压病

     卡托普利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国内外已广泛用于治疗高血压。本文采用卡托普利联合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病患者60例,同期单用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病60例,结果显示卡托普利联合吲达帕胺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卡托普利,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高血压联 盟于1999年制定的高血压病标准,患者120例,除外妊娠、双侧肾动脉狭窄、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病情均稳定。随机分为卡托普利联合吲达帕胺组(A组),卡托普利组(B组)。A组:60例,男48例,女12例,年龄31~83岁,平均59±5岁。B组:男42例,女18例,年龄28~79岁,平均56±6岁,两组性别、年龄差异均无显著性。

    1.2  治疗方法  A组用国产卡托普利25mg,每天2次,加服国产吲达帕胺2.5mg/d。B组口服卡托普利25mg,每天2次,治疗期间除部分血糖、血脂患者应用降糖、降脂药物,心肌缺血患者应用改善心肌营养药物外,停用其他一切降压药物。按国际标准测血压,每次随诊时间9:30~11:30,测坐位血压3次,取其平均值,用药前后分别测血糖、血脂、电解质、肝功、肾功,查电图。

    1.3  疗效标准  根据我国卫生部制定的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定[1]。显效:舒张压下降≥10mmHg并降至正常,或下降≥20mmH g; 有效:舒张压下降〈10mmHg,但已降至正常,或下降10~19mmHg;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  见表1,从表1中看出,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略)

    2.2  副作用  A组:咳嗽7例(11.7%),轻度低钾3例(5%),皮疹2例(3.3%)。B组:咳嗽8例(13.3%),皮疹3例(5%),除两组咳嗽不能忍受6例停药外,余经对症处理均能耐受无须停药,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肝功、肾功、电解质(除A组3例轻度低钾外)、心电图未见异常。

    3  讨论

    卡托普利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对多种类型高血压均有明显降压作用,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降低血管紧张素Ⅱ水平,舒张小动脉等[2],对代谢无影响,血钾稳定,血浆尿酸可能下降,血胆固醇及血脂无明显改变,有些研究显示ACEI可减少胰岛素抵抗并对糖代谢有益[3]。

    吲达帕胺具有利尿作用和钙拮抗作用,为一新的强效、长效降压药,其对血管平滑肌有较高选择性,使外周血管阻力下降,产生降压效应,这与阻滞钙内流有关[2]。

    目前选用降压药物多数主张联合用药,不但能加强降压疗效,还能减少单一药物剂量。本研究通过临床分析对照观察,经统计学处理,显示A组和B组总有效率为88.3%、66.7%,差异有显著性。笔者认为卡托普利口服起效迅速,经1h达到最高浓度,和吲达帕胺联合弥补了吲达帕胺起效慢的不足之处,因该药作用维护6~8h,所以每天早晚服药1次。吲达帕胺为长效降压药,口服后2~3h起效,t1/2 13h[2],早上服药1次,亦可协同卡托普利昼夜平稳降压。两药联合降压效果好,副作用小,价格低廉,服药方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刘国仗,胡大一,陶萍,等.心血管药物临床试验评价方法的建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8,26(1):7.

    2  陈新谦,金有豫.新编药物学,第1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84,287.

    3  徐成斌.论现代抗高血压药的合理应用(下).中国医刊,1999,34(11):642.

    作者单位:452370 河南新密,新密市新华医院内科

   (编辑:石  岚)

作者: 段浩,钱东霞,郭树栋,郭帅成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