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7年第6卷第1期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118例分析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急性脑出血是高血压常见和最严重的突发症,属中医“中风”范畴,其致残率和病死率较高,笔者对6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加味四物汤和牵正散治疗,并与单纯西药治疗56例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118例脑出血患者均为本院1998年6月~2006年6月的住院病例,均在发病24h内入院,经颅CT检查诊断......

点击显示 收起

  急性脑出血是高血压常见和最严重的突发症,属中医“中风”范畴,其致残率和病死率较高,笔者对6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加味四物汤和牵正散治疗,并与单纯西药治疗56例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8例脑出血患者均为本院1998年6月~2006年6月的住院病例,均在发病24h内入院,经颅CT检查诊断为脑出血,治疗组62例,平均年龄63岁,对照组56例,平均年龄61.8岁。病后治疗组患者意识清醒者56例,浅昏迷4例,1度昏迷2例;对照组患者意识清醒者52例,浅昏迷2例,1度昏迷2例。其两组性别、出血量、出血部位比较见表1。两组临床资料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

    1.2  治疗方案  两组均采取内科基础治疗,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营养脑细胞、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等,15天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西医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或鼻饲加味四物汤和牵正散,文火水煎900ml,早中晚1次,每次150ml,两日1剂。

    1.3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1986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二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临床治疗评定标准,1个疗程结果后进行疗效比较。

    2  结果

    见表2。表1  两组治疗前的情况资料比较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略)注: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脑出血急性期病理表现为局灶性出血和血肿形成,引起脑水肿,脑组织受压、推移、转化和坏死等周围神经组织活性丧失。中医认为脑出血的病因病机为外虚(阴虚、气虚)、火(肝火、心火)、风(肝风、外风)、痰(风痰、湿痰)、气(气瘀)、血(血瘀)六端所致为特点,急性期多以邪盛标实为主,邪热迫血妄行,血溢脉外而成离经之血,离经止血失去生机则为血瘀,瘀血不祛则新血不生,依据中医理论“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见血需止血”,“祛瘀生新”的理论,采用加味四物汤和牵正散,以标本兼治,使其邪去正安,组方:丹参20g,三七10g,当归10g,白芍10g,生地10g,黄芪20g,僵蚕10g,全虫6g,水蛭6g,蜈蚣3条,方中以丹参、三七经研究证明止血活血,祛瘀生肌,常用消肿,促进创口愈合,改善微循环,降低血管通透性,增强巨嗜细胞吞嗜的功能,加速纤维蛋白溶解,具有抗炎、抗毒素、消除自由基的作用,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改善脑细胞的缺氧状态,黄芪、当归、白芍、生地起到了补气补血、凉血活血的功能,进一步起了止血、行气、化瘀作用,从而加快了颅内血肿的吸收和脑水肿的消除,达到了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作用,方中水蛭、蜈蚣、全虫,据研究证明,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具有溶脂、溶栓促血运之功,改善病灶及周围血液循环,提高方中各药物的效率,从而促进脑水肿吸收,减轻周围组织的反应及水肿,降低颅内高压,改善局部及周围血液循环,保护脑组织和促进神经细胞再生和功能恢复的作用。

    经临床研究,此方对凝血机制和血流变学指标有双向调节作用,使血肿提前吸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少死亡率,经临床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显著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并且效果肯定,值得推广。

    作者单位:628007 四川广元,广元市中区宝轮镇卫生院

  (编辑:汪  洋)

作者: 卢君华,何兴林,严 肃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