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7年第6卷第2期

96例麻疹临床分析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近年来麻疹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特征。方法对收入院的96例麻疹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6例患者(男69例,女27例,男女比例2。血清麻疹IgM抗体阳性率100%,热峰高于39℃75例(78。...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近年来麻疹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特征。方法 对收入院的96例麻疹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6例患者(男69例,女27例,男女比例2.56:1),成年人84例占87.5%,非北京户籍人员66例占68.75%,发病高峰集中在5、6月份。血清麻疹IgM抗体阳性率100%,热峰高于39℃ 75例(78.13%),并发病毒性肺炎6例(6.25%),气管-支气管炎39例(40.63%),肝损害66例(68.75%),心肌损害33例(34.38%),肠炎6例(6.25%)。结论 成年人发病率高,与麻疹疫苗未规范接种或接种疫苗后抗体滴度下降等因素有关; 男性发病率高与外地来京人员男性多因素有关;婴幼儿患者临床病毒血症较重,易合并脏器损害;成人患者腹泻多见。

    【关键词】 麻疹;临床特征;流行病学;疫苗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自1965年普遍接种麻疹疫苗以来,已控制了麻疹流行,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尤其是儿童的发病率在城市很少见。但近年来成人麻疹呈上升趋势,各地麻疹爆发流行的报道相继增多。本地区麻疹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往年,为了探讨麻疹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特征,对本院近3年来收入院的96例麻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病例选择

    病例资料来源于2004年4月~2006年7月收入院的96例麻疹患者。男69例,女27例,男女比为2.56:1;年龄1~41岁,其中1~5岁12例,17~20岁9例,21~30岁41例,31~39岁33例,40岁以上1例,6~16岁缺如。

    2 方法

    所有病例住院后,次日晨抽血送区疾病控制中心进行麻疹IgM抗体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法),行常规血、尿、便、肝肾功能、心电图、胸片等检查。肝功能异常的进一步行甲~戊型肝炎血清病原学检测以及EBV、CMV病毒IgM抗体检测,排除其他病毒性肝炎,对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

    3 结果

    3.1 流行病学特征

    3.1.1 季节分布 4月份9例、5月份33例、6月份45例、7月份9例。以5、6月份发病率最高共78例占81.25%。

    3.1.2 人群分布 北京市户籍30例(31.25%)、非北京市户籍66例(68.75%)。12例小儿麻疹全部为外地农村。所有患者3周前否认有外出史,除6例患者有明确的接触史外,其余患者均否认有明确的麻疹患者接触史。

    3.1.3 麻疹疫苗接种 有麻疹疫苗接种的30例,均为本地患者,其余无麻疹疫苗接种史或接种史不详。

    3.2 临床特征 有发热、咳嗽、流涕、畏光、流泪、结膜炎、口腔黏膜斑、腹泻、皮疹等。见表1。表1 主要症状及体征

    3.2.1 发热 热峰38~39℃的9例(9.38%),39.1~40℃的75例(78.13%), 40℃以上的12例(12.5%); 热程为4~8天,平均为6.5天。

    3.2.2 皮疹 出疹时间为发热1~5天,大多为3~4天出疹。出疹顺序于耳后、发际、额、面、颈、躯干、四肢,最后达手掌与足心。皮疹初为淡红色斑丘疹,继而增多,呈鲜红色,逐渐融合成暗红色。皮疹为充血性,压之退色,少数病例皮疹呈出血性,疹间皮肤正常。

    3.3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3.3.1 血常规 白细胞低下者27例,最低为2.5×109 /L。

    3.3.2 肝功能 ALT、AST、LDH、GGT、AKP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ALT、AST 增高66例占68.75%,ALT最高达417u/L、AST最高达277.3u/L;GGT增高24例占25%,最高达276u/L。

    3.3.3 心肌酶谱 LDH增高33例占34.38% ,最高达545u/L;CK增高30例占31.25%,最高达1022.4u/L。

    3.3.4 胸片 肺纹理粗重39例(40.63%); 有小片状阴影6例(6.25%)。

    3.3.5 心电图 T波改变2例。

    3.3.6 麻疹IgM检测 96例患者全部阳性。

    3.4 并发症 肝损害66例(68.75%);心肌损害33例(34.38%);心功能不全10例(10.42%);气管-支气管炎39例(40.63%);麻疹肺炎6例(6.25%);肠炎6例(6.25%);喉炎2例(2.08%)。

    3.5 治疗方案 予以病毒唑静点,口服抗病毒口服液,或静点清开灵等对症支持治疗。有合并麻疹肺炎或支气管炎的应用青霉素预防细菌感染。所有病例全部治愈。

    4 讨论

    麻疹是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自普遍接种麻疹疫苗以来,儿童的发病率明显下降,但成年人麻疹近年来逐渐上升,甚至中老年人中发病的病例报道也屡见不鲜[1]。本文流行特征:成人麻疹占总发病人数的87.5%,是主要的发病年龄段。对发病人群进行分析,发现外来务工人员占68.75%。笔者认为成人麻疹发病率高的主要因素是:(1)麻疹疫苗接种不规范或未进行接种。(2)即使进行麻疹疫苗接种,随着时间推移,抗体水平逐渐下降,而易感性增加。本市30例麻疹患者均有麻疹疫苗接种史,这些患者全部是成年人。(3)与麻疹疫苗的质量有关。如麻疹疫苗的保存、运输等条件的限制,直接影响麻疹疫苗的质量,从而影响免疫的效果。(4)传染源未能有效的控制,也是造成麻疹流行的主要因素。如外来务工人员大多居住在一起,易造成传播和流行。流行季节以5、6月份为主,与其他文献报道的延迟1个月。笔者认为这与地区温差有关。

    本文96例麻疹病例临床特征显示:(1)多数患者为典型麻疹,出疹时间大多在发热3~4天出疹,热峰高39℃以上的占78.13%,毒血症状重。绝大多数患者均有口腔麻疹黏膜斑,皮疹典型。(2)儿童患者较成人病情重,合并心肌损害与心功能不全的多见,与以往文献报道的成人麻疹全身症状较小儿为重不相符[2~5]。12例小儿麻疹,有10例为重型麻疹。主要原因可能与患者体弱、营养差、免疫力低下有关。(3)麻疹并发症以肝脏损害最多,68.75%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ALT、AST的增高及少数患者出现轻度的黄疸。其次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心肌损害、病毒性肺炎、腹泻甚至出现肠炎性粪便、喉炎等。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预防和控制麻疹流行仍是当前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1)加强麻疹疫苗接种的管理,尤其是对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特别是成年人的强化免疫。(2)控制传染源是控制麻疹流行的主要途径。特别是对外来务工人员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传染病的认识,主动接种麻疹疫苗和患病后即使不住院也要进行隔离。

    【参考文献】

    1 陈艳,文进.重庆市涪陵区免疫后麻疹的流行特征分析.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1,22:110.

    2 李梦东.实用传染病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59.

    3 牟丹蕾,马秀云,范东岩,等.青年人麻疹116例临床分析.中华传染病杂志,1996,14:183.

    4 赵红心,张福杰,曹淑芬.成人麻疹56例临床分析特点.中华传染病杂志,2000,18:201-202.

    5 朱菊珍.以腹泻为主要表现的成人麻疹21例.中华传染病杂志,2005,140-141.

  作者单位:100070 北京,北京丰台医院感染性疾病科

   (编辑:余 强)

作者: 张国琴,刘雨欣,王 敬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