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7年第6卷第2期

酒精、复方利多卡因溶液湿敷治疗化疗药物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化疗药物性静脉炎的治疗及护理方法。方法对30例化疗药物性静脉炎的患者采用酒精与复方利多卡因溶液交替湿敷于受损的皮肤及静脉血管。【关键词】酒精。复方利多卡因溶液。...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化疗药物性静脉炎的治疗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30例化疗药物性静脉炎的患者采用酒精与复方利多卡因溶液交替湿敷于受损的皮肤及静脉血管。结果 30例患者全部治愈,有效率达100%。结论 该方法疗效显著,操作简单,适合推广。

    【关键词】 酒精;复方利多卡因溶液;湿敷;化疗药物性静脉炎

      反复多次大剂量联合静脉化疗是目前治疗癌症肿瘤的主要手段。由于化疗药物对局部血管及邻近组织的强烈刺激和严重的毒性,极易发生静脉炎。轻者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疼痛,严重者局部静脉变成条索状或局部组织变黑坏死。不但增加了病人的痛苦,更影响了下一个疗程的治疗。为此,笔者对30例化疗后引起静脉炎的患者采用酒精、复方利多卡因溶液交替湿敷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30例患者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30~76岁。其中直肠癌15例,乳腺癌8例,非何金氏淋巴瘤7例。化疗药物有奥沙利铂、阿霉素、长春新碱、丝裂霉素、顺铂、5-氟尿嘧啶、盖诺、环磷酰胺。静脉炎出现在接受静脉化疗后1~5天,双上肢浅静脉均有发生,其中20例为红肿型,10例为硬结型。20例红肿型患者中16例表现为穿刺点局部5~10cm静脉发红、疼痛,4例自穿刺点沿给药肢体静脉及周围皮肤红肿疼痛,炽热感,静脉呈紫黑色。10例硬结型患者表现为静脉穿刺处节段疼痛,血管变硬,摸之呈条索状,弹性消失。

    2 治疗方法

    2.1 取材准备 75%酒精、50%酒精、大块敷料纱布(大小视受损皮肤的面积而定)、复方利多卡因溶液(即地塞米松40mg、利多卡因20ml,加入250ml的生理盐水溶液内配制而成)。

    2.2 操作方法 先用75%酒精将局部皮肤清洁干净,再用浸有50%酒精和复方利多卡因溶液的敷料交替湿敷于受损的皮肤和血管处,敷料自始至终保持湿润状态。

    3 疗效观察

    30例静脉炎患者经过上述处理后,局部红肿消失,止痛效果好,条索状硬化变软,血管弹性恢复,全部治愈,有效率达100%。热痛症状轻者5~10min内消失,严重者约1h内消失,红肿一般于24~48h内消失,血管硬化多在3~5天内变软,治愈时间最短为2天,最长为6天,平均为4天。

    4 讨论

    50%酒精有散瘀、止痛、止血、理气和扩张血管的作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加快药物的吸收和弥散,它能起到载体的作用,引导药物渗透到硬化的血管内,增加其药理作用,提高治疗效果。利多卡因是一种常用的局部麻醉药,其穿透力较其他局部麻醉药强[1],且作用快而持久,毒性小、无刺激性,可有效地阻断病灶周围神经末梢反射,减轻药物对局部血管神经的不良刺激,止痛效果好。地塞米松能增强血管张力,改善血管通透性,有抗炎和减轻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的作用。三者联用治疗化疗引起的静脉炎,显效快,治愈率高,取材方便,价格低廉,操作简便,适合临床推广及家庭中使用。

    【参考文献】

    1 刘俊杰,赵俊.现代麻醉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385.

    作者单位:441300 湖北随州,随州市中心医院肛肠科

  (编辑:余 强)

作者: 徐化珍,谭翠莲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