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7年第6卷第6期

硫普罗宁过敏反应的急救与护理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关键词】硫普罗宁过敏反应硫普罗宁(tiopronin,商品名:诺宁)化学结构为N-2-巯基丙酰基-甘氨酸。硫普罗宁常见的药物过敏反应有:皮疹、皮肤瘙痒、面色潮红、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我科自2004年5月~2006年8月开始使用该药至今共出现12例过敏反应,其中2例发生了较少见的药物过敏反应,现报告如下......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硫普罗宁过敏反应

     硫普罗宁(tiopronin,商品名:诺宁)化学结构为N-2-巯基丙酰基-甘氨酸。它可消除氧自由基,保持生物膜的完整性与流动性;能直接或间接增强肝脏解毒功能;能提供游离巯基,在化疗中起保肝护肝作用。适用于改善各类急慢性肝炎的肝功能;脂肪肝、酒精肝、药物性肝损伤的治疗及重金属的解毒,可降低化疗的毒副反应,并可预防放化疗所致的外周血白细胞减少和二次肿瘤的发生。硫普罗宁常见的药物过敏反应有:皮疹、皮肤瘙痒、面色潮红、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我科自2004年5月~2006年8月开始使用该药至今共出现12例过敏反应,其中2例发生了较少见的药物过敏反应,现报告如下,以供参考。

    临床资料

    例1:患者,男,80岁。因“原发性肝癌7个月,乏力、纳差1个月”门诊以“肝癌晚期”收入院。体温36.5℃、脉搏120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00/60mmHg。神志清,面色晦暗,全身皮肤及巩膜轻度黄染,全腹无压痛,移动性浊音(+)。实验室检查:ALT 49u/L、AST 107u/L、ATP 154u/L。医嘱静脉输入5%葡萄糖500ml+10%氯化钠溶液40ml+硫普罗宁0.1g静点,以50滴/min速度滴注,输入30min后患者出现寒战,测体温36.8℃、脉搏114次/min、呼吸21次/min、血压90/60mmHg,患者神志清楚,面色苍白,考虑药物过敏,遂立即停药,更换输液器,给予0.9%氯化钠250ml静点,异丙嗪25mg肌肉注射。40min后寒战消失,测体温38.9℃,给予安痛定2ml肌肉注射,30min后复测体温38.4℃,给予冰袋物理降温1h后复测体温37.5℃。药物过敏反应对原发病无影响。

    例2:患者,女,64岁。因“左乳癌术后化疗”门诊以“左乳癌”收入院。测体温36.3℃、脉搏78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15/60mmHg,神志清,精神好。实验室检查:ALT 11u/L、AST 14u/L。医嘱静脉输入0.9%氯化钠溶液250ml+硫普罗宁0.1g静点,以60滴/min速度滴注,输入30min后患者出现面色、口唇紫绀、全身抽搐、寒战、神志清楚,测体温36.9℃、脉搏98次/min、呼吸21次/min、血压95/60mmHg,考虑药物过敏伴呼吸抑制缺氧所致,立即停药,更换输液器,给予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500ml静点,地塞米松10mg+异丙嗪12.5mg静脉推注,15min后寒战缓解,患者呕吐1次为宿食,给予胃复安10mg静脉推注后缓解。体温39.5℃,给予艾比西0.9g+注射用水2ml肌肉注射,1h后复测体温37.8℃。药物过敏反应对患者预后影响不明显,1天后出院。

    2  急救护理

    2.1  立即停药  发生硫普罗宁过敏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液,并更换输液管路,妥善保存剩余药液,以备做生物学监测检查。

    2.2  吸氧及监测生命体征  立即抢救,给予去枕平卧位,保暖,给予低流量吸氧及心电监测,开放第二条静脉通路,必要时给予锁骨下静脉穿刺。按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如血压偏低,可一次或多次给予肾上腺素静脉推注,血压稳定后遵医嘱给予多巴胺维持血压,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2.3  保持呼吸道通畅  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如有呕吐物应及时清除,本组例2患者出现呕吐笔者及时清除呕吐物,以防窒息的发生。密切观察患者呼吸道是否通畅,做好急救工作,床旁备好吸痰器及气管插管。

    2.4  病情观察  过敏反应发生后,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每10~20min测量1次,稳定后30~60min测量1次,若无其他不良并发症,一般至少要观察24h。同时注意观察神志、末梢循环及皮肤,心、肝、肾等功能变化。2例患者均出现高热,给予冰袋物理降温,冰袋置于前额、腋窝及腹股沟等处,并给予35%~50%酒精及温水擦浴,遵医嘱给予降温药物处理。

    2.5  心理护理  患者神志清楚,出现恐惧、焦虑心理。护士应关心、体贴、安慰患者,告知患者及家属发生过敏反应的情况,嘱患者多休息,安心配合治疗。

    2.6  做好抢救工作的护理记录,防范医疗纠纷  按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举证责任倒置实施,一切医疗护理行为均应准确、全面、真实的记录[1],在抢救之后6h之内完成抢救记录。在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时,应强调禁止再次使用此类药物,建立一张药物过敏卡交付患者,并上报药剂科,追踪生物学检测结果,以除外细菌感染或无菌操作不严格所致。叮嘱患者以后每次就诊时要及时告知医护人员,有利于用药参考。

【参考文献】
  1 蔡德芳,桂鸿斌,李江涛.护理健康教育中潜在的法律责任问题.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200-201.


作者单位:100073 北京,北京电力医院普外科

作者: 朱红艳,张 颖 2008-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