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7年第6卷第8期

气管切开患者适时吸痰的临床体会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气管切开术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作为有创人工气道,其呼吸道护理一直是专家们和专业护理人员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尤其是近些年来,这方面的研究进展迅速,为进一步提高呼吸道护理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现将吸痰时机的判断、吸痰的方法的掌握的应用体会报告如下。1适时吸痰的依据与方法......

点击显示 收起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作为有创人工气道,其呼吸道护理一直是专家们和专业护理人员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尤其是近些年来,这方面的研究进展迅速,为进一步提高呼吸道护理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现将吸痰时机的判断、吸痰的方法的掌握的应用体会报告如下。

    1  适时吸痰的依据与方法

    1.1  常规湿化气道和稀释痰液  由于气管切开使气管直接与外界相通加上呼吸运动,易使气道内干燥形成痰痂,术后常规应用生理盐水50ml加α-糜蛋白酶10u,必要时加庆大霉素8万u配成稀释液,由微量注射泵将药液持续做气管内滴注,根据患者痰液的性质调整速度,太快容易造成呛咳,甚至呼吸困难,如痰少、且稀,微量泵速度为4~8ml/h,如果痰多,微量泵速度调为8~20ml/h,以保证湿化气道,使痰液稀释,同时配合使用雾化吸入2~4次/d。

    1.2  依据听诊确定痰液位置适时吸痰  呼吸道痰液滞留达一定程度可在患者床旁或胸部听到痰阻声或痰鸣,当把听诊器置于胸骨上窝或站在患者床旁,如能听到“呼噜”声,表明大量糊状痰液淤积在上气道,应立即吸痰,吸痰前给予充分吸氧,研究结果表明,不给予高氧合做气管内吸引时,可引起低氧血症[1]。粘痰多存留于下呼吸道 ,痰鸣音相对固定,痰液不易吸出,可加快管内滴数,必要时行超声雾化,再结合自上而下拍背,可使粘附在支气管壁上的痰液,通过间接振荡脱落,经纤毛运动,使痰液排入气道,此时,在胸骨上窝听到痰阻音即可吸痰。有的患者咳嗽反射好,可适当刺激患者,让其自行将深部的痰由气管套管口喷出,然后在气管切开口内吸净残余痰液,而避免深部抽吸。

    1.3  正确掌握吸引技术和手法  理想的吸痰管应该是柔软、多孔、透明的硅胶管,吸痰前先将导管尖端放入无菌盐水中吸引少许以检查导管是否通畅,并有润滑作用,然后轻轻地在无负压情况下插入,当达到一定的深度,一边轻轻旋转,一边慢慢地退出进行吸引,切忌做上下抽吸,吸痰过程中注意时间不宜超过15s,同时避免深部大负压吸引,手法轻柔、娴熟,防治吸痰管小孔直接贴于气管黏膜,造成损伤,引起黏膜水肿,出血和血痂形成。

    1.4  重视气管内套管消毒,常规每日4~6h进行1次  传统方法是煮沸消毒,李萍等采用双氧水消毒法(3%的双氧水溶液浸泡5min后彻底清洗,再用同样的溶液浸泡5min,最后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并用无菌纱布擦干),与煮沸法进行对照结果效果相同,但煮沸消毒操作时间长,使气管内套管与外套管长时间脱离,易引起外套管内壁痰液结痂,阻塞气道影响患者通气。

    1.5  严格无菌操作  尤其是吸痰时,必要时戴无菌手套,吸痰管每次吸完后应更换,口腔和气道同时吸痰时,应遵循先气道后口腔的原则。

    2  体会

    气管切开患者大多病情危重,并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保护性咳嗽反射减弱甚至缺失,自行排痰障碍,但是吸痰过于频繁可导致不必要的气管黏膜损伤,加重低氧血症,增加感染因素及出血形成血痂痰。因此,适时吸痰是保证呼吸道通畅,确保治疗效果的关键。首先,根据痰的性状,掌握持续气管内滴药的速度和雾化吸入的次数,使痰液软化稀释,可提高吸痰的有效性,避免痰痂的形成。

    适时吸痰以听诊为依据,在确定痰液位置的前提下,对气管内痰液及时吸出,深部痰液采用翻身拍背,雾化吸入促进痰液排入大气道后,用无菌吸痰方法,吸痰管每次更换,15s内准确吸入痰液,避免深部长时间大负压抽吸,有效地减少了支气管黏膜损伤,未发生痰液带血现象。

【参考文献】
  1 谢晓霞.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护理进展.实用护理杂志,1999,9(15):9.


作者单位:810800 青海民和,民和县人民医院

作者: 张英麟,武秀红 2008-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