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7年第6卷第12期

新生儿胃扭转临床表现与X线诊断分析(附23例报告)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胃扭转的临床表现与X线诊断。方法收集23例新生儿扭转的临床与X线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均显示有不同程度的胃扭转,器官轴位型15例,网膜轴位型8例。23例患儿临床均以呕吐为首发症状。...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分析新生儿胃扭转的临床表现与X线诊断。方法 收集23例新生儿扭转的临床与X线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均显示有不同程度的胃扭转,器官轴位型15例,网膜轴位型8例。男19例,女4例。23例患儿临床均以呕吐为首发症状。结论 新生儿以器官轴位型多见,男性多见,呕吐为最常见症状。

【关键词】  新生儿 胃扭转 X线

    胃扭转是指胃的部分或全部大小弯位置的交换,大弯在上小弯在下或大弯在右小弯在左,本病虽较少见,但大多数病例于新生儿期发病[1]。胃扭转是新生儿最常见的呕吐原因,呕吐占95%,为最常见症状,多数于生后即开始呕吐,内容物为奶水,本文收集23例新生儿胃扭转的临床与X线资料进行分析与总结,着重对其X线诊断进行讨论。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23例病例中,男19例,女4例,日龄3~28天,临床均以呕吐症状就诊,呕吐物为所进饮食,查体17例患儿营养状况一般,6例营养状况较差,采用日本岛津胃肠X线机,患儿取仰卧位及立位,经胃管注入20%泛影葡胺造影剂,透视下多轴位观察,确诊胃扭转类型。

    2  结果

    本组发现的胃扭转23例,其中器官轴位型15例,网膜轴位型8例,男19例,女4例,17例见两气液面,6例见长液平面,胃大弯位于胃小弯之上方15例,胃大弯位于胃小弯之右方8例,食管腹段无延长8例,胃大弯黏膜与食管腹段相交叉15例,幽门部高于十二指肠球部23例。23例胃扭转病例中,仰卧位时均易呕吐,当取立位或右侧卧位时,呕吐减轻。

    3  讨论

    3.1  新生儿胃的特点与检查方法  认识新生儿胃的正常位置、形态大小是诊断新生儿胃扭转的理论基础。正常新生儿胃充盈后多呈小牛角形,位于左上腹,胃底粗大,胃窦部较细,排空较成人略慢。新生儿脏器娇嫩,检查时应细致谨慎。造影剂浓度要稀;量要少,一般不超过80ml;不要采用头低脚高位;翻动患儿要轻柔;尽量缩短曝光时间;对呕吐频繁的小儿应防止造影剂误入气管。

    3.2  胃扭转的病因  正常胃的位置由5个韧带固定,包括胃膈、胃脾、胃肝、胃结肠和十二指肠腹膜后韧带,故一般不会扭转,即使在体位变化下也不会超过180°。如支持韧带过长、松弛、缺如或撕裂均可发生胃扭转。新生儿多由于韧带松弛无力所致。如有食管裂孔疝、膈膨升、膈疝时可伴发胃扭转,胃内肿瘤、过度胀气、葫芦胃、瀑布胃等也可引起胃扭转,与腹压高、胸压低也有关[1]。

    3.3  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为奶后反复呕吐,轻重不等,多于生后即有溢乳或吐奶史,也可在生后数周才开始呕吐,吐奶以非喷射性为主,大多在喂奶后数分钟即吐。移动患儿时更为明显。如将患儿置于右前倾位呕吐可减低,左侧位或平卧则加重。吐奶前一般无异常表现,少数可出现恶心、面红及不适感。呕吐内容物为奶汁或乳凝块,不含胆汁,吐后食欲好。15%病例可影响营养情况,一般腹部无阳性体征,有的有上腹胀,可见胃型。

    3.4  X线变现  根据胃扭转方向分为:(1)器官轴位型:以贲门-幽门为轴,胃体向上翻转。其特点为:①胃呈虾状,可有两个气液面或长液平面;②食管腹段延长,胃大弯黏膜与食管腹段相交叉;③胃大弯接近膈,胃小弯位于大弯之下方;④幽门部高于十二指肠球部,球部呈倒吊状。(2)网膜轴位型:胃体沿横轴自右向左翻转。其特点为:①胃黏膜十字交叉,有胃环形成(服少量钡剂时显示);②食管腹段无延长,与胃黏膜无交叉;③幽门与贲门距离缩短,幽门位于球部之上方[2]。

    新生儿胃扭转多为特发性,本病有自愈的可能。临床首先采用体位疗法,将患儿上半身抬高45°呈半卧位,并向右侧卧,或放在右侧位并稍向前倾呈俯卧,一般应随小儿的发育成长自行缓解。

【参考文献】
  1 金汉珍.实用新生儿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25.

2 徐赛英.实用儿科放射诊断学.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575.


作者单位:223002 江苏淮安,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放射科

作者: 张继跃 2008-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