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8年第7卷第2期

高血压的危害及药物治疗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提醒公众和临床对高血压病的重视及采用相应的药物治疗。方法搜集大量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对高血压病及治疗药物给以论述。结果与结论应加强高血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成人定期测量血压,如确诊为高血压,应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适当运动、调节情绪等,同时长期服用降压药。【......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提醒公众和临床高血压病的重视及采用相应的药物治疗。方法 搜集大量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对高血压病及治疗药物给以论述。结果与结论 应加强高血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成人定期测量血压,如确诊为高血压,应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适当运动、调节情绪等,同时长期服用降压药。

【关键词】  高血压; 降压药物


    近20年来高血压的发病率在我国几乎增加了一倍。由高血压引起的心血管病死亡率已排到所有疾病死亡率的第一位。高血压严重地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它不仅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同时又作为心脑血管的重要危险因素,导致心、脑、肾、血管、眼底的结构、功能的改变和损害,引起相关疾病的发生。现将高血压的危害及药物治疗分析如下。

    1  高血压

    其定义为,在未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按血压水平将高血压分为1、2、3级。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单列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有既往高血压史,目前正在用抗高血压药,血压虽然低于140/90mmHg,亦应诊断为高血压[1]。

    1.1  高血压的分类(按病因分类) 

    1.1.1  原发性高血压  高血压可有多种原因和复杂的发病机制所致,迄今其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经多方检查仍不能找到确切原因的高血压,称为原发性高血压,占高血压病总数的90%~95%。

    1.1.2  继发性高血压  血压升高有明确原因,占高血压病总数的5%~10%。常见引起继发性高血压的原因有:(1)肾脏病变,如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动脉狭窄等;(2)大血管病变,如大血管畸形(先天性主动脉狭窄)、多发性大动脉炎等;(3)妊娠性高血压综合征,多发于妊娠晚期,严重时要终止妊娠;(4)内分泌型疾病,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脑瘤、脑部创伤等;(5)药源性因素,如长期口服避孕药或激素等。

    1.2  高血压危害  高血压病人的全身小动脉处于痉挛状态,反复、长期的小动脉痉挛状态和血压升高使小动脉内膜因压力负荷、缺血、缺氧出现玻璃样病变,随着病程的发展,病变涉及小动脉中层,最后导致血管壁增厚、硬化,而后小动脉病变造成管腔狭窄又促使了高血压。

    2  药物降压治疗

    2.1  治疗目标  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的总危险。因此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还应当干预患者的所有可逆性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胆固醇或糖尿病),并适当处理患者同时存在的各种临床情况。心血管病危险与高血压之间的相关呈连续性,因此,控制血压即降低了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的危险。那么治疗或降压的目标或标准如何呢?据相关报道,普通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140mmHg/90mmHg,糖尿病或肾病患者降至<130/80mmHg,老年人收缩压降至<150mmHg,如能耐受,还可进一步降低。

    2.2  治疗原则  已有证据说明降压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防止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和肾病的发生和发展。当前认为降低血压应采取的原则如下:

    (1)采用较小的有效剂量以获得可能有的疗效而不良反应最小,如有效而不满意,可逐步增加剂量以获得最佳疗效。

    (2)为了有效地防止靶器官损害,要求每天24h内血压稳定于目标范围内,如此可以防止从夜间较低血压到清晨血压突然升高而致猝死、卒中或心脏病发作,要达到此目的,最好使用每天1次给药而24h持续有效的药物。

    (3)为使降压效果增大而不增加不良反应,用低剂量单药治疗疗效不满意的可以采用两种或多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1]。

    2.3  一线降压药物  WHO国际高血压学会的高血压治疗指南现收有六类,我国现选用前五类作为一线药物,即利尿剂、β-受体阻断剂、钙通道阻断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等。

    2.3.1  利尿剂  该类药物疗效确切,价格低廉,被列为一线降压药。临床最多选用的噻嗪类及其类似物,主要选用氢氯噻嗪、氯噻酮及吲达帕胺。小剂量的噻嗪类利尿剂及其类似物主要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尤其是老年或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其作用机制主要为减少血容量和扩张血管,主要缺点是需要补钾和使血糖、胆固醇升高。

    2.3.2  β-受体阻断剂  β-受体阻断剂作为一线降压药的地位早已确定,在合并冠心病、心肌梗死或慢性心力衰竭的高血压,β-受体阻断剂为首选的基本药物之一。主要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尤其用于合并心绞痛者。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中枢、肾上腺素神经元阻滞,抑制肾素释放以及减少心排血量而产生降压作用。常用的有短效的阿替洛尔、美托洛尔,长效的倍他洛尔等。

    2.3.3  钙通道阻滞剂  钙通道阻滞剂现分为三代,其中以血管选择性最强的二氢吡啶类应用最多,用于治疗高血压和冠心病,效果良好。钙通道阻滞剂用于各种程度的高血压,尤其是老年高血压或合并稳定性心绞痛的高血压患者。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多的钙通道阻滞剂主要是长效品种的以及短、中效的缓控释剂等。长效的有氨氯地平,中效的有尼群地平,短效的有硝苯地平等。

    2.3.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医学研究表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在预防心梗后左室重塑,治疗心功能不全、减少蛋白尿、延缓脑血管硬化及卒中、延缓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都具有重要意义。现常用的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

    2.3.5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  大规模临床研究证实ARB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降压效果肯定。ARB的特点是降压效果温和而平稳。由于起效慢,对重度高血压疗效欠佳,所以多制成复方降压药,如氯沙坦/氢氯噻嗪(海捷亚)、缬沙坦/氢氯噻嗪(新代文)等。用氢氯噻嗪的目的是强化降压效果。

    3  小结

    高血压防治是心血管领域中最重要的全球性问题之一。大多专家认为,冠心病的患病率及死亡率未降低与人群的血压未能很好控制密切相关。因此,笔者通过综合各家报道认为,应提高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和重视,对确诊高血压患者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不但可以有效控制高血压水平,而且可以减少患脑卒中、冠心病、肾功能衰竭和眼底病变的风险,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因高血压导致的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刘力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2005,11.


作者单位:150500 黑龙江哈尔滨,黑龙江省传染病院

作者: 王利东,刘 艳 2008-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