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8年第7卷第5期

食管裂孔疝CT诊断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关键词】食管裂孔疝CT诊断食管裂孔疝为膈疝的一种,是腹腔内脏器通过食管孔进入胸腔而形成的。疝内容物多为胃,所以食管裂孔疝又称食管裂孔胃疝。本文收集10例并经食管钡餐证实,探讨其病因、临床表现及CT表现的特征,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0例食管裂孔疝中,男4例,女6例。...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食管裂孔疝 CT诊断

    食管裂孔疝为膈疝的一种,是腹腔内脏器通过食管孔进入胸腔而形成的。疝内容物多为胃,所以食管裂孔疝又称食管裂孔胃疝。本文收集10例并经食管钡餐证实,探讨其病因、临床表现及CT表现的特征,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0例食管裂孔疝中,男4例,女6例;年龄42~68岁,平均53岁。全部病例均做食管钡餐检查,且都具有典型的“胸腔胃黏膜”等征象的食管裂孔胃疝特征,并且排除食管手术病史。其中5例有肥胖特征,1例曾有腹部挤压伤病史,4例平扫后实施增强扫描,2例口服稀钡后行CT扫描,所使用的CT扫描机为SCT-2800螺旋CT扫描机。扫描范围为C6~L1椎体,层厚为10mm,增强造影剂为优维显。

   2  结果

    10例食管裂孔疝病例透视下均表现为心影后不均质软组织肿块,其中2例病变内可见宽大气液平面,CT示:后纵隔内左心房至肝左叶后方椎体前方中线偏左巨大软组织包块,其壁均匀比较薄,壁内可见环绕一圈脂肪密度影;中央可见2个团块状互相贴紧的软组织密度影,增强后有强化,该软组织密度影内部有6例出现水样密度影,我们将该CT征象称为“电缆线”征,口服稀钡后CT扫描可见包块内位置较后的软组织密度影中央有致密钡剂存留,1例病变内显示气液平面。

  3  讨论

    3.1  病因及发病机制  食管裂孔疝的形成可见于先天性,也可为后天所致,很少一部分是因外伤而发生,本组病例有1例曾有腹部外伤史。目前认为,食管裂孔疝的发生主要与下述因素有关:(1)食管穿过膈肌处为膈肌的薄弱环节,随着年龄的增长,食管裂孔周围软组织萎缩、弹性下降、食管裂孔环扩大致食管裂孔扩大,胃膈韧带松弛,胃和贲门就有可能由 此进入胸腔而形成食管裂孔疝。(2)食管胃结构异常是食管裂孔疝的另一个原因,如食管相对或绝对缩短,牵引胃上移,胃大部切除术后或胃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后食管胃角增大。(3)胸、腹腔压力差增大是食管裂孔疝形成的原因之一。如腹部暴力打击、严重腹水、肥胖或慢性便秘、咳嗽等,这些因素可以引发食管裂孔获得性扩大,是食管裂孔疝发生的外因和动力。

    3.2  病理分型与临床表现  病理上食管裂孔疝通常分为三型:(1)食管旁型食管裂孔疝:食管和胃贲门的交界保持正常的位置,早期仅胃底进入胸腔,继而发展到胃的其他部位也进入肠腔。(2)滑动性食管裂孔疝:食道下端及胃贲门顺次而上进入后纵隔,食管本身并不缩短,此型比较少见,以上两类型食管裂孔疝均有疝囊。(3)混合型食管裂孔病:食管长度缩短,一部分胃进入胸腔。临床表现主要有胸骨后或剑突下疼痛不适、灼热感、喛气、饭后饱胀,严重时可有呼吸困难、呕吐、呕血等,其中部分症状是由于胃液食管返流所致。

    3.3  CT表现特征  食管裂孔疝的CT表现颇具有特征性,主要表现为后下纵隔近膈肌平而区域组织包块,其整体观形似电缆线,我们称为“电缆线征”:其外周环绕一圈均匀且较薄的疝囊类似电缆的外层绝缘皮,其内侧的一层脂肪密度就好比电缆线绝缘下的屏蔽网。中央的食管和胃底就恰似其中的两根电线,中心出现的水样密度就似线芯。这种“电缆线”征象我们未曾在其他病例的CT表现中发现过,因此,笔者认为其具有一定的特征性。通常情况下,包块内的胃底位于食管前方,故口服稀钡后的CT扫描中可见包块内左后方的软组织密度影中央有致密钡剂残留也具有特点。


作者单位:265100 山东海阳,海阳市中医院

作者: 马仁勇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