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8年第7卷第8期

高位截瘫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合并真菌感染1例原因分析及护理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摘要】高位截瘫患者由于呼吸肌麻痹,咳嗽无力,痰液大量积聚,病人出现胸闷、气短,因此常需气管切开,气道处于开放状态,致使细菌有机侵入,从而引起感染。气管切开。真菌感染1病例介绍患者,男,33岁。于入院后3天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给予气管切开。...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高位截瘫患者由于呼吸肌麻痹,咳嗽无力,痰液大量积聚,病人出现胸闷、气短,因此常需气管切开,气道处于开放状态,致使细菌有机侵入,从而引起感染。

【关键词】  高位截瘫;气管切开;真菌感染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33岁。因高处坠落伤及颈部,致使锁骨以下平面深、浅感觉消失,肌力为0,诊断为高位截瘫。于入院后3天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给予气管切开。术后18天,出现发热,体温波动在38℃左右,痰质干酪样变,吸痰困难,双肺可闻及干湿性啰音,痰鸣音明显,予以痰培养+药敏检查,结果为无名假丝酵母菌生长。给予先锋类抗生素输注,雾化吸入每日2次,空气消毒每日1次,切管内套管消毒每日2次,气管切口处换药每日2次,气道湿化每小时1次,必要时吸痰。2周后病情得到控制。

    2  原因

    2.1  高位截瘫致呼吸肌麻痹、肺膨胀不全而导致呼吸困难,痰液不易清除,引起感染。

    2.2  气道湿化不规范  用注射器抽取湿化液定时或不定时给予气管湿化。由于护理人员业务水平的差异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有湿化过度或湿化不足现象,易引起感染。

    2.3  吸痰不及时或不彻底  由于护理工作琐碎,往往一人忙于多项工作,致使不能及时给予吸痰,或吸引时不彻底,也易感染。

    2.4  气管切开口覆盖的纱布、使用的吸氧管、湿化所用的注射器、吸痰管、吸引器贮液瓶更换、清洗、消毒不及时所造成的感染。

    2.5  空气污染  患者的各类分泌物及陪护探视人员造成病室空气的污染。

    2.6  其他  如营养缺乏、机体抵抗力下降;抗生素的长期、大量、联合使用致菌群失调。

   临床表现

    3.1  口腔[1]  充足光源下,观察口角有无溃烂,舌、下颚、两颊、咽部有无白膜白点存在。

    3.2  痰  白色拉丝状,胶冻状粘痰。

    3.3  体温  持续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下仍发热,长期使用激素掩盖发热,其体温明显高于基础体温1℃。

    3.4  粪  大便无臭味、腹泻。

    3.5  尿  出现大量絮状物,尿路刺激征明显,对抗生素不敏感。

    4  护理

    4.1  加强气道管理[2]  (1)做好病室空气消毒,防止交叉感染。(2)定时翻身叩背,至少每2h 1次,指导病人有效咳嗽,确保效果。(3)按气管切开护理的要求对病人进行护理,掌握吸痰技巧,有效吸痰。(4)可用制霉菌素雾化吸入的疗法预防和治疗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真菌感染。

    4.2  严格执行各项消毒隔离制度  (1)吸氧管、气道湿化管每日更换1次,内套管每日煮沸消毒两次,吸痰管一次性使用。吸引器连接管每日用消毒液冲洗浸泡消毒,雾化吸入器的螺纹管及雾化罐每次使用后消毒。(2)警惕内源性感染,预防医源性感染。每日口腔护理1次,膀胱冲洗两次,气管切口及创口换药每日两次,减少体内真菌产生的机会。(3)严格无菌操作,提高插导管的一次成功率,减少不必要的机械损伤,合理应用广谱抗生素。(4)保持病室空气流通。病人因害怕感冒,常门窗紧闭,使病室空气炎热潮湿,适宜真菌生长。应定时开窗通风3~4次/d,每次30min,限制家属探视以预防和控制空气污染。

    4.3  定时留取各种标本  对患者的各种分泌物定期做培养,根据药敏结果及病情调整用药。当病人出现稀薄泡沫痰和口腔白斑、大便无臭味时常是真菌感染早期表现。留取标本做培养和涂片检查,为准备及时诊断提供依据。

    4.4  加强营养摄入,提高机体抵抗力  患者长期卧床,机体呈负氮平衡,常有不同程度的胃肠功能紊乱,尽可能行胃肠内营养。给予低盐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高位截瘫患者呼吸肌无力,无法行有效咳嗽,因此需长期气管切开,作为医务人员在进行各项操作时,一定要严格无菌,从而使患者避免感染。

【参考文献】
  1 李节.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检验医学与临床,2007,4(4):290-292.

2 郭翠兰.气管切开、插管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措施.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3):630-631.


作者单位:山东淄博,一四八医院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