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8年第7卷第8期

心脏超声和核磁共振在先天性室间隔缺损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关键词】心脏超声核磁共振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应用研究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它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病因来自生物、化学、物理及社会等诸多方面。应用超声心动图、心脏磁共振等检查手段获取解剖畸形诊断是治疗的关键。笔者收集1998年7月~2007年4月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儿童69例,对治疗......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心脏超声 核磁共振 先天性室间隔缺损 应用研究

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它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病因来自生物、化学、物理及社会等诸多方面。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患儿生长发育,减少和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应用超声心动图、心脏磁共振等检查手段获取解剖畸形诊断是治疗的关键。笔者收集1998年7月~2007年4月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儿童69例,对治疗前诊断方法进行总结,探讨心脏超声和心脏核磁共振等技术在先天性室间隔缺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相互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资料  本组共69例,男48例,女21例;年龄最大9岁,最小65天,平均3.2岁。体重平均28.6kg。

    1.2  方法  69例患者在行心脏核磁共振前全部做超声心动图检查,磁共振检查采用GE SIGNA 1.5T超导MR机,做PG法心电门控的自旋回波T1W和梯度回波电影序列。

  2  结果

    69例室间隔缺损患者中,超声诊断单纯性室间隔缺损51例,灵敏度达74%,特异度为98.6%,漏诊18例,漏检率为26%。心脏核磁共振诊断室间隔缺损63例,灵敏度达91.3%,特异度为99.3%,漏诊6例,漏检率为8.7%。与心脏超声相比,二者灵敏度差异有显著性(91.3%/74%,P<0.05)。结合心脏超声和心脏核磁共振结果,明确69例室间隔缺损诊断。

  3  讨论

    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是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常见病种,可以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甚至威胁生命。因此,早期合理诊断、及时治疗是十分重要的。但如何合理应用目前的检查手段来准确诊断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是一个关键问题,应当应用创伤最小、费用合理的检查来准确获得治疗所需要的解剖及生理资料。

    超声心动图和心脏核磁共振是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的主要手段,具有无创伤性、检出率较高的特点。超声心动图可以较明确显示心内结构畸形以及近端左、右冠状动脉的解剖,而心脏核磁共振检查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1,2],尤其能够清晰显示外周血管如肺动脉分支、整个主动脉、腔静脉及肺静脉的形态。

    本研究对69例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患者进行心脏超声和心脏核磁共振检查,认为均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尤其是心脏核磁共振其无创伤、不受胸腔内软组织深度影响、高软组织对比分辨率、无射线辐射危害、可行任意方向切层、三维成像及图像宽大直观等优越性,使其应用更加广泛。

    本研究表明,单纯应用心脏超声诊断灵敏度为74%,而应用心脏核磁共振灵敏度为91.3%,两者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心脏核磁共振的方法优越于心脏超声诊断。同时,核磁共振检查也存在8.7%的漏检率,而联合应用两种方法可明确69例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的诊断。因此,笔者认为,心脏超声和心脏核磁共振的联合使用,在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患者诊断中具有准确率高、创伤小、安全可靠等优势,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Masui T, Katayama M, Kobayashi S,et al. Gadoliniumrenhanced MR angiography in the evaluation of congenital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re and postoperative states in infants and children. J Magn Reson Imaging,2000,12(6):1034 -1042.

2 Weinberg PM, Fogel MA. Cardiac MR imaging in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ardiol Clin,1998,16(2):315-348.


作者单位:吉林扶余,扶余县人民医院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