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8年第7卷第9期

654-2风池穴封闭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654-2风池穴封闭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0例患者,年龄45~70岁,都有发作性眩晕。经颅多普勒(TCD)提示单侧或双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MR或X线检查提示7例有不同程度的颈椎骨质增生或椎间隙变小或椎体轻度移位,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显示椎动脉狭窄或迂曲......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654-2风池穴封闭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0例患者,年龄45~70岁,都有发作性眩晕。经颅多普勒(TCD)提示单侧或双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MR或X线检查提示7例有不同程度的颈椎骨质增生或椎间隙变小或椎体轻度移位,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显示椎动脉狭窄或迂曲者8例,胆固醇或甘油三酯升高者3例,伴高血压或一过性高血压1例。应用654-2风池穴封闭隔2天1次,共3次,10天为1个疗程。结果 10例患者,痊愈7例,显效2例,有效1例,总有效率100%。结论 654-2风池穴封闭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用药后眩晕及伴随症状消失,治疗效果很好。

【关键词】  654-2;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在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表现,是椎基底动脉系统发生短暂的脑血液循环障碍而产生的局部症候群,主要表现有突发头晕、眩晕、呕吐、视物模糊、复视、交叉性感觉障碍、四肢麻木无力、口周麻木、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及猝倒发作,临床上以眩晕、恶心、呕吐最为常见,现将经治疗的10例患者诊治疗效作一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例患者均为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患者,年龄45~70岁,都有发作性眩晕,经颅多普勒(TCD)提示单侧或双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MR或X线检查提示7例有不同程度的颈椎骨质增生或椎间隙变小或椎体轻度移位。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显示椎动脉狭窄或迂曲者8例。血脂异常、胆固醇或甘油三酯升高者3例。伴高血压或一过性高血压1例。均观察10天。

    1.2  诊断标准  参照《实用神经学》中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标准[1]:(1)发病50岁以上;(2)突然出现眩晕,与头位有关,持续时间短,眩晕发作时伴有一种或数种神经缺血的症状或体征;(3)常在24h减轻或消失,以后可反复发作;(4)实验室检查见阳性结果。

    1.3  治疗方法  用1ml注射器取654-2   10mg,双侧风池穴注射,隔2天1次,共3次,10天为1个疗程。

    1.4  疗效判定标准  主要观察用药前后椎动脉血流速度,用药后眩晕及伴随症状消失情况。

    1.5  结果  10例患者,痊愈7例,显效2例,有效1例,总有效率100%。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变化见表1。表1  治疗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变化

    1.6  不良反应  注射后3min出现心率加快、颜面红润、发热,口渴,口干,1h后能自行缓解。

    2  讨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发的眩晕属前庭中枢性眩晕,发生机制为内耳前庭对缺血非常敏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内耳听动脉轻微缺血即出现眩晕症状。

    654-2  风池穴穴位注射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机制:(1)具有扩张血管,增加椎动脉血流量改善脑循环血液供应;(2)降低动脉阻力及缓解血管痉挛;(3)能提高缺血部位和周围健康组织的血流量,不产生盗血现象。通过上述多种作用改善椎基底动脉的痉挛、缺血,改善内耳前庭脑干前庭神经核区域的微循环进而缓解眩晕的发作。此法简单易行,患者易接受,痛苦少,除有禁用654-2注射液的患者均可采取此法。

【参考文献】
  1 黄如训,梁秀玲.实用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5.


作者单位:吉林扶余,扶余县人民医院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